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一阵我写了一篇文章,说我正在努力修复和大女儿凌宝之间的亲子关系,感兴趣的亲可以点这里查看孩子一生气家长就吼叫,别急着处理问题,先试着修复亲子关系。

自从那次跟凌宝大吵以后,我们的关系真的缓和了不少,起码没有起过大的争执了。

但,小冲突还是不断的。

比如,早晨我喊凌宝起床,一般我会喊她两三次,她自然是磨蹭的。

如果我在做饭的空当去客厅倒杯水,不小心看她一眼,她会立刻喊道,妈妈,我正在穿,马上就好。

那着急为自己辩护的模样让我又好气又好笑。

其实,我真的只是看她一眼,并没有催促她的意思。

再比如,当她写作业时,我如果问她在写哪一项作业呢,她会立刻着急地说,妈妈你别说了,我快写完数学作业了。

其实我只是单纯地关心一下她的作业进度,一点儿也没有要催促她的意思。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发现,很多时候,她都误会我了。

想想,我也挺冤的。

很多时候,我明明在向她表达关心、安慰、鼓励,她却理解成我在指责、催促、不耐烦,这真让我沮丧。

什么时候,我俩的思维,已经不在一个频道上了呢?

有时候,想好好跟她聊个天,聊不到几分钟,我俩就能不欢而散。

越来越觉得,娃一长大,好好跟她说个话都困难了。

以前发生这种事的时候,赶上我心情不好,或者她烦躁,多半我们就吵起来了。现在我会克制一些,冷静一些,或者离开一会儿,把争吵消灭于无形中。

但,沟通不顺畅是事实了,得想个办法解决下。总不能,跟娃交流基本靠吼,这哪成?老母亲不能忍。


妈妈怎么和小朋友沟通(妈妈你烦不烦)(1)

2

我认真想了想,娃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这很正常。

而我,一个奔四的中年老母,和她之间隔着二十多年的岁月,除非刻意向她靠拢,我对她喜欢的、她想了解的,真不是很感兴趣。毕竟,勉强不是买卖。

事实证明,刻意靠拢,也是行不通的。

曾经,我真的试着去了解她喜欢的游戏,比如某某世界游戏。但我真的不喜欢啊,什么生存、找宝石、打僵尸,看得我头都大了。

我也去刷某音,可对她喜欢的搞笑视频,我真的真的不感冒。

也曾在饭桌上听她滔滔不绝地讲起她喜欢的视频、段子,听一会儿还行,若整顿饭都听她说这些,我真心坐不住啊。

这里要实名点赞电视剧《小欢喜》里季扬扬的父亲季胜利同志,为了和儿子沟通顺畅,他去开卡丁车,去论坛发贴,去游戏厅里玩游戏,一点点拉近了和儿子的距离,也慢慢打开了和儿子的心结。

也许,这就是现实和虚拟之间的差距吧。

再说回我自己,作为妈妈,我关心的点,跟凌宝关心的点,绝对是不一样的。

在我看来,小学生的凌宝,自然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此外,身体也要保持健康,少吃点垃圾食品别再长胖了,还有,个人卫生也要注意呀,比如刷牙整理房间等就不用我提醒了吧。

看,我们聊天的点,基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所以很多时候,对于我说的话,她都有点不太想聊,或者,我只要一个问题说两遍,她就觉得我唠叨。

老母亲表示,我太难了。


妈妈怎么和小朋友沟通(妈妈你烦不烦)(2)

3

跟几个朋友交流了下,发现她们也有我这样的烦恼,我不得不承认,我们和娃之间,确实是有代沟的。好吧,我必须接纳这个事实,才能想接下去要怎么做。

但,就不能跟娃好好聊天了吗?也未必。

有几个技巧可以了解一下。

01 多使用“我信息”少使用“你信息”

这一点是我在《P.E.T父母效能训练》一书中学到的,举例来说一下:

比如,一位母亲在超市里和儿子走散了,她的初始情绪是恐惧,害怕孩子会发生什么事情。当她在四处寻找孩子的时候,如果有人问她是什么感受,她肯定会说:“我吓死了,我担心得要命。”这就是“我信息”,从自身的角度来表达情绪。

但当她找到儿子时,说出的却是这样的话:“你这个捣蛋鬼,跟你说了多少次别走丢”或者“你怎么这么笨,不知道要跟着我吗”,这样表达出来的就是“你信息”。

当我们表达“我信息”时,孩子接收到的是妈妈的关心与焦急,这时候,他会感受到妈妈对他的爱,以及愧疚之情。

而妈妈表达“你信息”时,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妈妈很生气,她对我很失望,我惹妈妈不开心了,继尔他也会生气、愤怒。

看,两种表达方式,天差地别。

想想我以前,也对凌宝用了很多“你信息”,当我说“你怎么这么晚才回家,又去哪个同学家玩了,说了多少次了放学后先回家”,我在指责她;而当我说“看到你平安回家我太高兴了,之前我真是担心死了”,这样说,她接收到的是我的关心。

沟通有技巧,我要学起来。


妈妈怎么和小朋友沟通(妈妈你烦不烦)(3)


02把握跟孩子沟通的交流密码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指出:和孩子对话是一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有它自己的含义。孩子在交谈时很少是无知的,他们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

比如,妈妈第一次带孩子去幼儿园,孩子指着墙上的画,大声问谁画了这么难看的画。妈妈很尴尬,赶紧告诉孩子,把漂亮的画说成是难看的是不友好的。

老师却看出了孩子的心思,对他温柔地说,在这里,你没必要一定要画漂亮的画,如果你喜欢,你也可以画丑陋的画。

孩子这才放下心来,知道在这所幼儿园,即使他画的画不漂亮,也不会被指责,被嘲笑,被批评。在这里,他是安全的。

感觉这年头做父母真的好难啊,简直要把自己培养成心理专家,跟孩子聊天,也要费心思去猜孩子话语背后的含义,心累。

03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前一阵追《陈情令》时,对男主魏无羡的师弟江澄很是无奈。江澄明明很关心魏无羡,很希望他回来,可是,他说出的话却总是相反的,总是有或嘲讽或鄙视的语气,让人很是接受不了。对唯一的外甥金凌,江澄也是内心关心,但说出的话却没关点软,总是极尽嘲讽、打击、吓唬。

这种人,说好听点,是刀子嘴豆腐心,可是,若别人理解不了你的好意,感受到的,就只是刀子了。呵呵。

跟凌宝的相处,我也在试着改变。

之前,看到她哪里做得不好,我也会用嘲讽的语气说她,或者落井下石地反击她几句。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我虽然感觉自己赢了,但伤了她的心。她在伤心之下,跟我更对立了,我其实得不偿失。

后来,我就学乖了,不跟凌宝争,我关心她,就明确地表达出来,跟孩子的孩子,还藏着掖着干什么。中国人表达情感时总是内敛,或不屑于表达情感。这样不好。

04 真诚地跟孩子互动

现在,对凌宝喜欢的那些段子、视频、游戏,我还是无法做到全盘接受,但我跟她约好,每天,我可以花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听她讲她感兴趣的,这个过程中,我要做忠实的听众。

当然,也要跟她真诚地互动。比如,当她说游戏时,我不可以一脸鄙夷,不可以借故离开,不可以抵毁,我可以安静地做我的事,偶尔回应她一下,哪怕是“嗯”“啊”,也可以。

孩子的要求就这么简单,只要你表达出自己的诚恳,她会感觉得到。


妈妈怎么和小朋友沟通(妈妈你烦不烦)(4)

暂时我能想到的就这么多。

凌宝才四年级,我才不要跟她的代沟越来越大,到最后无法收拾,母女一场变成仇人,那不是我想要的。

所以,从现在开始,改变,从我开始。

希望,和她聊天,不用靠吼,和她聊天,是愉快而美好的。

跟孩子好好说话,不再是奢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