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敬之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1
《康熙王朝》开篇,不是鼓角铮鸣的宏大战场,也非揭示主题的历史说白,而是安排小玄烨坐雪橇。玄烨看来天生是皇帝的命,连撒一泡童子尿,头顶尿壶被撒了一脸的老太监也说:生龙活虎,大江东流。
剧本创造,确实很有艺术色彩。但这个艺术却湮没了不少历史的真实。
玄烨晨课迟到,师傅体罚伴读。太监走进来,传皇帝口谕,师傅魏承谟成了太子少保。
皇子的师傅,就是太子少保?
魏承谟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形象,原型该是清初皇太极的重臣范文程的次子范承谟。顺康过渡时,范承谟在翰林院、弘文院、秘书院当差,是有可能给小玄烨当过师傅的。康熙亲政后,范承谟升任浙江巡抚、福建总督,“三藩之乱”时被耿精忠逼死焚尸,后被追封为兵部尚书、太子少保。
这样的人物,给皇子做师傅,本来无可厚非,但被称呼为太子少保,是有问题的!
先说太子少保是一个什么官。
追溯到周代,官制中设“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又设“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公”之副。“三公”和“三孤”统称为“师保”。
汉袭周制,于“三公”外增设“太子六傅”之职,专事对太子的教导。它们分别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称“东宫三师”,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合称“东宫三少”。
隋唐之后,“太子六傅”已名存职异,一般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近臣,并非实职。如宋代的岳飞、明代的于谦等因军功彪炳,亦曾被加封“太子少保”的荣衔。明、清二代仍沿古制,给某些有功的大臣加上虚衔,以示恩宠,即便不封太子也会封有功之臣为太子少师。
按太子少保的本意来,此时的玄烨,只是皇三子,而不是太子。他的师傅,就不该是太子少保。
在电视剧中,顺治因为玄烨廷试得了第一名,奖励魏承谟晋升为户部侍郎。
清朝的太子少保为正二品,而户部侍郎是从二品。就算魏承谟是正二品太子少保,那么皇帝再给他一个从二品的官职,是升是降,不言自明,哪还谈得上什么奖励。
看来,只是电视剧的编导人员认为,既然玄烨后来成了皇帝,那么他就是潜在的太子,所以给他虚构的师傅就相应虚构为太子少保。却不料因为不谙清朝官员品级制度,在随后的奖励中闹了笑话。
但是,有了这重关系,魏承谟之子魏东亭幸运地成了康熙皇帝的伴读和兄弟。
2
电视剧《康熙王朝》第四十九集中,康熙贬李光地到台澎做知县之前,说已下旨,让原台澎知县魏东亭回京,封文渊阁大学士、毅亲王。
文渊阁大学士兼毅亲王,即宰相兼亲王。
这样的封法,算不得新发明。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四大英雄家族(薛家将、杨家将、岳家将、呼家将)的演义小说和评书系列的主人公,大多是什么王兼天下兵马大元帅。如《薛仁贵征东》中,平辽王兼大元帅的薛仁贵,还被李世民给修了一字并肩王府。
明明两个字“平辽”,就被说成与皇帝并肩的一字王。反正虚构,矛盾无妨。
魏东亭老了,却没料到临死之前还被康熙封了一字王,虽没有“并肩”二字,但被加了一个大学士的相位。
他的亲王虽无藩国,但位居宰相,也是相权加王权。当年,曹操掌握了汉室天下,就给自己弄了一个丞相加魏王,因此才有了后来的“魏武挥鞭”。
不论是魏相还是毅王,都可以说魏东亭是有清一代除了皇帝、太后、摄政王之外唯一的顶级荣耀。
所以,电视剧还特地安排他死在龙榻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