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维度》(82)智慧与灵魂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国粹

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智慧的维度82智慧与灵魂的传承)(1)

国春11182021-10-02 10:34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学热”再度兴起,且声势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我虽然对“国学”概念持有疑义,但对这种文化倾向持积极和肯定的态度,其深层动因是一种文化意识的觉醒和民族精神的重兴。不仅国家和政府在政治的层面已经意识到,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文化建设对国家崛起、民族复兴及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意义;而且广大民众也已开始认识到,在物质生活提升之后,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因素对提升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因此,社会整体和许多个体对“文化”、“精神”、“价值观”等问题的关注日益高涨。更重要的是,经过对近现代以来中国各种文化思潮的清理和反思,人们逐渐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构建现代中国文化和塑造国人精神的价值基础和基因作用,进而积极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种有机结合,以期真正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在继承民族传统精神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谓“文化”,宽泛地讲,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者说,世间存在的一切东西和现象,只要与人有关,就有文化。所有与人有关的东西,都是文化。文化就是人化。所以,人的存在和生活,既创造文化,也离不开文化。人的历史,就是文化的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人的历史发展,实际上同一个事件、同一个过程。

不过,我们通常讲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如意识形态、宗教、风俗、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新闻、出版等。也就是说,文化属于人的精神活动领域,人的物质活动和物质财富不包括在内。所谓文化建设,主要是指培育社会核心价值观、文化传承、文化事业、文化遗产保护、新兴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等。所谓文化事业,主要指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公共服务,包括文艺创作演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物保护等,其组织机构为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当中存在的文化事业单位。

总的讲,文化,其实是一种精神和物质的综合体,即使是精神活动和精神财富也离不开物质载体的承载和传承。所以,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注重文化遗产和文化资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是十分重要的。

近来来,人们特别强调和注重国粹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这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最直接的意义。所谓国粹,就是国家固有文化中的精华,就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传承下来的、自己所特有的、具有浓厚民族色彩和深厚民族烙印的精神和物质遗产。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集中代表,也是我国文化资产积累和传承的主要形式和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代表人,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是什么样的人,有了中国文化,才有了中国人。没有了中国文化,就没有了中国人。

所以,我个人认为,就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就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和人类的影响而言,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身发展而言,中国国粹,主要有这些一些代表,它们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高度结晶,也是全人类精神和智慧的高度体现:

1、中国哲学。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及民国新文化运动,所形成的以中国传统学理概念为主的哲学思想和学派。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智慧的高度体现,是中国国粹中的国粹,是中国文化的灵魂。

2、汉语言文学。以汉族语言为基础,形成的文学作品、文学经典、文学形式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民族血脉和国家精神的重要体现。如果没有汉语和汉语言文学,就没有中华民族,也不会有中国传统文化。

3、中医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发展和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民族特有的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系统性的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并且形成了具有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它与中国哲学同源同质,并且形成了相互支承和借用的关系,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和贡献。

4、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伴随着汉语言文学及社会的发展而形成的,源起于汉字的书写,后在其实用性的基础上,逐步演化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在书法中,除了一般的书写法则,还可以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依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等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和特殊审美要求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是汉族的独创,也是汉字独有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对中国人的艺术和审美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5、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绘画形式,有中国文化特有的绘画理论、审美取向和绘画主题,并有专门的绘画工具、材料和技法。一般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同中国书法一样,对中国人的艺术和审美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6、中国陶瓷。在英语中,“瓷器”与“中国”同为一词。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可以说,中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在中国陶瓷中,几乎凝结了所有的中国文化元素。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典型代表。

7、中式建筑。即是中国传统建筑,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宝库。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包括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这些建筑,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人的深刻理解,展示了中国人对人生和社会文化追求,以及中国人在哲学、艺术、设计、工程、工艺、管理等各方面的素质和水准。我们现在的许多古迹,都是中国建筑和中国文化最好的宣传者、见证者。

8、中华武术。武术很能体现中国人的生存和交往理念。武,就是止戈,武术就是制止侵袭、停止战斗的技术。通过武术修习,达到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目的。其本质是防卫和健身,因此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9、中国戏曲。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间艺术,深受民间百姓的喜爱 。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的鲜活内容,并形成了鲜明的以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为主的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它特别注重通过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形成以唱、念、做、打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长期以来,戏曲一直承担着中国人文化生活和社会教化的重要角色,对丰富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提升人的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10、中国传统节日。许多人并没有想到将传统节日列为中国国粹或重要的文化遗产。其实,节日的文化意义非常强大。我们每年春节和中秋节的家庭大团聚,和清明、端午的祭祀、祭拜,都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我们的传统节日很多,再加上二十四个节气,形成了非常丰富的节日文化,这里面既体现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自然的认识和尊重,也蕴含着我们深厚的历史情感与人文情怀,以及在节日中表达出的民族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情操、审美取向与生活情趣,也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著追求。从一个民族的节日,你通常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作风和性格,以及这个民族的历史和未来。

以上是一些主要的方面,还有几个方面,也可以列为重要的文化遗产或国粹,比如:

11、中国美食,12、中国茶叶及茶具茶艺,13、中国丝绸及纺织服装,14、中国茶叶及茶具茶艺,15、中国乐器,等等。

可能还有许多细小的门类,也可以称为国粹,但是总的讲,大致不会超出上述的这些范围。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件大事,一个大课题。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文化强国是其中的必然之义。继承是为了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注重用传统文化解决人们的现实需求和问题,激活传统文化的时代感和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活力。同时,要积极学习吸纳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让中华文化成为人类文明的光辉旗帜,在世界文化发展和各种文化交锋中,永远的站立于前进的潮头。

就国粹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而言,可重点做好两件事。第一,要加强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第二,要舍得在文化建设上花钱出力,加大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建设。

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全都在这里了!

【2021年5月19日,我受中企华资产评估公司的邀请,在该公司作了题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文化资产评估》的专题讲座。9月12日,我受海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省社会科学院的邀请,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大讲坛作了题为《道德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两个讲座的主题和主要内容都是讲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问题。本文的第一部分摘自《智慧的维度》的后记,核心内容主要来自上述两个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