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的排序对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来说恐怕是个最优先考虑的问题,因为排序对红楼梦之结构具有奠基作用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能不能读懂红楼梦,解出“其中味”,对排序的理解至关重要,那也是一把钥匙,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金陵十二钗排名顺序?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金陵十二钗排名顺序
金陵十二钗的排序对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来说恐怕是个最优先考虑的问题,因为排序对红楼梦之结构具有奠基作用。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能不能读懂红楼梦,解出“其中味”,对排序的理解至关重要,那也是一把钥匙。
那么,曹雪芹是如何排序的呢?他排序的标准是什么呢?先用“排除法”去掉三个似是而非、被不少人误解的问题:一不是按“身份地位”排,如果按身份地位排,元春应排“首席”,她是皇妃又是宝玉嫡亲姐姐;二不是按“容貌”,按容貌秦可卿兼具薛宝钗的“鲜艳妩媚”和林黛玉的“袅娜风流”、应排第一;三不是按“才能”,按才能无人超过王熙凤,即便有可能越过王熙凤的、譬如“三驾马车”,曹雪芹不给你提供展示才能的“大”舞台。
那他是按什么排序的呢?说排序先得说进入“金陵十二钗”的资格。金陵十二钗都是“薄命司”,“薄命司”之前作者安排了六个“司”,那是“陪客”,“朝啼暮哭”未必薄命。其他人都好说,巧姐薄命吗?“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从现存前八十回似乎看不出巧姐之“薄命”,但从红楼梦曲“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可以窥到巧姐被狠舅奸兄所卖、遭遇极大不幸,好在“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才有了一个较好的结果,但一定不会像高鹗续书那样成为当地财主“望族”。而曹雪芹之所以让巧姐有个较好的结果,与他另一番用意“济危扶困”“好心好报”有关。
成为“金陵十二钗”必须是宝玉“自己家乡的”、实际上是与主人翁贾宝玉关系密切的。虽然警幻也说“即尔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那个“省”字事实上暗指贾家、荣宁二府。妙玉算是贾家人吗?妙玉接受了王夫人的“请帖”入主栊翠庵事实上就和十二个小尼姑、小道姑一样成为贾家人了。后来的“像一把子水葱儿”的薛宝琴等四位才女和妙玉就不一样了,她们是贾家的亲戚,与贾宝玉的纠葛也没有妙玉“亲”,而且她们虽然也“命苦”但未必“薄命”。妙玉和宝玉的关系很“暧昧”,像是“情人关系”,这从“贾宝玉品茶栊翠庵”、生日送贴等几处可以看出来。妙玉结局也是很惨的,“终陷淖泥中”。
第三点,金陵十二钗是“择其紧要者录之”“余者庸常之辈便无册可录了”,这两句话联系起来再结合文本,金陵十二钗俱是“才女”。秦可卿有才吗?这却是个问题。从曹雪芹原来的构思,秦可卿难脱一个“淫”字,图册、判词、曲都可以证实。在对待秦可卿这个人物上,曹雪芹是矛盾的,也是让他大伤脑筋的,他似乎左右为难、不知道该不该听畸笏叟的劝告。——因为这个问题太复杂,不便展开,到此为止。但不得不说的是,秦可卿既与贾宝玉关系密切又是真正的美人,她的“才”曹雪芹是承认的,但没给她机会,只是干巴巴说了几句有才的“定语”(见秦可卿死后红楼梦的叙写)。
该说排序了。排序就得有标准,曹雪芹的标准是什么呢?有迹可循吗?有。以上所述,鄙人所理解的“标准”其实就已经蕴于其中了。“貌美”是公约数。林黛玉薛宝钗“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难分伯仲,与贾宝玉关系又非同一般,所以作为“双璧”置于首位。如果是按所谓“三角关系”的话,下该史湘云了,但还有元春呢,皇妃,还是贾宝玉嫡亲姐姐,作者把元春封为“探花”。这在忠孝观念盛行的那个年代是不可想象的,怎么不“政治挂帅”呢?
湘云之前是探春。作者把庶出的探春置于迎春、惜春之前,也不顾及迎春这个姐姐,可见曹雪芹思想观念之先进。
贾家四姐妹之间“加塞”妙玉,是因为妙玉才貌双全,与贾宝玉关系“特殊”。
迎春惜春之后是王熙凤,也是才貌双全,可惜有些“缺德”,排第九名不算委屈她。女儿巧姐应该是占了母亲的光,紧随其后。如果按现存前八十回她的“戏份”,她是不够资格进入金陵十二钗的。巧姐“貌美”应该是肯定的,她唯一的“才”是“纺绩”,如果曹雪芹把这个作为“才”、还以此维持了嫁给农村人的那个家,这样的思想观念就太了不起了,“翻天覆地”!
金陵十二钗李纨年龄最大,才貌并不差,还是贾宝玉亲嫂子,但与前边几位相比,排在倒数第二,不算“屈尊”。
排在末尾的秦可卿“咎由自取”,那个“淫”字也可能责任不在她,但既沾上就抹不掉了。
悲剧,悲惨的结局,更是金陵十二钗的“最大”的公约数。红楼梦曲“飞鸟各投林”末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就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前面说过,她们都是“薄命司”,这个命运是不能随意更改的,续书改了,就违背了芹翁初衷。
金陵十二钗排序是个大问题,不但红楼梦结构要以此展开、像“大厦蓝图”似的,曹雪芹还要有意无意借此反映其思想观念,所以在进入“太虚幻境”之前,他写了那副有名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也无”。他对排序、对这第五回都非常重视,也异乎寻常地慎重,看看文本就知道了,不能再多说了,抛砖引玉,请专家多多指教。
——长葛高根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