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大的高考寄语,“翻车”了。作为北大毕业的博士,我却有另外一种看法。从梦想考北大,到最终能进入北大学习,兜兜转转花了十一年,希望我的经历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北大这样寄语学子: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高考后对自己的寄语:寄语高考的后浪们(1)

有人指出,这其实是一首失意诗,不适合高考祝福,原诗为: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哪晓岁月蹉跎过,依然名利两无收。

又有人指出,后两句是网友杜撰出来的。原诗为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进士吴庆坻所作的《题三十小像》: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前五句中连用了四位或怀才不遇、或少年大志的前人典故(班超、祢衡、马周、终军)。当我读到这首诗时,想起过往的经历,感悟很多,很多诗要到了中年以后再读,才更能体会其中深意。

所以,我也想寄语高考的学子们,勿像我一样,因一时的情绪,走了十一年的弯路。

魔幻的1999年

每当我想起1999年,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魔幻”两个字。

那一年,《还珠格格》在电视里轰轰烈烈的播出,一时万人空巷,可我却没有心思看。因为我的父亲,他得了重病,流行性出血热。我们那里俗称“出斑马”,大部分患者病愈后胸前背后会出现一圈一圈的花纹,形似斑马,故而得名。

在那个年代,这是一种病死率高达20%的烈性疾病,主要损害因素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可我们那小县城里当时根本就没有血滤等手段,只能靠患者自己扛,颇有些看命的意味。

短短几天时间,我的父亲从一个健康的壮年,变成了生命垂危的重症患者。有一天晚上,我和弟弟接到父亲快不行要送回家的消息。我独自一人跑到家旁的河边,默默流了很久的泪。

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要失去父亲了。

不久,叔叔和婶婶也从医院回来了,不甘心就这样,找了个算命先生,指示让回家朝东南方向烧纸。也许是真心感动了上天,父亲在那一晚奇迹般的醒了,并且肾功能开始恢复。此后经过两个月的治疗,父亲康复了。

那一年,我读初三,在一所快要撤校的乡村中学。

初一时我们全年级是两个班,近一百人,到初三,两个班合并,只剩不到四十人。很多同学中途辍学跑到广东打工去了,然而打工的同学中出了大老板,这是后话。我们中学条件很差,男生宿舍因为快要垮塌,所以就等晚自习后把课桌拼起来睡课桌上。大多数同学也无心学习,每年全县中学考试成绩排名都是倒数。

我们每天的主要任务是玩耍,不是学习,对,你没听错。大伙那时都没啥升学压力,没几个人指望着能上高中上大学。上山摘野果,下河摸鱼,是我们的娱乐项目。现在想想,初中三年,是最自由、最叛逆的三年。

高考后对自己的寄语:寄语高考的后浪们(2)

毕业十五年后回到母校,学校早已成为腊肉厂

我因为从小“聪明”,学习底子在那里,所以每次能拿班里的第一第二,另外一位学霸是班里的一个女生。这个女生比较勤奋,是我们这群小伙伴里最踏实读书的一位。这一学期,因为父亲的事,所以我也没好好学习,想着能考上我们县最好的中学县一中就行。

转眼初三毕业考试结束,大伙拍完毕业照,互道珍重,就各奔东西了。

这一年,发生的另外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这件事也是我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有一天,我正在河里游泳,村里有人跑过来跟我说,我考了全县第一。

当时,我就觉得他在取笑我。全校第一我相信,全县第一,那就闹大笑话了。县里一中初中部和锦江中学,都是响当当的好学校,里面的学生很多家庭条件不错,能参加课外辅导。我这样的,能考第一?

不过他的一席话,让我没法安心游泳,便回了家。结果那天上午,老师跑到我的家里来了。他特别的兴奋,告诉我,今年我们学校把高中考场和中专考场的第一名都承包了。另外一个学霸女生,她考了中专考场第一名。后来她被县三中挖走,也去读高中了。这次考试可是我们中学建校后最辉煌的一次。

高考后对自己的寄语:寄语高考的后浪们(3)

曾经一到夏天,天天泡在河里,惬意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从一个差点失去父亲的孩子,到全县第一,铁定进一中尖子班,命运给我铺开了一条全新的路。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吕蒙正 《寒窑赋》

高中岁月

“一开始我聪明,结束我聪明,聪明的几乎都毁掉了我自己。”——熊天平《夜夜夜夜》

初入高中,充满了新鲜感,也有孤独和不适。不过没多久,大家都熟识了。那时大家的身份都差不多,不是农家子弟,就是小镇青年。对,就是现在在网络上被鄙视的小镇青年。

那时家里人也不懂,学习全靠我自己自觉,每年能把学费按时交上就挺不错了,其他就不管了。高一时,学习还算努力,考试成绩稳居班上前三。我,同桌,同桌的同桌,我们轮流一二三,被同学们戏称“三国演义”。

由于初中三年的放荡,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的成绩经常起伏很大。偷懒了,不好好看书,成绩下滑;老师一谈话,努一努力,成绩立马上升。当时自恃自己聪明,须不知,是小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纪律,让我在以后的求学路上甚至工作中都付出了很多代价。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高二,也到了文理分科的时候。

我更喜欢文科,从小就对文史哲更感兴趣。跟农村的其他孩子不一样,我一有时间就喜欢读闲书。虽然大家家里没几本书,但只要我去到亲友家,看见有书,不管是啥书,就开始瞎读,甚至连农历历书都读得津津有味。记忆最深刻的是小学二年级那个暑假,把《月唐演义》读完了,所以李白和郭子仪从小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看多了各种杂书,心中便有一个治国齐家的梦想。

所以我跟父母和班主任说,我要选择文科。本以来是很顺理成章的一件事,首先遭到了班主任的强烈反对。班主任说,文科招生专业少,不好升学,也不好就业。另外,班主任也不想我这个尖子生从他班上转走,这对他的教学成绩也是很大的损失。班主任同父母说明文科的劣势后,父母也强烈反对我选择文科。于是,我只有在理科班继续读上下去了。

虽然留在了理科班,但我心里总是有怨气和不解存在,于是开始懈怠起学习,尤其是在数学、物理、化学课上,不好好听讲,应付着完成作业。唯一喜欢的是生物课,因为生物老师对我特别关注,所以不得不认真听讲,一认真生物考试总是得满分,所以就更加喜欢了,这就是所谓的正反馈。

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智力拥有五大能力:认知自身情绪、妥善管理自身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人际关系管理。现在想想,自己就没有认知和妥善管理自身的情绪的能力,因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因为不善于处理情绪,总觉得班主任和父母不理解自己,把自己囚禁在理科班。于是就故意同他们赌气,上课不听,作业不好好做,甚至一不高兴就旷课。记得是高三上学期快结束的一天,我觉得自己要喘不过气来,就留了一张纸条让同学交给班主任,说我快坚持不下去了。于是那天,我漫无目的在县城的大街小巷游荡,感觉整个身体和灵魂都被掏空了。晚上回到宿舍,才知道班主任很生气,不过他还是忍住怒气,找到我谈话,苦口婆心地劝我好好学习,考上名牌大学是关键。

说到考名牌大学,其实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梦,那就是进入清华北大,只是在当时的农村,从没敢跟谁提起。记得读小学时,有一天上街赶集,在凉粉摊吃凉粉,桌上有一本书是关于北京大学未名湖的介绍。当时我就被迷住了,翻看了挺久。老板娘对我说,我这辈子就没有任何希望了,小朋友你还有希望进北大,加油!

于是,北大梦就在我内心扎根了。

想想班主任的话也很有道理,于是我又埋头扑进备考中了。到了高三下学期,我逐渐发现,因为自己的赌气不听课,数学、物理、化学高三的内容我竟然很多不懂,有些题目竟然解不出来了。这时我的成绩也下滑了,滑到了前十之列,跟“三国演义”的另外两个同学有了很大差距。

这时,我开始慌乱了,于是跑到书店买了一大堆参考书,给自己心里安慰。买了这么多书,根本没有时间看,纯粹是心里上的安慰。这个坏习惯直到今天还有,一有考试,马上想到买一堆参考书。

“我的焦虑是荒山上的一束火花,我的爱是一座绿色灯塔。”——阿多尼斯

焦虑这束火花还是把我灼伤了。

转眼就到了高考,大家都期待我考个好成绩,只有我自己心里知道,我一点把握都没有。高考那两天,父亲特意从家里赶过来,还在宾馆给我开了一间房间让我休息。虽然这个宾馆是他好朋友开的,没有花钱,但他在形式上给了我支持。高考第一天早上,我们去吃粉,我吃了几口就吃不下去了。这时父亲看出来我的紧张,还安慰我说只管去考就行了,别想那么多。上午语文考得还行,到了下午考数学,出了状况。有一道大题没解出来,卡了20多分钟,一看表所剩时间不多,结果慌慌张张把后面几道大题答了。考完数学,我就知道这次考试结果不会太妙。

第二天上午考理综心态还算平稳,到了下午考英语,只想着赶紧交卷,结束这煎熬的生活,也是稀里糊涂的答完了。

没有任何奇迹发生,高考成绩出乎意料的差,547。2002年湖南理科一本线是551。记得班主任打电话来问我成绩,我告诉他后,他直接把电话挂了。我这个成绩在全校排在了几十名后。

填报志愿时,班主任都不想和我说话,冷冷的交代了几句。一贯喜欢我的生物老师听到这个消息后,给了我安慰,然后跟我说,他的高中同学当时学了医,从衡阳医学院毕业,后面还去了日本留学,特别有钱,建议我学医,报南华大学。南华大学是2000年3月由中南工学院与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2002年10月,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其实南华大学医学院实力还不错,在湖南省排第二。现任卫健委副主任、曾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北京医院院长的曾益新院士就是衡阳医学院毕业的。

报考南华大学临床医学系,除了生物老师的建议,还有我本身在理科中最喜欢生物,另外我承认,我被南华大学招生广告中的校门给诱骗了。我自欺欺人的想着,这个校门跟清华园的门还是有些相似。

高考后对自己的寄语:寄语高考的后浪们(4)

从网上找了挺久,找到这张示意图

父母看到这一结果,不失望是难免的,在他们心目中,我至少应该是考湖南大学这一级别的学校。爷爷还跑过来说,二本有什么可读的。但我不想复读,不想再忍受高中那样煎熬的生活,还是决定去读大学。

有一天,父亲很严肃的跟我说,以后你们的事情,我只给建议,再也不干涉。

就这样,我的高中岁月就结束了。

高考后对自己的寄语:寄语高考的后浪们(5)

放一张高中时青涩的照片,作为高中篇的结尾

大学生涯

话说我被那张校门的图片吸引报了南华大学。转眼就到了2002年9月,父亲带着我坐了一夜的硬座,赶到学校报到。来到学校,本想欣赏下学校的大门,结果一到现场,校门竟然还在修葺,看着未成形裸露着砖块的校门和脚手架,顿时觉得失落无比。

大学的第一晚,有师兄前来发南华校报,我细读了起来,其中有一篇是一位考上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的师姐写的心得,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暗暗下定决心,要考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研究生。

高考后对自己的寄语:寄语高考的后浪们(6)

其实修好的学校校门还是可以的

大一的生活是新鲜而又充满热情的,学习上还保留着高三时的冲劲,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我亦乐在其中。

南华大学校园很大,不仅有公路通过,还有铁路通过,是全国少有的又通公路又通铁路的大学,戏称“铁公大学”。

那时,我准备在大学期间好好拼搏一把。

高考后对自己的寄语:寄语高考的后浪们(7)

大一时同宿舍同学合影

须不知,以前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纪律的缺陷,再一次让我沉沦。大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我发现了期末考试试题里有很多练习册和历年考题的原题。自从知道这一秘密后,我又开始放松了。

更为严重的,在大学里我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喜欢医学这个专业,我只是被生物学得好的表象给欺骗了。我感觉自己失去了方向,学习没了动力,学习目的更多是为了通过考试。此后几年,等到要考试时,我便跑到俗称“第二考试中心”的复印店里购买学习资料,临时抱佛脚,总是能有惊无险的通过考试。

等到大二时,班上很多男生开始进网吧玩游戏,我也迷恋上一款叫做《剑侠情缘》的游戏,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从此,我写学会了逃课,学会了通宵上网玩游戏,学会了半夜翻宿舍大门。什么理想,什么志向,统统忘了干净。

高考后对自己的寄语:寄语高考的后浪们(8)

此后就是大三见习,大四实习,转眼又到了大五。我家里条件一般,当时就想着赶紧毕业工作,没有好好复习考研。可那两年医学生大量毕业,工作并不是太好找。在招聘会上,有一家凤凰县中医院,开出月薪至少三千诚聘人才的条件,于是我被吸引了,和好朋友金签约了这家医院。

记得大五有一个下午,我坐在网吧打游戏打得天昏地暗,接到高中好友泉的一个电话,问我工作找到哪里。我跟他说了,凤凰中医院。他劈头盖脸给我骂了一顿,痛心疾首的说,当年的第一名,怎么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我彻底醒了,游戏也不打了,可现实却也无法改变了。

少年不知混沌日,一梦又五年。

高考后对自己的寄语:寄语高考的后浪们(9)

本科毕业照

凤凰传奇

本科毕业,回家呆了几天,便收拾完行李,赶到医院报道。

高考后对自己的寄语:寄语高考的后浪们(10)

医院不大,但当时也是凤凰县最好的医院。那一年我们有六个同学一起去这家医院上班。医院给我们找了宿舍,我们有5个人在宿舍住,有1个女孩在外面租了房子。刚工作的新鲜劲,再加上凤凰是一个旅游景区,下了班,我们一群人便嘻嘻哈哈去逛古城玩。日子倒也轻松自在。

高考后对自己的寄语:寄语高考的后浪们(11)

凤凰古城

转眼到了十一月,宿舍里的好友平说起考研究生的事情,他说广州城市很好,广州医学院不收学费,每个月还发好几百生活费。大家一听不用学费,便跟着他报了广州医学院的研究生。那时傻傻分不清广州医学院和广东医学院,有个女生报成了广东医学院。

那一年我们游遍了凤凰的山山水水。

高考后对自己的寄语:寄语高考的后浪们(12)

铜仁大兴机场游玩留影

到了2008年1月,我们在吉首大学参加研究生考试。正赶上南方雪灾,连下大雪,考场的教室里没有空调,我在不断跺脚中完成了考试。到了4月,初试成绩出来,过了线,可以去参加面试,我便奔赴广州。遗憾的是,第一志愿录了另外一名同学,我被调剂到另一导师那里,学了介入科。当时啥也不懂,别人说介入科很有钱,便傻乎乎的去了。

高考后对自己的寄语:寄语高考的后浪们(13)

参加完面试返回凤凰,在宿舍外留影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刚好我弟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读大学。五一期间,跟好友松第一次来到北京玩。我们第一次进了北京大学校园参观,在未名湖留了影,想着可能没有机会上北大了,有一点点失落。

高考后对自己的寄语:寄语高考的后浪们(14)

他曾经失落,但是世间所有人生历程无不是失落,瞬间的依恋、片刻的分离、无数幽灵幻影的闪现、高天上激情饱满的群星的忧伤――这一切无不是失落。—— 托马斯・沃尔夫 《天使望故乡》

南粤风云

初到广州。

来到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热带的气候,迥异的风土人情,陌生的粤语,让人耳目一新。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上行人匆匆忙忙,整个城市充斥着金钱的味道。

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在一起,我们周末爬白云山,晚上游珠江,晚课后去大排档喝酒,说几句不标准的粤语,让人不亦乐乎。

高考后对自己的寄语:寄语高考的后浪们(15)

那一年还是挺意气风发的

钟南山院士曾任广州医学院的校长,我读书时是其团队冉丕鑫(也是衡阳医学院本科毕业)任校长。记得开学典礼讲话,冉校长跟我们说,不要总想着跟中山医学院对比,来到广医,就应该做好自己,做出自己的成绩。这一教诲至今受益,无论你身在哪里,首先应该是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不是眼高手低,自怨自艾。

广州医学院的学风很扎实,讲究学以致用,很多课程都是一节理论课,一节实践课,老师手把手教大家做作业,课程结束1-2周就考试,不给大家留太多时间看书,让大家尽量在平日的学习中就掌握知识。医学研究中很重要的《医学统计学》,我学得还不错,就是当时打下的基础,这让我在以后的研究中受益匪浅。我们同一届的关伟杰同学(钟南山院士的弟子),现在已是博士生导师,在顶尖的医学期刊《The Lancet》(柳叶刀)、《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多篇著作。对比他的成绩,我很是惭愧。

硕士三年,我比本科时用功些,也发表了科研论文,顺利毕业。2011年硕士毕业后,我留在了中山市人民医院工作。

高考后对自己的寄语:寄语高考的后浪们(16)

硕士毕业照

中山是一个富裕、富有韵味的岭南城市,很适合安家立业,压力没有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大。当时我跟好友六仔、大象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里租了一套房子住,中山学院离医院一条街的距离,很是方便。

高考后对自己的寄语:寄语高考的后浪们(17)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我快要到了而立之年,心境跟以前年少没心没肺时不一样了。

有一天我听着汪峰的《再见青春》,那些十几岁、二十几岁时的记忆,那些快乐的、忧伤的、悲痛的、幼稚的、无畏的、羞耻的往事,一件一件争先恐后地在脑中回放,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恐慌和急迫。

想要记起些什么,却只拼得一个模糊的轮廓,想要证明些什么,却又理不清头绪。

是逐渐逝去的青春,让我这么不安。

“三十而立”像一个严肃的时间管理者,对青春的岁月发出快走的号令,未知的前途像一张大网把所有即将而立之年的青年笼罩了起来。

那时研究生毕业一年多了。可是我喜欢当时的状态吗?谈不上。总是在逃避,像个游离在边缘的人。可是即使这样,我又没有好好努力。

二零一二四月去了上海和苏州,五月底去了武当山,回来时想通一个道理:理想不是天边虚幻的东西,而是一种相对现状来说更令人满意的状况,实现理想就是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这些不满意。

高考后对自己的寄语:寄语高考的后浪们(18)

最放肆的一次拍照

“如果人生有意义,那个意义肯定不是这种沉思性的。人生的意义与其说是一个命题,不如说是一种实践。它不是深奥的真理,而是某种生活形式。”——特里·伊格尔顿《人生的意义》

其实,我一直清楚的知道,我有一个北大梦还没有实现。

十岁时说理想,得到的是家长和老师的赞扬;二十岁时说理想,得到的是鼓励和赞同;但当快三十岁还在说理想,那可能迎来的是不解和误会。

青春不再,没有更多的时间经得起消耗。

当身边的人一个一个恋爱,一个一个结婚,一个一个买房,一个一个生子,而我却还在这里梦呓般说着理想,是如此不协调,是如此另类,也是如此孤单。

有一晚同华哥喝酒喝到很晚。酒到酣处,心底的话自然涌了出来。我到公交车站送他回珠海时,讲了很多很多。临别时,他说:兄弟,我知道你心中有自己的坚持,如果还有梦想就要认真去实现,不要给自己借口偷懒。一席话,让我差点潸然泪下。2012年中秋节,我观看《中国好声音》杨坤组的决赛,忽然发现平安34岁,关喆31岁,金志文30岁,他们还在为自己的理想打拼,看着看着,突然感动得不能自已。

我知道该行动了。

博士备考

既然想通了,我就着手准备报考北大的博士。

当时我在中山学院的考研自习室占了一个位置,别人考研,我考博。

备考过程其实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头悬梁,锥刺股的场景。因为有了目标,大多数时间我下了班就去自习,白天穿着铅衣手术很累,到了教室,我往往先睡上半个小时。这给周围的同学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因为我的座位靠边,所以人家想出去上厕所啥的,看到我在睡觉,又不好意思叫醒我,只好忍着。

看完书到了十一点,我就去操场跑一万米,听英语听力。抬头仰望星空,我感觉上帝在俯视着我,那种感觉真是非常美妙,后来我再也没有这种感觉了。

到了2013年3月,我来北京参加博士入学考试初试,其实说实话,边工作边备考,复习并没有那么充分,心里也不是那么有底。当天晚上抱着临时抱佛脚的想法,还看书看到凌晨两点。

第一天上午考英语,英语听力是老师拿个录音机在教室播放,音质浑浊古朴,语速是平常的两倍还不止,听力答案就是瞎蒙的。下午考专业基础课,翻开试卷一看,有一道考前刚看的一道一模一样的问答题,当时有一种雷击的感觉,不禁打了个激灵。第二天考专业课,考得大部分都会,感觉还不错。考完后想想,如果要坏事,那就是英语了。

2013年弟弟大学已经毕业了,留在北京工作。初试结束,他要去机场送我,我跟他说,不用去送,搞不好下个月我又回来了。

有一天晚上,我梦到我在清华大学门口跟别人比拼剑术,又梦到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教室里上课。梦醒后,我觉得我可能上线了。

几天后,初试成绩出来,英语成绩高了分数线3分,顺利进入复试。

于是,2013年4月,我再次来到北京。我笑着对弟弟说,你看我又回来了。

清楚的记得那个下午,博导程老师答应录取我,并且还将他当年留学鲁汶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送了我一本,我长长出了一口气。

可我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兴奋,因为我知道,我多花了十一年时间,走了一条长长的弯路。

那晚,我和弟弟绕着国家气象局走了好几圈。

他对我说,十一年前你丢失的,现在你终于拾了回来。

收到船票

回到中山,我突然开始很不舍这座城市,舍不得老师们同学们,舍不得朋友们,一时间内心的感受十分复杂。

高考后对自己的寄语:寄语高考的后浪们(19)

同宿舍五年的兄弟们送我,大家喝得伶仃大醉,依依不舍

2013年7月7日,我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天心里五味杂陈的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高考后对自己的寄语:寄语高考的后浪们(20)

2013年9月,我来到帝都求学,开始了新的征程。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求学过程也不顺利,我愿意把我的故事讲给“后浪”们听。

愿你们始终相信,越过千万阻挡,所有美好终将如约而至。

正如我第一次到后海游玩写下的那些文字:

高考后对自己的寄语:寄语高考的后浪们(21)

后海的游船来来往往 载客的三轮晃晃悠悠 人生有许多驿站 我辗转于一站又一站 终有彼岸 终有港湾 这些年漂泊来漂泊去的是我的身体 而不是我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