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80后,东北人,二人转是儿时记忆,每年闲时,村里都会有人张罗请来戏班子,唱上几天,村里的老老少少热闹一番,村里没有戏台子怎么办呢?搞来两辆卡车后斗,一横一竖搭起来,竖着的放着音响乐器,乐器师傅在上面吹拉弹唱;横着的就供二人转演员表演村里老老少少吃完晚饭,有的拿着小板凳,坐在前排,抢不到前排的怎么办?在后面站着看场子里有卖瓜子的,卖汽水的,卖香瓜的,几毛钱一玻璃杯瓜子,一瓶汽水,边吃边喝边听戏,不亦乐乎,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看看真正的东北二人转,聊一聊二人转?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看看真正的东北二人转,聊一聊二人转

看看真正的东北二人转,聊一聊二人转

本人80后,东北人,二人转是儿时记忆,每年闲时,村里都会有人张罗请来戏班子,唱上几天,村里的老老少少热闹一番,村里没有戏台子怎么办呢?搞来两辆卡车后斗,一横一竖搭起来,竖着的放着音响乐器,乐器师傅在上面吹拉弹唱;横着的就供二人转演员表演。村里老老少少吃完晚饭,有的拿着小板凳,坐在前排,抢不到前排的怎么办?在后面站着看。场子里有卖瓜子的,卖汽水的,卖香瓜的,几毛钱一玻璃杯瓜子,一瓶汽水,边吃边喝边听戏,不亦乐乎。

曾经有朋友跟我说去雪乡玩,我问听过二人转吗?朋友说:“二人转不就是小品吗?” 外地人对二人转不是很了解,二人转也是一种地方戏曲,我小时候听的二人转分小帽和正戏两部分。

小帽就是比较简短的地方小调,比如:送情郎,这个小调本人觉得闫学晶老师唱的最好听。

一不要你忧来二不让你愁,

三不要你穿错了小妹妹地花兜兜,

小妹地兜兜绣地本是金锁链,

情郎哥地兜兜是八宝镀金钩。

大部分小帽听起来比较喜庆,正戏一般会唱一个小时左右,主要是讲中国古代的一些故事,典型的就是《大西厢》,这部戏的故事来源于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也叫《崔莺莺待月西厢》,王实甫的《西厢记》里的很多内容写的很好,比如:

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二人转《大西厢》一开场就是:

一轮明月照西厢

二八佳人巧梳妆

三请张生来赴宴

四顾无人跳粉墙

听着是男女佳期幽会,有点李后主的《菩萨蛮》的味道。

《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间,半响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二人转正戏一些源于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有一部戏叫《回杯记》,很经典,与《醒世恒言》里的“张廷秀逃生救父”是一个故事,在二人转里叫《回杯记》。

张廷秀与王二姐是未婚夫妻,王二姐很中意张廷秀,在张廷秀进京赶考的时候,两人互相交换信物,戏词这样的:

女:你给我纱巾小扇做表记

男:你给我传家之宝白玉盅

王员外万贯家财,两个女儿,招了两个女婿入赘,大女婿叫赵昂,赵昂才疏学浅、一心想独占王员外家产,百般排斥张廷秀,有《赘婿诗》:

人家赘婿一何痴!

异种如何接本支?

两口未曾占孝顺,

一心只想霸家私。

进京赶考,赵昂与张廷秀同行,走水路乘船,赵昂心生歹毒,把张廷秀推落大江,张廷秀福大命大,辗转进京,考中进士,回到苏州暗访王二姐,人回杯未回,所以叫《回杯记》。

正戏里《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都是源于“三言”,特别介绍一出戏,叫《六月雪》,听着名字,应该能猜到是什么故事了,源于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窦娥冤》,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为什么戏曲叫《六月雪》,窦娥临行刑前有三愿,待慢慢道来,窦娥是及其善良的人,张驴冤枉窦娥药汤毒死他爹,大堂之上严刑拷打,窦娥都不认罪,后来要拷打她婆婆,无奈窦娥认罪,窦娥法场临行前跟侩子手说:“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为什么一定要去后街呢,因为去前街怕她婆婆见了伤心,就是这么一个善良的人,窦娥觉得自己非常冤枉,临行刑前发了三愿:

一愿:

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

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

什么意思?白练可以理解为白绢,一块白绢挂在旗枪上,我窦娥果实冤枉,让我一腔热血都洒在白练上。

二愿:

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

三愿:

楚州抗旱三年

窦娥死后,这三愿都应验了,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当时进京赶考,没有盘缠,将窦娥卖给了蔡婆婆当童养媳,窦天章到京城,一举及第,官拜参知政事,加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访到楚州,窦娥托梦给她父亲,后来得以沉冤昭雪。

在电影和音乐还没普及的年代,二人转作为一种地方戏曲的形式,传播中国古典文学里的一些故事,大多劝人惩恶扬善,近些年媒体的形式多种多样,人们每天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很多,二人转渐渐的没落了,淡出人们的视野,对于东北农村出来的孩子,听着二人转长大的,是儿时记忆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