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家侃侃

古代青砖和现代红砖比较(古人都是用青砖盖房)(1)

走在农村的街头,满眼都是近代的红砖瓦房.

古代青砖和现代红砖比较(古人都是用青砖盖房)(2)

古代青砖和现代红砖比较(古人都是用青砖盖房)(3)

偶尔有几座明清时期甚至是民国时期的老建筑,青砖灰瓦仍然透着古色古香的神韵。

古代青砖和现代红砖比较(古人都是用青砖盖房)(4)

现代机制红砖

古代青砖和现代红砖比较(古人都是用青砖盖房)(5)

传统手工青砖

红砖与青砖,代表着时代的分界。

为什么过去的人们选择使用青砖盖房,而现在的人却使用红砖?难道古人烧不出红砖吗?

从秦汉时期一直到明清,烧砖工艺一直保持着固定的全手工方法,筛土、和泥、成坯、晾晒、入窑烧制,直到最后的窨水冷却,然后出窑。

出窑后到底是红砖还是青砖,都是由最后的冷却工艺决定的。

简单地说,一种是“水冷”,一种是“风冷”。

“风冷”就是当烧制完成后,把砖窑的风孔打开,让外面的空气进入窑内,坯体内的铁质与空气接触后而被氧化,烧制的砖色即为红色。

而“水冷”则是在烧制完成后,风孔仍然处于密封状态,坯体的红色高价铁氧化物被还原为青灰色的低价铁氧化物,为了防止坯体内的低价铁重新被氧化,在用土密封的窑顶上窨水,水遇高温变成蒸气,吸收窑内热量,窑内坯体在这一冷却的过程中继续保持着还原气氛,直到完全冷却后出窑,这样就形成了青砖。

古代青砖和现代红砖比较(古人都是用青砖盖房)(6)

取土、晾晒、过筛

古代青砖和现代红砖比较(古人都是用青砖盖房)(7)

和泥

古代青砖和现代红砖比较(古人都是用青砖盖房)(8)

成坯

古代青砖和现代红砖比较(古人都是用青砖盖房)(9)

晾晒

古代青砖和现代红砖比较(古人都是用青砖盖房)(10)

入窑、烧制

古代青砖和现代红砖比较(古人都是用青砖盖房)(11)

窨水,红砖或者是青砖,全在于这一道工序。

古代青砖和现代红砖比较(古人都是用青砖盖房)(12)

出窑、青砖成品

当代的红砖,是在电力和机械产生以后而形成的现代工艺技术产品,优点是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提高了产量,也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随之而来的缺陷是质量的大幅度降低,砖体内混合着大量的杂质,满砖都是气孔沙眼,由于烧制火力过硬,砖体变得又硬又脆。

古代青砖和现代红砖比较(古人都是用青砖盖房)(13)

产量巨大的联排红砖砖窑

而过去的青砖都是手工活儿,速度虽慢,但砖质细腻有柔性,可以满足墙体的保温效果和精细的雕刻。

当然把机制红砖和手工青砖放在一起比较确实不够公平。如果都是手工制砖,它们之间的质量并无太大差别,差别在于机制还是手工。

即使都用手工制砖,红砖工艺也比青砖工艺更便宜,起码窨水这一道工序省略了。

古代青砖和现代红砖比较(古人都是用青砖盖房)(14)

一块明代的红色大城砖(后被二次使用过,砖体上还粘有现代砂灰),砖质依然细腻无砂眼。

表明古人并不是烧不出红砖,而是有意不选择红砖。这块明代红砖,估计是因为在窑中摆放位置靠近风口而被氧化,没有转成青砖,所以在当时也是被当做残次品砌在城墙不外露的墙体里。

但古人为什么会选择青砖,而不选择成本更低的红砖呢?

这就涉及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向了。

首先涉及到的是“五行”文化。

“五行”为“水火木金土”,各自的方位是:北方属水、南方属火、西方属金、东方属木、中央属土。

中国人认为,所有的东西都要归类在这五种元素中,颜色也不例外。

北方为黑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东方为青色、中央为黄色。

那么青砖的青色,按照五行说,就是在东方,东方属木,而“木”有“生发”“繁衍”的属性!

红砖的红色,位在南方,南方属火,“火”有“炎热”“繁茂"的属性。

中国的房子都是砖木结构,最怕着火,迷信的中国人一般都会规避大面积的红色。

那么皇家建筑的墙体为什么可以用红色?

别跟皇上比,人家那是皇权气盛,压得住。

老百姓还要用老百姓的法子,该回避还得回避,不触这霉头!

难道您没看见老百姓为了“防火”,各种禁忌和讲究几乎布满了建筑的上上下下(主要是上面,因为怕雷劈着火)。

建筑正脊两端的鸱吻(由鸱尾演变而来,鸱尾:水中鱼怪也),

古代青砖和现代红砖比较(古人都是用青砖盖房)(15)

博风板中缝的悬鱼(水生动物)、

古代青砖和现代红砖比较(古人都是用青砖盖房)(16)

遮盖檩端的惹草(水生植物),

古代青砖和现代红砖比较(古人都是用青砖盖房)(17)

无一不是用来“灭火”的,而且四合院的主位正房都要落在属“水”的坎位上,希望镇火消灾。这还不保险,人们还为管火的火神老爷建了庙宇,定期给火神老爷上香磕头敬香火钱,目的只有一个——“求放过”。

这是多大的心理障碍呀!

(多备两桶水不是更管用吗!?!?)

古人选择使用青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需要着重强调,那就是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向。

青砖比红砖的成本要高,但青砖的青灰色“矜持内敛,素雅宁静”,符合中国人内在的审美诉求。

古人为了审美,也是不计成本。

没有审美的生活还能叫生活吗?

等等!你要这么说,住在红砖房子的人怎么想?不怕拆块砖头伺候你?

没办法,我只是替古人说出了他们的想法。

如果您能等到拆迁补偿,或许说明红砖房也很值钱!

况且,现如今也不讲究那么多文化内涵了!

省钱实惠是真的!

但过去的人们就不一样了,省钱从来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当然这要建立在审美底线的基础上,能省还得省),但人们盖房总要讲究个“百年大计”,恨不得能传百代,山西的王家大院最后建成足足花了三代人的功夫。即使普通人家,盖出的房子也一样要传好几代。

而大部分现代的红砖建筑总是让人联想到十年八年内变成合适的“拆迁补偿款”。

如今,现代社会已经有了更多的建材选择,这种黏土砖的使用正逐渐减少,国家为了遏制对耕地土壤的过度采掘,关闭了大量黏土砖厂,取而代之的将是各种据说能生产比较环保的新型混合材料的机械化工厂。

或许有一天,红砖和青砖,都将成为过往的建筑材料。

古代青砖和现代红砖比较(古人都是用青砖盖房)(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