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一章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有关的计算和证明等。但由于本章的定义、定理较多,许多学生记忆有困难,用时易混淆,怎样才能学好本章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三方面。
一、弄清本章中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间的关系及其定义、性质和判定。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属于平行四边形,但又由于它们各自的特殊性,又分属于不同的图形。
构成这些图形的基本元素是边、角、对角线,所以在记忆它们的定义、性质、判定时应从这三方面入手,可利用自己对图形形状的认知加深记忆。
比如:对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可与一般四边形作比较。
1、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根据边的特殊性给的定义)。
2、平行四边形性质:
①边:对边平行且相等。
②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
这些性质学生都可以通过观察图形得出,然后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加以证明即可。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边: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 形。
角: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也可通过与平行四边形的比较,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去掌握。
二、掌握两个与三角形有关的性质定理。
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这两定理常用来求线段长度或证明线段间的关系。当题中有三角形的中点时,要想到利用这两定理得出线段间的关系。
例1:在△ABC中,点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AH是边BC上的高,求证:
①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②∠DHF=∠DEF
证明:①∵D,E分别为AB,BC中点,
∴DE//AF,同理EF//AD
∴四边形ADEF为平行四边形。
②∵四边形ADEF为平行四边形
∴∠DEF=∠DAF=∠DAH ∠HAF
∵AH是BC边上的高,D为AB中点
∴DH=AD
∴∠DAH=∠DHA,同理∠HAF=∠AHF
∴∠DAH ∠HAF=∠DHA ∠AHF
即∠DAF=∠DHF又∵∠DAF=∠DEF
∴∠DHF=∠DEF
例2:如图,在△ABC中,AB=AC,点O在△ABC的内部,∠BOC=90°,OB=OC,D,E,F,G,分别是AB,OB,OC,AC的中点。
(1)求证:四边形DEFG是矩形。
(2)若DE=2,EF=3,求△ABC的面积。
分析:由D,G分别为AB,AC中点,可得DG//BC且DG=1/2BC,同理可得EF//BC且EF=1/2BC,从而得DG//EF,且DG=EF,从而得DEFG为平行四边形。
而要证DEFG为矩形,还需证明该四边形中有一个角为90°。因为AB=AC,OB=OC,可得AO垂直BC且平分BC,再利用平分线即可得出四边形中有一个角为90°。
在第2问中要求△ABC中必须求出底和高,所以需添加辅助线。
(1)证明:连接AO并延长交BC于点H。
∵AB=AC,OB=OC,
∴AH丄BC,且BH=CH
又∵D,E,F,G分别是AB,OB,OC,AC的中点。
∴DG//EF//BC,DE//AH//GF
∴四边形DEFG为平行四边形
又∵EF//BC,AH丄BC
∴AH丄EF
又∵DE//AH
∴DE丄EF
∴四边形DEFG是矩形。
要证明四边形为矩形或菱形,一般先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角或边的特殊性证明它是矩形或菱形。
(2)解:∵D,E,F,分别是AB,OB,OC的中点
∴AO=2DE=2×2=4,BC=2EF=2×3=6
∵O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BC斜边上的高
∴OH=BH=1/2BC=1/2×6=3
∴AH=AO OH=4 3=7
∴S△ABC=1/2×6×7=21
三、能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解题方法一定要灵活。
例: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C=90°,∠ABD=∠CBD,AB=CB,P是BD上一点,PE丄BC,PF丄CD,垂足分别为点E,F,求证PA=EF。
分析:由题中已知条件易得出四边形PECF为矩形,要证明PA=EF,一般利用三角形全等,但根据条件,无法证明这两线段所在的两三角形全等。所以需添加辅助线,进行转化。因为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可连接PC,得PC=EF,只需证明PC=PA即可
证明:连接PC。
∵PE丄BC,PF丄CD
∴∠PEC=∠PFC=90°,又∵∠ECF=90°
∴四边形PECF为矩形
∴PC=EF
又∵在△ABP和△CBP中
AB=CB,∠ABP=∠CBP,BP=BP
∴在△ABP≌△CBP
∴PA=PC
∴PA=EF
持续更新中,欢迎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