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六世达赖却风流放纵(身为六世达赖却风流放纵)(1)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

开头这首诗很多人可能都听过,知道他是六世喇嘛仓央嘉措所著,仓央嘉措虽被尊为六世喇嘛,但他留下最出名的并不是隐晦的佛经,而是他那向往自由的诗和细腻且绵长的情,今天就来讲讲仓央嘉措悲情苦闷的一生

仓央嘉措短短23年的人生,跟他的诗歌中飘逸洒脱的他完全不一样,仓央嘉措的人生真的是极尽悲情且心酸,是被控制的一生,是向往自由的一生,民间也出现了跟他有关的故事,大多都是关于他的爱情故事,一位苦情达赖的爱情故事

诞生于权力斗争之中

康熙二十一年,布达拉宫刚刚修缮完,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就在宫中圆寂了,而他的弟子桑结嘉措为了争夺权利,继续运用五十达赖的权威控制藏传佛教的格鲁派,不向外界宣布五世达赖的圆寂,反而宣布五世达赖无限期进入"入定"修行,一切教内事务由他掌管。

身为六世达赖却风流放纵(身为六世达赖却风流放纵)(2)

桑结嘉措作为当时西藏的最高首领,但是民众信仰首领还是达赖,所以桑结嘉措一边瞒着康熙皇帝和教众们,一边加紧寻找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因为藏传佛教实行的是转世继承制度,而桑结嘉措寻找六世达赖也不过是为了找个傀儡,以便自己掌控西藏。

因为当时的桑结嘉措正在与和硕特蒙古汗王作斗争,争夺西藏的控制权,而为了可以在斗争中获得优势,桑结嘉措开始与噶尔丹相交以便获得兵力,仓央嘉措也就是在这种情况被选出。此时清朝与准噶尔之间的战争打响了

桑结嘉措选择在西藏南部的一个小村庄寻找转世灵童,一方面是因为这里偏僻,知道的人比较少,容易保守秘密,另一方面结束因为这里是红教的领地,也就是此地的人大多信奉藏传佛教中的宁玛派,如果在这里选出一个黄教转世灵童,对黄教的发展十分有利。

身为六世达赖却风流放纵(身为六世达赖却风流放纵)(3)

黄教的转世规则是哪个婴儿抓住了前世达赖的遗物,就是下一代达赖。康熙二十四年,出生在农奴家庭的仓央嘉措就这样被选中,但选转世灵童的使者并没有告诉仓央嘉措的父母,因为当时还没有公布五世达赖的圆寂。

纸终究包不住火,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皇帝平定准格尔叛乱中,从俘虏哪里得知五世达赖已经逝去,并且桑杰嘉措已经和噶尔丹之间的事已经被康熙所知,康熙十分震怒,立刻问责桑结嘉措

这个时候仓央嘉措的用处到了,桑结嘉措为了应付康熙皇帝的问责,从门巴将仓央嘉措接了回来,并向世人宣称他就是六世达赖。

而此时的仓央嘉措已经15岁了,已经是一个有独立感情的孩子了,被无情地从父母身边剥夺,告别亲人、恋人、自由自此踏上一条苦闷孤寂的路。从一个农奴家的孩子成为了至高无上的活佛,不知道是该让人羡慕还是悲哀。

身为六世达赖却风流放纵(身为六世达赖却风流放纵)(4)

好似一只被囚禁的鸟

在布达拉宫里,仓央嘉措生活起居都有人照顾,这和他在世俗家庭完全是不一样的环境,但是一个15岁的孩子心里只有对自由的向往和青梅竹马的想念。

仓央嘉措每天都会被监督学习经书,但他经常会走出教屋散步,而他的经师碍于他是达赖喇嘛又不得训斥他,但又怕被第吧训斥,只得恳求仓央嘉措继续学经,但他的心真的不在布达拉宫里,反而在布达拉宫外面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仓央嘉措想去的地方。

仓央嘉措出生在红教的教地,一家人都是红教的虔诚教徒,红教的教义没有太多的束缚,并不禁止教徒结婚生子,而黄教不一样,黄教对戒律的要求十分之严格,严禁教徒有凡情,更不可能结婚生子,还有许多繁杂规矩戒律,仓央嘉措对这样的束缚十分反感。

身为六世达赖却风流放纵(身为六世达赖却风流放纵)(5)

仓央嘉措虽被尊为六世达赖,但并未有实权,完全是桑结嘉措的傀儡,仓央嘉措自从进了人人向往的布达拉宫后,生活上遭到禁锢,政治上任人摆布,仓央嘉措饱受挫折,索性开始放纵自己,不仅是对自由的向往,也是对戒律和控制的不满。

据传,仓央嘉措一到夜晚就会便装以贵族公子的身份走在拉萨的街头,沉迷于风花雪月之中,后来的仓央嘉措一头长发,沉醉于酒馆之中。早在仓央嘉措被正式选为达赖之前,在故乡已经和自己的青梅竹马暗生情愫,互相喜欢,而被选为达赖之后再也没有见过那位女子。

进入布达拉宫后,宫内充满束缚的生活,让他时常想起那位佳人,但却始终不得见,也有说是两人经常微服夜出私下见面,但事情最终败露,他心爱的女子被处死,类似的传说还有很多,但大都是以悲剧收尾。

身为六世达赖却风流放纵(身为六世达赖却风流放纵)(6)

最出名的爱情故事莫过于仓央嘉措和玛吉阿米的故事,而玛吉阿米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未婚的姑娘,所以这究竟是仓央嘉措爱人的名字还算一种寓意呢?但仓央嘉措写给玛吉阿米的诗流传很广:"在哪东方的山顶,升起洁白的月光,玛吉阿米的脸庞,渐渐浮现在我心上。"

就是现在拉萨的玛吉阿米酒馆也是流传着仓央嘉措的爱情故事,他那"情僧"的名号、苦闷的一生和凄惨的爱情故事配上一杯蒙古烈酒真是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呢。

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尾

1697年,康熙皇帝第三次平叛准噶尔,兵分两路围剿噶尔丹,在战争还未打响之前,噶尔丹军内部便出现了斗阵,众叛亲离,最终噶尔丹在清军的围剿下走投无路,饮药自尽。

身为六世达赖却风流放纵(身为六世达赖却风流放纵)(7)

1705年没有靠山桑结嘉措也在于和硕汗王的斗争中被杀,和硕汗王为了重新控制西藏,给仓央嘉措安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以便自己重新立达赖控制西藏,康熙皇帝为了西藏的安稳下令废掉仓央嘉措六世达赖的称号,并押解回京。

仓央嘉措从成为达赖之后一直都是一个被严加控制的傀儡,最终又以各种罪名被审判,他的这一生也许只有成为达赖之前是快乐的吧。

最终仓央嘉措背负着罪名,逝于去往京城的途中,结束了他这悲情且苦闷的一生,他在被押送前,十分坦然,反而是一种解放了的心态,他在布达拉宫的九年之中饱受囚禁之苦,也许死亡对他而言也是一种解脱。

身为六世达赖却风流放纵(身为六世达赖却风流放纵)(8)

仓央嘉措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是悲情的一生,从出生被选中的那一刻原本应该是一位达赖普度众生的一生,但也许错就错在他出生在那个战乱纷争的时代,人民信仰的达赖不过是一个傀儡,但仓央嘉措给人留下的不仅是一片片诗稿,更是他对自由的向往和情感的渴望。

开头引用的"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句诗也是仓央嘉措流传最广的诗句,他的内心是复杂的,也是对他的人生的悲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