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欢迎来到照理读史。
在中国古代,太子这个位置实在是太尴尬了,需不需要有太子,太需要了,很多人都说,储君是国本,在古代那个自然条件之下,医学也不发达,随时随地有意外的事情发生,老皇帝可能突然有一天就嘎嘣了。
如果他死之前,没有指定好继承人,那么肯定是一场混战,好端端的国家,一下子就陷于战乱之中了。
所以大家说太子是国本,老皇帝在的时候,一定要把太子指定好,然后一旦有什么意外情况,太子可以顺利继位,咱们整个权力交接是非常顺畅的,国家不会动乱。
这个没有错,但问题是,自打有了太子这个位置之后,太子和皇帝之间的处境就变得非常微妙了,最简单的想法很多人都说,那我一定要讨好太子,然后未来我官职上,才有可能有更大的发展。
但是也有人说,我现在最重要的是讨好皇帝,毕竟皇帝才是真正的话事人,掌权者,所以围绕在皇帝和太子之间,慢慢就会形成两派,这两派慢慢就会有比较激烈的政治斗争,以至于有很多太子的下场是非常悲惨的。
更关键的是,在有的朝代,这个太子不单受到了来自父皇一派的挤兑,他身边的很多兄弟也挤兑他,咱们都是皇帝的儿子,你就是比我早出生个几年而已,凭什么你当太子,我顶天了当个王爷,咱老爸一蹬腿之后,整个国家都是你的,我一分分不着,那凭啥?
而且中国古代不像现代的西方社会,基本把继承顺序写得明明白白了,从第二第三一直到第十几全给你写上,由制度来保证,咱们没有这个制度,表面上说什么立嫡立长,但是实际上,完全靠皇帝个人喜好来。
你可以不立嫡,你可以不立长,所以就使得很多其他的皇子有觊觎之心,那么如何能把太子扳倒?就得进谗言,就得向他人证明太子不行我行,所以太子这个位置真的是备受煎熬,说实话,能顺利登基的太子那都是幸运儿。
而在我国古代,有这么一位太子,人家甚至幸运到是自立为皇帝的,这是谁呢?就是唐肃宗李亨,李亨的爸爸唐明皇李隆基,堪称唐代最传奇的皇帝,前半生李隆基创造了开元盛世,年龄大了之后,感觉到大势已成,大唐天下稳如泰山,所以李隆基就想享受一下生活。
改元天宝之后,过起了骄奢淫逸的生活,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之前李亨虽然贵为太子,但是实际上,他的处境是非常非常尴尬的。
而且有很多人说他甚至有可能都没有机会继承大统,为什么?他父亲李隆基本来,已经立了他的哥哥为太子。
只不过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一个劲的想把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推上太子的位置,所以不断的在李隆基身前进献太子谗言,最终导致了李隆基一日杀三子,把原来的太子都给杀掉了,杀掉太子之后,李隆基本来想立李瑁为太子,但是经过群臣的建议之后,还是选择了李亨。
但是你想想,李亨一无根基,二无后妃支持,所以李亨在做太子之时,他是谨小慎微的,他老爹连他哥都能杀,那把他废了或者把他杀了,这是很正常的。
更关键的是李隆基前期宠幸武惠妃,后期宠幸杨贵妃,前期朝政把持在李林甫手中,后期朝政把持在杨国忠手中,李亨随时随地感觉到自己能着了这些人的道。
但是安史之乱给了他机会,安史之乱发生之后,在唐明皇的一系列错误指挥之下,汉军声势是越来越大,马上就攻到长安来了,当了几十年太平天子的李隆基已经没有了当年发动神龙政变时的勇气了,所以他只能带着后妃一大家子人,准备逃往四川。
为什么要逃往四川呢?因为四川也算是杨国忠的老地盘,杨国忠在四川安插了大量的官员,所以杨国忠觉得护送着唐明皇来到四川,一方面大家能找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另一方面,朝政可以继续把持在我手中。
然而当时的老百姓也好,军队也好,都对这个杨家是特别的愤恨,大家觉得好端端的大唐盛世,就是让你们杨家这兄妹俩给霍霍完了。
李隆基宠幸杨贵妃,连他的姐妹兄弟家人都屡有封赏,而整个国家的朝政,更是把控在杨国忠手中,最后酿成了安史之乱,所以当唐明皇一行人往四川撤离的时候,酿成了马嵬坡的政变。
后世有人考证说,在马嵬坡政变之中,李亨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并没有阻止禁军抓捕杨氏兄妹,甚至他是在纵容,一方面他对杨国忠也是非常愤恨,另一方面,这对他而言也是一个绝妙的机会。
最终兵变之后,杨国忠被杀死,杨贵妃只能无奈地自缢,说实话差一点就得危及到李隆基的生命,而马嵬坡政变之后,李隆基彻底失去了锐气。
这个时候,李亨做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如果他继续跟着李隆基,来到四川的话,一方面他还是居于他父亲之下,虽然没有了杨国忠,但是他也无法指挥朝政。
另一方面,躲到大后方,大唐王朝还有打败叛军的可能吗?所以李亨选择了另一条道路,跟他父亲分道扬镳,往朔方去,因为当时朔方的代理节度使是李亨的好友,早年两个人有过交情。
李亨到朔方之后,等于能组织起一支军队来,领导全国打击叛军,尤其是到了朔方之后,李亨马上干了一个事,什么呢?称帝。
太子没有任何父亲的旨意直接称帝,这在古代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妥妥的是叛乱的行为,但是李亨当时这个时间点非常好。
一方面安史之乱,全国老百姓都认为罪魁祸首就是唐明皇,而唐明皇自己又逃到四川,李亨现在是大唐王朝指挥全国军队,面临叛军的第一人。
另一方面李亨称帝之后,马上派使臣入川,向唐明皇汇报这个事,告诉老父亲现在我称帝了,我的目的是为了打击叛军,你看看唐明皇你怎么办吧?
如果是承平之时,太子这样叛乱的行为,皇帝可能一道诏书下去,地方官都得把太子抓起来,可是现在不一样,唐明皇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界,他儿子领兵在前线作战,而自己虽然贵为皇帝,但是身边人都被杀光了。
老百姓认为安史之乱这个祸就是自己闯出来的,他能怎么办?他能去诏书大家斥责,并且让人把李亨抓起来吗?那样的话,大唐王朝还没等着跟安禄山打,就自己先土崩瓦解了。
所以李隆基非常明智地选择说,太好了这就是我的愿望,而且派自己身边的人把皇帝的大印带去给李亨,对于李亨而言,这也是乱而取之,本来他虽然贵为太子,但是并不太得到父亲的赏识,能不能继位那都不一定,但是一场安史之乱却给了李亨抢班夺权的机会。
原作者:李承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