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威 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 姜予恩 摄影报道

从早上8点半到鱼塘街道云华逸府小区开始,邓玉霞和她的员工组成的志愿者,就一直往返于小区出口和住户楼底,给居民配送蔬菜和物资。在高坝街道化工苑社区,晚上10点过关亮结束了一天的支援,准备回家和妻子见面。这是9月1日,是关亮和邓玉霞夫妇忙碌而充实的一天。

女儿做志愿者碰到妈妈叫家属来领(泸州女婿带领公司员工做志愿者)(1)

邓玉霞在给隔离居民送物资。受访者供图

关亮经营着一家网约车公司,妻子邓玉霞开了一家校外培训机构,两个小微企业加起来约50多人。泸州发生疫情后,夫妻俩带领公司的员工化身志愿者,兵分两路。一队跟随罗汉街道前往中风险管控区域云华逸府小区,由邓玉霞带队。另一队留守高坝街道,等候着随叫随到,这一队的领头人是关亮。作为丈夫,他还担负着统筹协调的工作,在两个企业短暂结合的时间里,他是“一把手”。

女儿做志愿者碰到妈妈叫家属来领(泸州女婿带领公司员工做志愿者)(2)

关亮和邓玉霞与公司员工合影。受访者供图

由于云华逸府小区属于中风险区域,因此物资配送要由志愿者来进行。无论是政府采购、爱心企业捐赠还是居民网上下单购买的物资,都需要他们运送“最后一公里”。整个小区有四千多户人家,而志愿者只有一百多名,包括邓玉霞在内的志愿者们在送物资时要来回跑,幸好有爱心人士捐赠了推车,为志愿者节省了不少体力。

“没有算过自己跑了多少趟,确实比较累,脚有点痛,这是实话。但这个事情做起来很有意义,我们也很想快点让大家过回正常的生活。”邓玉霞说。因为不停地来回拿东西,她的手套里已经充斥着汗水。

女儿做志愿者碰到妈妈叫家属来领(泸州女婿带领公司员工做志愿者)(3)

邓玉霞手套里充斥着汗水。伍勇摄

与妻子工作有些不同,关亮主要是为核酸检测做后勤工作。除了自己买水送给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外,关亮还留了五辆应急车在高坝街道,以便有需要就医的老人、孕妇和娃娃能够及时到达医院。这些信息,都是政府工作人员传递到他这里,再由他安排公司的车辆护送。一句“关总,求支持”,立马就会得到一句“要多少个人”的回复。

妻子前往中风险地区,关亮也有自己的担忧,因此他每天让员工集合出发,回来之后统一消毒。由于关亮自己有个俱乐部场地,他聘请了厨师、打扫卫生的阿姨还有自己公司职工的家人等,万一疫情变严重,随时能够给一线人员做饭。而他与妻子已经搬到了老房子居住,3天没有回家,避开了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关亮告诉记者,他们是第一批冲上抗疫前线的志愿者,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东北人,他在泸州生活了16年,操着一口流利泸州话的他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作为泸州的女婿,家里有困难了,就应该毫无保留去支援,能出点力就出点力。”

女儿做志愿者碰到妈妈叫家属来领(泸州女婿带领公司员工做志愿者)(4)

志愿者们给隔离居民送蔬菜。伍勇摄

在罗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飞看来,关亮与邓玉霞夫妇履行了小微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更无愧于泸州市民,他们的行为与担当值得褒扬和点赞。正是有这些默默无闻的志愿者,才有面对并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夜晚,走在回家路上,关亮又接到了新的支援请求,9月2日化工苑社区做核酸需要志愿者在各个点位值守。要如何合理地安排两边的人数?这个问题他决定留着回家和妻子邓玉霞探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