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子贡讲: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强调立足自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成功的路。

但子贡这种君子,特别喜欢和不如己的人搞在一起,显然是给取食的对象,对自己是有损害的,在孔子死后,若再无法从高人处获得滋养补充,结果只能是日损,斦以孔子很温柔地提醒子贡,要注意这个毛病,作君子,要坚持自处,更要慎重选择交往的人,与人交往的取向上,要向子夏学习,尽量与贤己者交往,和善良的人在一起,这是子贡的君子之道。

不过,大多数的普通人不是子贡这种儒商首富,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成功模式,还都是小人,小人想要成为君子,还只能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但学习这件事,得和万事万物交流互通,是立足外求的,本质上是小人道。

而经过自己头脑的思索,完全可以是自己可以作主的事,是内求的君子道。小人与君子,倒底该怎么相处?是什么关系?孔夫子接着向子贡解释: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全文(论语2.15:学而不思则罔)(1)

孔夫子讲,一般人要成为君子,必须得学习,得与万事万物交流互通,懂得变化之道,但学习之后,获得的体验和知识,还必须经过自己的头脑思考,归纳,总结,提高,内化成自己的心识,进而转成神识才行,否则的话,只是大量的知识简单堆砌,就很容易给外物所迷惑,心不知所措,从而迷失自我,学而不思,就会越学越糊涂,这叫学而不思则罔。

罔,网也。殆,台歹,台者,予也,我也。自我瓦解曰殆,危亡之意。

反过来,若君子只会独自坐在那里思考,而不与万事万物交流互鉴,就只是臆想而已,终究难成其实,心神陷入互化的空耗的状态中,由于缺乏外界能量的补充,则心神日耗,进而自我瓦解,等同自杀,这叫思而不学则殆。

小人要成为君子,要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和思两者不可偏废,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说明了思而不学的弊端。其实也就是在说明君子之内周,可能孤立自己,进而自身瓦解,小人之外比,可能为外物所网,从而迷失自己,君子与小人之道,两者都不可或缺,要相辅相成。正确的姿式是立足自我,先小人,后君子,学与思有机相结合。

张居正是这么解释:

孔子教人说:“天下的道理,散在万事,而统会于吾心。惟其散于万事,故必加致知格物、躬行实践的工夫,而后能实有诸己,这叫作学。惟其会于一心,故必加沉潜反复,研究求索的工夫,而后能穷其精微,这叫作思。这两件缺一不可。若徒知务学,而不思索其义,则理不明于心,其所学者,不过卤莽之粗迹,终于昏昧而已,所以说学而不思则罔。若徒知思索,而不用力于学,则功不究其实,其所思者不过想象之虚见,终于危殆而已,所以说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必要思,学了又能思,则所学的方才透彻;思必要学,思了又能学,则所思的方才着实。二者偏废,则各有其弊矣。求道者可不知所务哉!

子贡问君子,孔子先鼓励子贡走自己成功的路,推己至彼,尔后针对子贡好与不若己者处的毛病,提醒子贡注意保护自己,慎与外人交。然后再指出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各自的局限,提出要立足自我,先小人,后君子,学习与思考,两者有机结合。

#2021生机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