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三毛
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
——毕淑敏
由于语文,我爱上了阅读。还记得中学时期,只要新课本下发,必定是先把语文课本里的文章过目一遍,新得到的一套语文试卷,也是先将阅读题中的短篇文章统统看完。待到上新课文时,做试卷时,再看一遍,感受都是不大一样的。
我在初中时才爱上了纸质书籍并喜欢购买纸质书,那时大多都是名著,且书本都藏于家中,也忘记有哪些书籍了,所以那些书就暂且不做分享。
今天分享的是从大学到目前所看过的纸质书籍,有自己购买的也有从大学图书馆借阅的。对了,先说明下,文中的一些摘抄是我之前边阅读时边拍照的,然后图片转文字,如果有一些无法检查到的错别字就请见谅。
(5914字 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01
第一本先来个诙谐的开头:《红蝗》莫言
在胶东大地高密县,50年前后发生了震天动地、触目惊心的两次大蝗灾。50年前那场大蝗灾,高密县东北乡人在四老爷的带领下耗巨资建蝗庙拜蝗神,驱赶泛滥成灾的蝗虫,但那生命力,繁殖力旺盛的蝗虫仍汹涌澎湃、连绵不断;又在九老爷的带领下毁蝗庙驱蝗神,用尽所有方法杀灭蝗虫,并请来了刘将军,但蝗虫仍灭而不绝……四老妈与他的情人也死在了那场蝗灾中…… 50年后的大蝗灾,人们在解放军、科学家的帮助下终于战胜了蝗虫。
这样的叙述好像不太诙谐,但文中的一些细致描写其实是非常有趣且“粗俗”的。如下文摘抄:
①
这家伙竟然是个教授!
老家伙,不,还是称教授吧!蝗虫教授恋恋不舍地、困难地站起来,他一定蹲麻了腿,他一定是个坐着大便的人,缺乏锻炼,所以他麻腿。他步伐凌乱、歪七斜八地走着。起立时,他放了一个只有老得要死的人才放得出来的悠长的大屁这使我感到万分惊讶,想不到堂堂的教授也放屁!一堆小蝗虫在他的裤子上跳着,如此强大的气流竟然没把娇小的蝗虫从他的肛门附近的裤布上打下来,可见蝗虫的腿上的吸盘是多么有力量。教授的屁又长又臭,我早就知道他是不吃青草的高级动物,他们这一群人都不吃青草,他们对蝗虫既不尊敬又不惧怕,他们是居高临下地观察着青草和沼泽的人。
②
我有充分的必要说明、也有充分的理由证明,高密东北乡人食物粗糙,大便量多纤维丰富,味道与干燥的青草相仿佛,因此高密东北乡人大便时一般都能体验到磨砺粘膜的幸福感。——这也是我久久难以忘却这块地方的一个重要原因。高密东北乡人大便过后脸上都带着轻松疲惫的幸福表情。当年,我们大便后都感到生活美好,宛若鲜花盛开。我的一个狡猾的妹妹要零花钱时,总是选择她的父亲——我的八叔大便过后那一瞬间,她每次都能如愿以偿。应该说这是一个独特的地方,一块具有鲜明特色的土地,这块土地上繁衍着一个排泄无臭大便的家族(?)种族(?),优秀的(?),劣等的(?),在臭气熏天的城市里生活着,我痛苦地体验着浙浙沥沥如刀刮竹般的大便痛苦,城市里男男女女都肛门淤塞,像年久失修的下水管道,我像思念板石道上的马蹄声声一样思念粗大滑畅的肛门,像思念无臭的大便一样思念我可爱的故乡,我于是也明白了为什么画眉老人死了也要把骨灰搬运回故乡了。
我只看过一点点莫言写的文字,共同点有“色情”,东北老家。但是我很佩服他的想象力,天马行空,不着边际。这次又将大便引申到了一个高度,非常幽默,大便此刻又赋予许多层含义,表面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但是实际上是一本正经讲人生。
02
第二本:最爱的——《三毛传》,作者是陆士清,杨幼力,孙永超
作品部分目录
楔子 第一篇 ?的女孩
一. 前世是个“印地安” 二. 三毛、三毛 三. 我要嫁给“匪兵甲” 第二篇 出轨的日子
四. 轨内.轨外 五. 心墙 六. 给我一朵玫瑰 第三篇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七. 雨季的初恋 八. 马德里的情人 九. 再见,外交官太太 十. 魔鬼制造的爱情 第四篇 情漫撒哈拉
十一. 大漠情侣 十二. 翰海探奇 十三. 别了,荷西
文中摘抄:
①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三毛在课上念了这样一段文字:“想到二十岁是那么的遥远, 我猜我是活不到穿丝袜的年纪就要死了,那么漫长的等待,四周没有东西可以接触而只是灰色雾气形成的隧道,而我一直踩空,没有地方可以着力,我走不到那个二十岁……”
长大后的三毛又说:二十岁是口红、丝袜、项链,是高跟鞋、窄裙、花衬衫、卷曲的头发……二十岁意味着长大,意味着成为一个女人。而女人就是自由,是光芒,是极大的幸福和解脱,是一切的答案,是所有的诠释……
②
三毛的一天,就是躲在小房间里看书的一天。她看了什么书,看了多少书,谁也不知道。她的房间,别人踏不进脚,因为里面堆满了她用来装饰房间的破铜、烂铁、枯木, 其他的许多空间,无论是桌上、桌下、床边、地板上、衣橱里,全都塞满了一堆堆的书籍。后来, 她又在窗户外面加上铁窗,门上也加了锁。在她高兴时把它们打开,不高兴了,就又全都锁起来。三毛的世界,愈来愈孤独自闭,别人很难走进了看看躲在一层又一层锁后面的三毛,父亲叹息之余,请来了工人, 在院子后面特意铺了一块长方形的水泥地,为的是让不愿出门的女儿,可以重新穿起冰鞋。既然一时无法打开女儿心头的锁, 那么,就替锁后的女儿尽量多留一些乐趣的空间吧。无人的午后,陈家院子里那块小小的水泥地上,响起了轮式冰鞋刺耳的声音。绕着院内的水泥地, 三毛一圈又一圈地溜着,可是她始终没有转出那个圈子, 也无意旋开心头的锁。
(三毛的字,非常有个性)
③
“但愿有个同声同气的人…… ”
说到感情,三毛仍是一贯的“好古”, 自从荷西去世之后,正如她自己所言,是陷入了“盲点”之中。
可 “他在,做什么也有共同的目标与理想;他不在,觉得生活很模糊。我最怕每天就是吃、喝、看电视和睡觉。零出 因此,虽然以后的生活仍很模糊,但现在唯一可做的,只有把每天的生活都安排得有意义一点,每天都不模糊,至于以后的日子,也管不了那么多。”三毛无奈地说。
其实,追求三毛裙下的大不乏人,男朋友多的是,可在 是说到婚姻就是一拖再拖,或许是名气太大吧!中国男孩子往往给三毛压得透不过气。她没好气地说:“真的!我巴不得有个中国男孩子喜欢我。可是,他们只会说‘欣赏”我,说我‘有志气’,尽管说‘喜欢’,但他们都不敢追求我,永远只留在朋友的阶段,都是‘过路人’,而绝不会当我的‘归人’。唉!有个同声同气的人,跟他谈道家、佛教、气功等等,是何等的赏心乐事!太坚强、太真情、太聪明,中国男孩子很难接受。”明天会更好。假如有较年轻的小伙子追求,三毛坦言一定接受。
1990年11月20日
书中的三毛不是我们曾见过三毛文字中的三毛,这些是她没有细细诉说过的故事,看过这些,你可能会明白长大后的三毛为何是这样的,幼时的自闭,长大后的流浪,一切都有缘由。
在看完本书后,我发出过一段感叹:三毛的封闭期有一段那么美好的被爱恋,有我一直想要的一沓沓情书。但幸好你走出了铁门铁窗,迎接了花香肆意的新世界,我随着你,心情也在荡漾啊,我也竟爱你越来越深。
03
第三本:喜欢的一位记者著作《看见》柴静
(个人非常喜欢这个封面,当时拿到书本时,我一直盯了很久)
《看见》是记者柴静所撰的长篇自传集,既是她个人成长的自白书,讲诉了柴静从对新闻一无所知的新人,尝遍失败、迷茫、摔打的滋味,到如今成为央视女记者和主持人的经历。也是是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真实记录了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华南虎照事件、药家鑫事件等在21世纪头十年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
谈到写书的过程,柴静说非常困难,从决定动笔至完成,用了4年多时间,中间停断过多次,有时一停就是半年一年。当她觉得不能诚实对待自己的时候,就不动笔。等待心结慢慢解开,等待记忆慢慢清晰,等待时间慢慢消化。
当时看完这本书,我心想再我快遗忘的时候我还会再读一遍的。其实文中我划线的地方很少,倒不是说书不好,只是共鸣的东西不多,唯一让我有感悟的一话来自柴静的母亲接受采访时的描述:我妈戴只花镜,特意吹了卷发,拿着手写的绿格稿纸,很正式地边看边说:“妈妈真没想到,小时候孤僻害羞的你,现在做了记者这个行业,小时候落落寡合的你,现在有那么一群团结友爱的好同志…
因为当时,在大学里,我对我这个专业很迷茫,我希望以后我也能从事记者,我也是小时候孤僻内向,没有什么朋友。所以记者柴静成为了我的职业偶像。
(书中插图,也是我很喜欢的一副图片)
柴静的《穹顶之下》的视频我也看过,当时很多人质疑她的初心,质疑数据的夸大,更有甚者延伸到人格问题,她为此遭遇过许多不好听的言论。但对于我来说,除了作品之外我都不在乎,不关心。就像一些人批评徐志摩是渣男,但却还是肯定他的文学作品。
04
第四本:理性且风趣的《白说》白岩松
《白说》是央视资深新闻人白岩松,通过近年来于各个场合与公众的深入交流,分享其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一部言语中的心灵之路。时间跨度长达十五年,涵盖时政、教育、改革、音乐、阅读、人生等多个领 域,温暖发声,理性执言。
摘抄:
①
在有权保持沉默的年纪拒绝沉默,为依然热血有梦的人们敲鼓拨弦。尽管“说话不是件好玩的事儿”,依然向往“说出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就算“说了白说”,可是“不说,白不说”。
年岁渐长,已有权保持沉默,更何况,众生喧哗的时代,我用嘴活着,也活在别人嘴里。
今天为你点赞,明天对你点杀,落差大到可以发电。显然,话多是件危险的事!
然而,沉默是件更危险的事……
我没开微博,也没用微信;只能确定这本书里的话,是我说的。
——白岩松
②
幸福和信仰有关吗?
有信仰的最大好处是什么?有敬,有畏。当你的内心里上有天、下有地的时候,你很踏实,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事。
有人问,白岩松你信什么?我说,我信一些大的词汇,比如忠诚、友情、勤奋、家庭……就职业而言,我相信新闻有助于这个社会一天比一天好,如果哪一天我不信了,也就不再做新闻了。
全世界没信仰的人只有十一二亿,大部分都在中国。中国人里有信仰的,一亿多人信着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还有一亿多信共产主义,剩下的就只信人民币了。如果大家都用一种方法信人民币还好,那叫人民币教,没有,各有各的信法。于是就乱了,乱的不止是方寸。
③语录
要是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人生如跳高,该是以最后一跳的失败来宣告自己的成功。
传媒本应具有五种功能:解闷、解惑、解气、解密、解决。如果只是解闷,时间长了,观众就该去解手了。
男人因为看着远方,才能吸引近旁的女人。如果你只看近旁的女人,女人就会看向远方了。
整本书的语言风格都是如此,确实是在跟你掏心窝子地讲话,作为新闻人,白岩松的价值观是客观公正,他像是一棵松树,永远是一身正气的模样。
05
第五本:《韬奋传》,作者陈挥
如果对新闻行业了解的人应该知晓以邹韬奋的名字命名的中国韬奋出版奖是目前我国出版界最高的奖项。以他名字命名的另一奖项“韬奋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2005年与“范长江新闻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用以表彰全国的优秀先进新闻工作者。
先来介绍一下周韬奋吧。
邹韬奋(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本名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祖籍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潢溪乡渡口村委会沙塘村,1895年出生于福建永安。近代中国记者和出版家。
摘抄:
①
吴稚晖发表《卖国贼是世上最凶恶的毒物,汪精卫夫妇因学三等娼妓而甘之》一文。这是一篇诙谐、辛辣的讨汪檄男女。文章说:“你们这班贼男女,狗男女,竟为了区区短命富贵,乃昧着天良,替敌人骗同胞。真狗彘不食的怪物。什么和议,真是放狗屁,狗放屁。秦桧易名缪丑,精卫是填海的小鸟,如何给你这个小白脸来侮辱,我今权且送你一个易名大典名曰汪精怪,省得污辱无辜的精卫小鸟,亦便于大家在汪贼汪逆之外,称个汪精怪,知道是你。
因为邹韬奋创办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等刊物,因此有许多爱国抗日文章纷纷发表出来,这就是其中一篇。发文的吴稚晖一生备受非议,被人称为“一个坏透了的好人”,感兴趣的可以去翻阅他的历史。
新闻界人士认为,韬奋的文章从来不畏权势,勇于一贯地讲真话,他批评时弊不怕得罪人,力主言论自由的精神就是韬奋精神。政论家认为,韬奋之所以在舆论界独树一帜,是他在抗战前国民党对日本妥协时期,他不避个人安危,力主抗日,在抗战以后,他所办的刊物和书店,一直高举着抗日的大旗,他的爱国思想正是韬奋精神。
因为这本书也算是在讲历史,由于时代不同,书中文字可能有点晦涩难懂,对历史或人物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一番。
06
《中国顶级记者成功密码》这本书是2011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芳、陈国权。
两位作者是《中国记者》杂志的记者,从2006年以来,一直跟踪采访报道长江韬奋奖获得者,逐步积累成这本书稿。
这是一本记者采访记者的书。
在书里,您可以追寻中国顶级记者的成长轨迹,看到他们未成名前的趣事,了解他们成为记者的种种机缘巧合,深入他们的内心,领略他们对社会与新闻的感悟,感受他们对新闻理想的追求,思考他们做人做事的方法,分析他们在新闻道路上的成功密码。
摘抄:
①
为了工作放弃学习迟早会使事业陷入瓶颈。读书不是为了文凭,也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弥补知识缺陷。
②
刘少华:除了看材料和对人物有个基本了解之外,最重要的是生活积累和感情酝酿。深入,还要心入。不能带着特定的条条框框,而是要带带着感情去采访。
记者:您通常会怎样安排采访?先采访谁,后采访谁,会刻意设计吗?刘少华:我的采访顺序是从下往上。先听老百姓怎么说,俗意设计吗?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个人的口碑好坏关键在百姓,而且老百姓那里有最动人的细节。然后再采访领导干部,听他们谈一些方向性的内容和高屋建瓴式的评价。
看完这本书后我也很有感触,那些记者让我加深了对这职业的好感,虽然他们每个人的起点都比我高,他们也很优秀,但优秀的人是值得让人学习的,而我学习之路还很漫长,而那如果成为我的爱好,那将就是乐趣。乐趣成为我的一部分那将是令人幸福的。
整理了两天,不知不觉,文章变得这么长,其实还有几本书没有推荐,怕篇幅太长了,如今的人心急,还是短点才能迎合。
如今毕业工作,我一直不敢乱买书,因为怕搬家太笨重,所以电子书倒是一大堆,但是电子书对我的吸引力实在不大。当然也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们也给我推荐书籍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图源于网络 侵权则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