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是帕金森的早期症状吗(发生震颤未必是帕金森)(1)

图/IC photo

66岁的田叔叔手抖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了,吃饭、写字等简单动作都不能完成,只能前往医院就医。原本以为是帕金森,却被诊断为特发性震颤。此前,网红歌手郭聪明曾在微博中自曝患有特发性震颤,将暂停唱歌进行治疗。

“在我国,特发性震颤的患病人数约1000万以上,比帕金森患病率高3-4倍。”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关宇光介绍,特发性震颤是神经系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头颈部不自主地颤抖,一般较少累及下肢。

“特发性震颤的患病率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医学界通常认为与遗传及神经退行性变有关。”关宇光表示,特发性震颤大多患者病情较轻,如果症状特别严重,就会对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影响。

尽管特发性震颤大多为良性病变且症状较轻,很多人不以为然。“一旦发生震颤,人们应及时前往医院请专业医生进行鉴别。”关宇光提醒。

“部分脑部疾病或全身疾病,都可能导致人们发生震颤,如帕金森病、小脑病变、肝脏或甲状腺问题等,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很有可能导致病情迁延、加重。就诊后,医生会根据经验排除其他疾病外,患者也应配合进行相应检查(核磁共振、脑电图、肌电图等)来判断是否为特发性震颤。”关宇光表示,对于症状较轻,表现不太明显的特发性震颤患者,可以先进行观察,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使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特发性震颤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Vim核团毁损术,一种为脑起搏器电刺激术(DBS),两者均为微创手术。

“大脑的深部丘脑内有一个Vim核团,该核团与震颤症状最相关,Vim核团毁损术的原理是通过微创热损伤对Vim核团进行一定程度的毁损,损伤直径大多为5毫米-6毫米,可减轻患者的震颤症状;脑起搏器电刺激术(DBS)治疗是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在Vim核团处放置刺激电极,对其进行不同频率和脉宽的电刺激,调控Vim核团的递质释放和网络,控制震颤症状。DBS相较毁损手术更安全、显著、长效,是目前治疗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的首选方法。”关宇光解释道。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柳宝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