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荣格在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分析心理学,提出集体潜意识理论。
集体潜意识是人们在进化过程中,一代代遗留下来的心灵痕迹,就好像深埋在地底的建筑地基,我们不会时刻察觉到,但它却时时刻刻发挥作用,产生影响。
人格面具是集体潜意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
01
什么是人格面具(persona)
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是家族、种族,甚至是全人类活动产生的结果汇总,由许多原型构成。人格面具是其中的一种,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在职场上表现的性格内向的人,很可能在亲朋好友面前,表现出来的是活泼开朗的外向行为;
一个在家人面前脾气暴躁的人,很可能在外人面前是一位好好先生/女士。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常常是人格面具之间的交往。
婴儿出生后把妈妈的音容笑貌记在大脑中,形成最原始客体面具——“妈妈面具”,用来识别、评估和预测妈妈的行为或反应;
自己和妈妈互动过程中的经验感受记录下来,形成最原始的主体面具——“宝宝面具”,用来表达自己的行为感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逐渐成长,认识的人越来越多,经历的环境越来越丰富,主体面具和客体面具也越来越丰富。
什么时间、什么环境下面对什么样的人,要采用什么样的面具状态,就在这个过程中渐渐的自动形成。
02 人格面具的意义与作用
当我们想要了解自己,或是想要了解某个人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了他的所有人格面具,但这是不可能的。
一方面,这个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有可能不同环境下面对同一拨人,人格面具都会发生变化,穷尽原则实在是很难实现;
另一方面,往往有些时候,当事人都没有办法准确的觉察到自己的改变时,人格面具就已经戴上了。
所以,比较实际的方式是,使用几个频率最高的主导面具,通过几个纬度来描述人格,比如
-
感知:感觉(S)——直觉(N)
-
判断:思维(T)——情感(F)
-
内倾(I)——外倾(E)
最近爆火的Mbti测验就是如此。
当然,人格面具也是判断个体心理健康程度的维度之一。
虽然,人格面具越多越能够说明一个人适应能力强,但如果人格与人格之间是分离的,破碎的,各自为政像一盘散沙,那么也难证明这个人的心理是健康的。
举个例子来说:
面对一些重要的人生事件,比如职业选择、在哪个城市定居时,如果一部分人格想要回到故乡,另一部分人格拒绝离开大城市,那么这个人的内心就会冲突不断,表现出来的行为就会是反反复复,搞不清楚到底是走还是留。
或者,他还可能表现在一方面为离开大城市而努力,比如考公务员、找工作等,但是另一方面总是不知道为什么会无意识的搞砸一些环节,比如忘记报名缴费时间、面试迟到等等,最终感叹一句“都是命啊!”。
分析心理学派的治疗师通过对集体潜意识、人格面具等的分析开展工作,借助沙盘游戏技术、人格理论等解决来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