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里讲如何对待小人(君子如何应对小人)(1)

“君子”在古代本来是“国君之子”的意思,因从小便受到理想人格的规范教育,个人修养堪称楷模。

因此“君子”一词,后来被引申为‘才德出众之人’的统称。

而“小人”则成了与其对立,具有浓厚讽刺意味的反面角色。

那么,作为一个君子,对待小人的态度,是应该老死不相往来,还是应该除恶务尽地消灭他们?都不对。

《易经》的泰卦初九和六四,九二和六五,九三和上六都是一阴一阳相对应,而泰卦又是一个通泰安定的吉卦。

这就告诉我们,在一个社会里,每个君子都有他对应的小人,君子是小人成就的。

就像阳虎之于孔子,提婆达多之于佛陀,犹大之于耶稣,每个圣人的成圣历程熬炼,小人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那么君子对待小人,只有一种方法:感化他。其他都没有用。

周易里讲如何对待小人(君子如何应对小人)(2)

01

泰卦彖曰: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意思是:本卦内卦为阳而外卦为阴,象征虽然内心有才德然而外表却显得很和顺,亲近君子而远离小人,君子的道义逐渐增长,小人的道义逐渐消除。

君子对待小人,应该敬而远之,然后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他,使他自己自愿做出改变。

小人自己不愿意改变,谁都没有办法,如果我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小人的手法对付小人,听起来蛮有道理。

孰不知,你在那样做的时候,自己也已经沦为一个小人,自己原本纯洁的心灵也蒙上了灰。

不和小人一般见识,把天道和正义藏在心里,内方外圆地和他们交往,才是确保自身太平和社会安定的行为准则。

周易里讲如何对待小人(君子如何应对小人)(3)

02

曾国藩说:“天下无一成不变之君子,无一成不变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晓事,则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晓事,则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则为君子;卯刻偏私昧暧,则为小人。”

就是告诉我们,天底下没有一成不变的君子,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小人,缺点人人有,错误谁都会犯。

在你自称为君子,看别人都是小人的时候,也许是你自己没有好好反省自己。

鉴别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要就事论事,而不是像很多年轻人,看上级不爽,觉得上司是个小人,然后上司正确的命令也不听了。

在职场中,最正确的做法是,我觉得上司是个小人,但他的命令是正确的,是合乎公心的,那我就坚决执行。

而我觉得上司是个君子,但他的命令是错误的,是为了他个人的私心的,那我也坚决不从。

天下很难有谁能够时刻秉持君子之风,同理,也没有谁会永远践行小人行径。

太平盛世,是君子道长之时,但盛极必衰,社会动乱,就是小人当道之时。

想要天下太平,就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做好自己,勿责他人,才能感化他人。

周易里讲如何对待小人(君子如何应对小人)(4)

03

季康子问孔子,若要治理好国家,杀光无道的小人行不行?

孔子回答道:“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根本不用杀人,当政者做出行善的举动,老百姓自然会跟着行善。

当政君子的品德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品德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自然会跟着风的方向倒。

若你位居企业管理者,总是觉得下边人不听话的时候,首先要反省自己是否做好了表率。

小人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遇到的,我们不是对他们赶尽杀绝,而是要感化他们,引导他们向善而为。

王阳明和小人的相处之道,在他生死存亡之际,挽救了他的性命。

宁王朱辰濠在江西起兵造反,王阳明一举俘获了宁王,皇帝身边二位得势又和宁王有勾结的太监先到浙江,王阳明设宴为他们接风。

席间王阳明屏退左右,把一大匣子两位公公和宁王朱宸濠相互勾结的书信全部交还给他们,表示自己不追究,二位公公看到还有回头路可走,感谢不已。

后来王阳明虽立大功,却被一众大臣诋毁要他下狱,这时两位公公从中斡旋,在皇帝面前说尽了王阳明的好话,最后王阳明才躲过一劫。

王阳明用自己的善意点燃了两位太监心中的良知,在关键时刻投桃报李,救了王阳明一命。

周易里讲如何对待小人(君子如何应对小人)(5)

荀子说:君子糅而能杂。

一个真正品行高洁,纯粹的君子能包容品行有缺陷的小人。

愿我们手里有光,心里有爱,用包容之心点燃小人心中善良的火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