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句话并不是全无道理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典型案例也不在少数。

在古时候,有弃笔从戎,经过一番作为,建立功绩,被封侯于万里之外的班超,

而在近代时期也有放弃手术刀,拿起笔杆子,用一个个文字,组成一句句犀利的语言,唤醒人们麻木的内心,成为被后人传颂的大文豪。

班超投笔从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历史杂谈班超(1)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则是曾被封侯于万里之外的班超,

此人在少年时期,就心智成熟,立下大志,选择弃笔从戎,投身于国家建设之中,后来的他更是通过多次出使西域,贡献突出,最终一身荣耀归国病逝。

这时,大家一定对这位少有大志,表现突出的班超充满了好奇,想要知道他在出使西域期间,面对种种困难他是如何去应对的,为何会得到万里封侯的至高荣誉,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是怎么样的功绩与贡献,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班超的一生。

少有大志,投笔从戎

对于班超这个名字我们并不感到陌生,他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也许正是这个身份让班超深受家人的宠爱。

但是好在班超并没有因为家人的宠爱而迷失方向,始终保持着勤劳刻苦的学习态度,孝顺严谨的为人态度。

班超投笔从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历史杂谈班超(2)

对于学习上的任何问题都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对于史书典籍有着非常深厚的兴趣。

正是通过这些典籍的铺垫,让班超不仅拥有过人的文笔,也拥有超出常人的口才。

更值得一提的是班超不仅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在家庭的操持上也是表现得合理得体,将家中的一切事物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虽说在那个时代,家事一般都是由家中的女子操持完成,但是班超却没有一丝一毫羞耻的感觉,始终保持着原有的做事风格与状态,为家中排忧解难。

直到永平五年的时候,班超的哥哥班固由于满腔才华得到了赏识,被召入京城担任校书郎一职,而班超也和自己的母亲一同跟随哥哥班固来搬迁到了洛阳生活。

在来到洛阳之后,由于家中的生计难以维持,在这种情况下,班超只能去帮助官府抄书,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挣钱补贴家用。

班超投笔从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历史杂谈班超(3)

为官府抄书的日子无疑是枯燥乏味的,他每天都被迫伏案挥笔对官府的文书进行抄写,日复一日。

直到有一天,班超在百无聊赖之际将手中的笔扔在桌子上,不禁感慨道:

“唉,我身为一个大丈夫,虽说没有什么过人突出的计谋与才略,但是我总应该像建功立业的傅子介一样,为国家发展走上战场,作出功绩与贡献,也应该向出塞边关的张骞学习封侯晋爵。不论干什么都不应该老是去做笔墨营生。”

面对班超的一番说辞,并没有引起身边人的共鸣与鼓励,得到的反而是一阵嘲笑,众人都说班超异想天开。

但是面对这一切班超并没有因此放弃心中的理想,反而对身边的人说道:

“凡夫俗子是不能理解仁人志士的胸怀与理想。”

班超投笔从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历史杂谈班超(4)

就这样,历史上出现了投笔从戎一词,而这个词语也常常被后世的我们用来表示文人从军的意思。当然,班超也从未辜负自己内心的理想,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付诸实践。

曾在永平十六年的时候,奉车都蔚窦固等人率领大军出兵攻打北匈奴。

之所以会对这些匈奴发起攻击,其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当时西域诸侯国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与中央王朝取得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西域诸侯国都被北匈奴所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北匈奴的人才,物力以及财力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有了这些物质基础的铺垫之后北匈奴就开始对边地的领土进行侵占,处在这些地区的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多次出使西域,贡献突出

在跟随窦固出使西域的过程中,班超的表现非常突出,深受窦固的赏识与喜爱。

班超投笔从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历史杂谈班超(5)

为了联合西域各个诸侯国,就特地派出了班超来出使西域,这一次班超出色的完成了出使西域的任务,让鄯善王归顺汉朝。

班超完成出使任务回国后,他的伯乐窦固非常高兴,并将班超的功绩上报给了朝廷。

皇帝听了之后,非常开心,也很欣赏班超的才能,认为班超是一位可造之才,于是就再次出使西域的而此次的目标就是收复于阗。

该地位于鄯善国西面,是一个实力十足的大国。

班超在到达于阗之后,该地的统领者对他态度非常不尊重,甚至还想尽办法对他各种为难,当然面对他们的种种为难,班超并没有选择轻易的妥协。

当时,于阗盛行巫术,有一位巫师曾对于阗王建议道:

班超投笔从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历史杂谈班超(6)

“天神现如今已经发怒了,你们为何会有归顺汉朝的想法,我听说汉朝大使有一匹嘴黑毛黄的好马儿,你们要想办法将这匹马给我带回来,祭祀天神。”

在听到巫师的一番话之后,于阗就立刻派出了宰相向班超讨要那匹所谓的好马。面对这位宰相的到来,班超在了解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便说道:

马可以给他们,但是必须要这位巫师亲自来牵。

可谁知,当巫师在见到班超之后,班超不给他任何机会,将直接将其杀死,并且取下了他的首级送给了于阗。

在看到巫师的首级之后,于阗早已经彻底慌了神,毕竟班超在此之前的英勇表现,他并不是没有听说过,

班超投笔从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历史杂谈班超(7)

在这种情况下,他果断选择与北匈奴断绝关系,为了表示与中原王朝重修于好的决心,他甚至连北匈奴的使者都没有放过,将其残杀。

就这样,于阗这个国家便重归于朝廷,而班超对于阗王的明智选择深感欣慰,并他们进行了赏赐。

班超在成功收复之后,并没有停止向前的步伐,将疏勒地区进行了收复。

此地就是现如今被我们称之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该地区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位于南北通道之间,大汉王朝和西域的一些位于东部的国家如果想要向西进发,就必须通过此地,在这种情况下,此地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

于是,在考虑到该地的特殊位置之后,班超便决定先不对处于开莎进行进攻,反而对率先对疏勒进行攻打。

在永平十七年的时候,一切准备工作就绪,班超便带人抄近道向疏勒国出发。

班超投笔从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历史杂谈班超(8)

通过过人的智慧,顺利恢复了疏勒与汉朝之间的关系,为大汉王朝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万里封侯,归国病逝

当然,班超不仅能够顺利恢复西域各国与大汉王朝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在公元76年的时候,汉章帝即位不久,朝廷上的文武百官都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班超完全不用独守边陲,于是汉章帝便特地下令班超可以回国。

在这一指令发出之后,很快就在疏勒,于阗等地区引起了一阵轰动。

不论是该国的臣子还是老百姓都纷纷前去挽留班超,疏勒的一位杜威曾为了挽留班超不惜自刎身亡,他在离开人世之前曾对班超说道:

班超投笔从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历史杂谈班超(9)

“汉使如果离开我们,我们此次一定会被龟兹灭亡。我实在不忍心汉使您离开。

除此之外,很多于阗的老百姓听说班超即将离开的时候,大家纷纷都来挽留,有的人甚至抱着班超的马腿希望他不要离开,看着老百姓们惋惜模样,班超于心不忍,于是他便决定留在这里,完成他的宏图大志。

于是,打算离开的班超便重新回到了疏勒,可谁知此时疏勒的两座城早已经被龟兹所占领,甚至还在计划着大乱。

面对这一切,班超内心愤恨至极,于是他一鼓作气带着大军,将反叛的首领一举拿下,紧接着在班超的带领下,尉头国顺利击破,前后共斩杀了六百多人,在这番折腾之后,疏勒国终于安定了下来。

在公元78年的时候,班超带领着众多诸侯国的士兵攻破了姑墨国,顺利将心思不纯的龟兹孤立。

在班超的不懈努力之下,在永元三年的时候,龟兹、姑墨、温宿等国都选择了投降,而班超也因为出色的表现被朝廷任命为西域都护。

班超投笔从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历史杂谈班超(10)

此时,西域诸国,只剩焉耆、危须、尉犁三国,其他国家都已经被班超顺利收复,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深知班超表现突出,于是在永元七年的时候,朝廷特地下诏封他为定远侯,食邑千户,后人称之为“班定远”。

在得到这一切赏赐之后,班超并没有选择放松自己,曾出使过大秦以及甘英至西海,为国家外交的发展贡献出了属于自己的力量。

后来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班超对国家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于是在永元十二年的时候,班超主动上书请求回到朝廷。

面对班超的请求,朝廷不仅选择了答应,而且还将其任命为射声校尉但是在回来不久之后,班超的病情加剧,最终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此时此刻的班超,享年七十一岁。

面对班超的离世,朝廷中的大臣深感遗憾与痛心,纷纷前来吊唁,只为纪念班超的种种突出贡献。

班超投笔从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历史杂谈班超(11)

时间在流逝,历史在发展,人在也在不断的变化着,但是唯一不变的却是班超为了心中所向,弃笔从戎的果断品质与过人勇气。

时间同样也不会将班超在历史留下的丰功伟绩侵蚀,生活在现当代的我们,应该向班超学习,将其身上的优秀品质发扬光大,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