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想要上好一堂生动有趣、让学生学有所获的课,预先的精心备课十分关键,那么,想要做好备课工作,需从哪几方面着手和努力,怎样能够高效、全面、准确地备好一堂高水平的课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一堂高水平的课一定依赖于教者精心的课前备课。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备些什么,才能上出一堂高水平的好课呢?今天就为大家带来备课时必须狠下功夫的8个方向,一起来看吧。
01
备教学目标
目标式教学是当下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讲究上课以目标为向导,围绕目标教学,围绕目标检测。根据许多学校、许多老师的实践,目标式教学确实优于传统的那种死板且“公式化”的教学模式,因此广受学校、老师的青睐。
目标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的第一要务就是必须备出、备好、备精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弹无虚发,课堂教学才能显出成效。与备目标相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极不负责任的备课方式:或者死套公式,上课缺乏新意;或者备其大意,上课随意而谈;或者备课不精,上课照本宣科等等。这些都是与目标式教学背道而驰的做法,在备课时必须杜绝。
02
备教法与学法
课堂教学的目标既已确定,接下来,就应该考虑达成目标的方法了。换句话说,就是备教法和学法。教师备教法和学法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1.依据学习目标确定教法和学法。
不同的目标应采取不同的教法、学法,教法和学法必须适合确定的目标,为目标的达成服务,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有效、高效。
2.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心理特点来确定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只有切合学生的实际,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运用,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依据教者本人的个性特点、知识水平、教学经验来确定教法和学法。
一般而言,这一点许多研究者不大提及,个中的原因就是在这些研究者看来,教学就是教师放弃个人爱好、兴趣、特长,绝对服从于教学任务和学习主体的特点一种活动。
这种认识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种认识忘记了教学若离开了教师个人的特点,活泼泼的教学活动便不会发生;而且,事实上,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才有成功的可能,而教学论中常说的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才能形成;否则,一切可能都是空谈。
03
备课堂板书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是教者教学思路的反映,也是学生学习思路的体现。因此,一个优秀的板书不经过教者的深思熟虑是不可能的。不仅如此,优秀的板书的还具有教育意义。板书设计得整洁、清晰,板书设计得有创意,板书的字写得漂亮,久而久之,无形中就会影响到学生。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青年教师不懂得板书设计的这些意义,不懂得板书的教育功能。他们上课口如悬河、信笔挥洒,讲到哪写到哪,想到哪写到哪。一堂课下来,处处皆板书,处处又无板书。更有甚者,字上写字,一片模糊。对于这样的板书,学生只有望洋兴叹了。
04
备课堂结构
课堂教学是教者教学思路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思路的反映,同时又是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据笔者多年来的经验,要设计出一个优秀的课堂结构,教者必须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设计好课堂结构的各个环节。
如果我们把一堂课分为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环节,那么,教者在设计课堂结构时就必须在这三个环节上下一下功夫。
首先说开头,常言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对这堂课的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头开得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调动起来,学生就爱学,教师教起来也顺手;头开得不好,就会窒息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也教得吃力,长期下来,势必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开头虽是小事,但意义重大,教者轻视不得。
中间是一堂课的躯干部分,是教学目标的完成过程。因此,中间部分教者必须教得丰满,学生必须学得充分。只有这样,预定的教学目标才能完成。
结尾是一堂课的收束部分。对这一部分,有些教师经常不重视,以为前面两台戏已经唱得够好了,结尾再无须大做文章。事实却不是这样。结尾结的好,可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给学生留下充分回味、咀嚼的余地。这样的结尾无疑会对下一堂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家知道,学生对老师的课往往会产生某种特定的心理期待。例如老师的上一堂课上得好,能吸引学生;上下一堂课时,当老师一走进教室,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兴奋的情绪反应,这样,课堂教学就会高效得多;反之,学生则会产生一种消极、厌烦,乃至抵抗的心理反应。学生对老师的课一旦产生这种心理倾向,老师又不能及时发现、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那么,以后的课堂教学效率会低得多。因此,对任何一位教师来说,课堂教学的结尾不能小觑。
(二)注意各部分之间的衔接过渡。
各部分之间的衔接过渡犹如一座架在两山之间的桥梁,桥梁架得好,学生过起来就舒服、顺畅;桥梁架得不好,学生过起来就会感到生硬、感到索然无味,就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重视并设计好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过渡,是一堂好课的必然追求。
05
备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手段,是师生双方心灵沟通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达到:
1. 规范。即首先要讲普通话,要简洁、清晰、连贯;
2. 有一定的文采。即语言要形象、生动,有韵味;
3. 要充满感情。教学语言干瘪无味、味同嚼蜡,学生听起课来昏昏欲睡,课堂学习效率自然会大打折扣。相反,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才能使学生动情,才能唤起学生热情,课堂教学效率自会高得多。
06
备教学机制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流程。一般而言,它无固定的程式。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论准备得多么充分,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除了扎扎实实地备好能够预料到的因素外,还要有一种应变的心理准备。
古语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虽然课前无法预知,但只要教者在备课时有一种应变的心理准备,并且时时提醒自己不断地强化这种心理准备,那么,即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突发情况,教师也能从容应对。
07
备学生心理
教师备课除了应从教材、教者这些角度认真准备以外,还必须考虑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状态,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一般而言,备课中的这一环节不但少不得,而且课堂教学的成败多半取决于这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即使你把教材备得滚瓜烂熟,把教学语言、教学用具,乃至一些必要的教学动作备得多么充分,可是,一旦你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那么,你准备的所有的一切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08
备课堂趣味
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清代理学家张伯行在注解这句话时发挥得很好。张伯行说:“教人者必有以兴起其好学之心,而后乐之不厌,若未见此中意趣,心多扞格,那肯好学”由此可见,有趣是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只有趣味浓厚,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基于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倾全力从教材中、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挖掘可能存在的趣味因素,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转载丨人民教育 图片丨摄图网
责编丨唐莉莉 主编丨雷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