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一个永远被中国人民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有30万中国军民在天安门广场上等候,有无数的中国人民和侨胞在翘首期盼。

陈正青紧张地擦了擦手汗,他要为中国的开国元勋们,拍下一张最完美的合照。

毛泽东与朱德一前一后,坚定地走过古砖道,率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1)

天安门广场

很快,《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了整个天安门,所有的群众都在屏息等待。

陈正青也做好了准备,他要用手里的相机记录下这历史的时刻。

只听毛主席庄严的宣布,坚定的声音传遍全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2)

毛泽东

这是一个完美的时机,陈正青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快门。

记录下开国元勋们的经典照片,《开国大典》诞生了。

可是,和毛主席一同登上城楼的朱老总却不在照片里,这是怎么回事?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3)

《开国大典》

摄影的湖南人

世人对陈正青的认识都来自于他的那张经典作品《开国大典》。他中国摄影史上的重要人物,一生留下无数优秀的摄影作品。

陈正青出身书香门第,但他在年轻时便投身革命。在上海的大同大学学习时,一直关注国家大事的他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参与各类进步运动。

陈正青逐渐倾向于共产党,这与他父亲的政见不同,两人逐渐走向岔路。终于,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陈正青离开了家乡,他决定去前线,去能为祖国做更多贡献的地方。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4)

大同大学

他先是成了戏剧队队长,然后担任教员和编导。陈正青逐渐在战地服务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最终,他任职了嫩江军区政治部的宣传科长,并任《东北画报》社的摄影记者,用手里的相机记录下战争中的珍贵画面。

在东北,他记录下了大量稀有珍贵的解放战争画面,他对战争画面摄像的把控独树一帜,很快便调到北京,并常驻北京采访摄影。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5)

《东北画报》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因为陈正青的摄影水平高超,工作能力极强。会上很快便确立了由他为代表的6人专门负责报道开国典礼。

领导对此次任务的要求很明确:

“一定要全力以赴,精益求精,机会只有一次,你们要克服困难,完成这次开国大典的摄影任务!”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载入史册的照片

陈正青明白,想拍好开国大典,难度不小。

首先是人手问题,怀仁堂会场总共只有6名记者,如何能覆盖整个天安门?

陈正青向上级请示,希望增大摄影规模,多调一些专业记者前来摄像。

组织很快紧急召开第二次会议,决定增派人手,从外地调来了二十多人。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7)

怀仁堂

其次是设备问题,当时中国的摄影记者们用的都是闪光灯泡相机,它们全是从战场上缴获的高档货。

每次按快门,镁光粉就会被点燃,并带起耀眼的光,每使用一次记者就得换一个灯泡,所以用这种相机的记者们常常背着一个大背包,里面装满灯泡。

但这种灯泡是外国进口的,我国暂时还造不出来,而外国的灯泡又时常出问题,闪光灯泡相机闪不闪,全看运气。

在政协一届会议合影留恋时,摄影记者的灯泡便“乓”的一下爆炸了,幸好只是声响巨大,并未伤到人。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8)

闪光灯泡相机

条件所限,不用这些闪光灯泡就只能使用更差的摄影器材,那得错过多少精彩的镜头!陈正青知道预算不多,决定自掏腰包补上。

虽然陈正青刚过32岁,但他的摄影技术是最好的,新闻摄影科决定,将可能是全国最好的摄影设备,一台美国产的精良相机交给他使用。

“你是我们的‘摄影干将’,最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你需要在天安门城楼上拍摄领袖们。”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9)

陈正青

这台精良的相机缴获于东北战场,自带闪光灯,不用像闪光灯泡相机一样拍一张换一个灯泡,同时它的胶片是一张一张的,这意味着陈正青拍的每张照片都是标准大小的新闻照片,非常适合新闻发表。

陈正青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领导给他的是发稿任务。他明白自己拍摄的开国元勋们的照片将被印在报纸上,发往世界各地。他必须圆满地完成这一任务。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两点,开国大典礼即将开始。

记者们分工明确,大家都在各自的位置待命,确保不错过任何一个重要场面。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10)

开国大典

而陈正青早早地来到了天安门城楼的观礼台前等待。

在他的视线中,30万军民正有序地被引导走进天安门广场,城楼下已是人群与五星红旗的海洋。群众们抑制不住脸上的喜悦,挥舞着双手。

而观礼台上的陈正青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呼吸不由得沉重起来。

观礼台上的人太多了!超过了600人!他找不到合适的角度拍摄!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11)

开国大典观礼台

照片之外的朱老总

在拍摄之前,陈正青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多次在自己的大脑里演练拍摄路线和角度。

眼下没有办法了,只能前往城楼拍摄,但城楼位置也不算宽敞,人很多,除了工作人员还有政协代表,他们走来走去的影响到了陈正青寻找拍摄角度,但他并不慌张,耐心等待拍摄时机。

陈正青要拍下所有人,这需要与开国元勋们有合适的距离。他不断寻找合适的位置。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12)

很快,毛主席和朱老总一前一后地走过古楼砖道,登上了城楼。不多时,领袖团队便都站在毛主席身后。

国歌在奏响,激昂的音乐响彻天安门广场。

但陈正青已经听不见了。他的脑海里只有对构图的设想。领导人呈一个扇形包围着毛主席。而他在这幅图景的左前方。他的前方是领导人,后方是栏杆。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13)

陈正青举起了相机,反复调整,可始终未能将所有人纳入相机框中。

“后退,得后退!”

一步,又一步,陈正青感受自己的后背已经紧贴着汉白玉栏杆。可依旧无法拍下所有开国元勋。

为了拍下这一伟大的画面,顾不得危险了!错过了就不会有第二次了!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14)

陈正青在心中下定了决心,开始将自己的身体用力后仰,腿部使劲勾着栏杆,小半个身子探出栏杆。

义勇军进行曲已接近尾声。“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他又一次举起相机,空间依旧不够充分。但已经没有调整的余地了。

国歌结束,毛主席准备讲话。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15)

毛泽东和周恩来

陈正青的注意力已经完全放在了相机上,为了将所有人都入画他奋力将身体向后仰。并未注意自己大半个身子已经仰出栏杆!

陈正青就要摔下去了,但毛主席左侧,有一名开国元勋发现了处境危险的他,一个箭步来到了他的身边。

陈正青感觉濒临坠楼却又重新掌握了重心,自己的双脚被人紧紧地抱住了。是朱德朱老总!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16)

朱德发现陈正青拍摄的姿势极其危险,连忙冲过来,死死抱住他的腿,防止他出现意外。

朱老总的双手钳住了他的身体,他的重心得以保持平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毛主席洪亮的声音响彻寰宇。他在天安门城楼上振臂一呼,露出了笑容,笑得无比豪迈,笑得充满力量,人民群众们也带着笑容跟随主席高喊。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17)

毛泽东

这是历史性的一刻,新中国诞生了,陈正青明白记录下历史的时机到来了。

陈正青仰在栏杆外,朱德紧紧固定住他的腿,而他按下了快门,拍下了这张见证历史的照片。

拍完照,陈正青后知后觉,原来自己的身体已经整个仰到栏杆外,而朱老总放弃了留在镜头里的机会,选择保护自己的安全。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18)

朱德

朱德看着陈正青完成了拍摄,脸上并未流露出未能入镜的遗憾,反而笑着拍了拍陈正青的肩膀,又回到了毛主席身边。

陈正青看着朱老总的侧身,不由得心生敬意。朱老总放弃了参与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只为帮助“铤而走险”拍照的自己。

陈正青拍摄的这张《开国大典》第二天便被送往全球,刊登于各大报纸,全世界的人民都看到了他拍下的这个瞬间。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19)

毛泽东和朱德

《开国大典》在往后的时间里,无数次被各类报刊采用,它已经成为了中国新闻摄影界的传奇,也必将被永久流传。

但可惜的是,少了朱老总。当时朱德在镜头外,扶着岌岌可危的摄影师,帮助他完成了这张传奇的照片。

陈正青在那一天拍了大量照片,光是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时间,他便用了135胶卷。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摄影作品,如《朱总司令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系列照片。这些照片真实地记录了新中国诞生这一伟大历史时刻。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20)

整个开国大典的过程中,摄影记者们拍摄了1.6万多张照片,平均每名记者有一千多张。而新闻处发布的新闻照片有175张。

陈正青一人拍摄的,就发了56张之多,占所有照片发布量的三分之一。

这不仅依赖于陈正青出色的摄影技术和精良的摄影工具,更是因为城楼上朱老总的帮助给了他特别的摄影灵感。

陈正青明悟了如何定格住一个伟人伟大的瞬间。整场典礼下来关于毛主席和朱老总等国家领导人的照片就属他拍的最多、最全也最好。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21)

毛泽东和朱德

伟大的照片

陈正青拍摄的这张“开国大典”兼具政治性与艺术性,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和历史价值。而未能“进入照片”的朱老总更添这张照片的传奇色彩。

伟大的照片总是有共通点的,那就是照片背后伟大的人。

毛主席也曾有一个关于照片的故事。

1936年的一天,外国友人斯诺来到了陕北保安县,毛主席热情的欢迎他的到来,没过多久,两人成了要好的朋友。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22)

斯诺(右一)

在入秋的一天,毛主席忙完了工作,与斯诺一道走出窑洞,两人边走边聊。斯诺萌生了为毛主席拍照的念头,毛主席欣然答应。

延安窑洞成了背景,虽然忙了一天有些疲惫,但毛主席依旧站得笔直。

斯诺拿起相机比划了一下,又放下相机,认为毛主席应该戴顶帽子,虽然不戴帽子毛主席也是气度非凡,但戴上军帽会更显气质。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23)

毛泽东和斯诺

毛主席听到斯诺的话也是一愣,他已经好久戴过帽子,拿来自己的军帽后发现帽子缝缝补补全是针线痕迹,又被洗过很多次,已经掉色了。

斯诺与毛主席关系要好,看后也是大笑,他明白毛主席平日里与普通战士一样,吃穿用度方面十分节省,对于外表形象也不过度苛求,而是十分简单质朴,可没曾想连帽子也是如此。

毛主席又找几名战士借来军帽,但帽子不是太大就是太小,都不太适合毛主席。斯诺一琢磨,我的头上不正带着一顶新军帽吗?于是他连忙摘下来给毛主席。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24)

毛泽东

“咔嚓”一声,一张代表中国工农红军领袖的照片诞生了。

照片中的毛主席戴着红星八角新军帽,脸庞清瘦但神情坚毅。

这张照片被广为流传,成了毛主席最满意也是最出名的照片。

这张毛主席半身像也成了斯诺永远的珍藏,被挂在自己家中的客厅墙正中央。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25)

毛泽东

从来不是某张照片成就伟大,成就伟大的是照片背后的故事。

朱老总未能出现在《开国大典》照片里成了憾事,所幸著名的画家董希文填补了这份遗憾。

他创作了油画版的《开国大典》,油画里朱老总昂首挺胸,气宇轩昂地站立在城楼,和毛主席一道迎接着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时刻。

1949年真实的开国大典(1949年开国大典发生了什么)(26)

油画版的《开国大典》

朱老总放弃了自己入镜的机会成就了《开国大典》这张照片,这令我们肃然起敬。

是否出现《开国大典》里,从来都不影响朱德的伟大,因为他是了不起的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他被评为中国“十大元帅”之首。

他本就是一个趋近于完美的人,在开国典礼上的这次“出手”更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