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做到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鲁迅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写下的这句话,让我不合时宜的想起了李煜:他只剩下回忆的时候,已经不单单是无聊,而是无尽的痛苦。

历史上所有的帝王之中,文采斐然的屈指可数,虽然有的留下了几首诗文,也不过是为了点缀他的丰功伟业。汉太祖的“大风起兮”也好,唐太宗的“疾风知劲草”也罢,永远是后人为了证明那至高无上的皇帝不仅仅是一介武夫的一个理由。

而有的帝王,明明是个文人,却偏偏卷进了政治漩涡,最终死于非命,李煜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历史上的千古词帝是谁:被称为千古词帝的他(1)

天上掉下来的皇位

李煜,初名重光,号钟隐。史书上记载他“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由此可知李煜的形象非但不是美男子,甚至有些丑陋,“丰额骈齿”就是大额头牙齿错乱,“重瞳子”用今天的医学解释就是“对子眼”。

他天资聪颖,“善属文,工书画”,而且“经究六经文,旁宗百氏”,对佛学和音律造诣颇深,是一个非常系统而又全面发展的艺术家。

在十八岁那年,他与后来被称为“大周后”的娥皇成了亲。娥皇不仅外表出众,而且还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她和李煜一样喜欢读书,精通音律,最重要的是她能歌善舞,因此两个人琴瑟合璧。

历史上的千古词帝是谁:被称为千古词帝的他(2)

这样的美好生活持续了十年,娥皇就死了。娥皇死后,李煜非常的伤心,写了很多词悼念娥皇,其中一首是: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这首词言词浅近,笔调自然,描写了娥皇的容貌、装束、举止以及李煜对她的思念之情。

李煜本来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他是南唐中主李璟的六子,他上面有五个哥哥,除了四个夭折之外,被立为太子的李从冀在毒死叔父李景遂也离奇死亡,于是皇位好像从天上落到了他的头上。

历史上的千古词帝是谁:被称为千古词帝的他(3)

父辈及长兄之间的残酷斗争深刻影响了李煜,他不想重蹈覆辙,在对待家人上表现出了真诚和仁爱。

公元971年秋,李煜派他的弟弟李从善朝贡宋朝,被赵匡胤扣留在汴京。他得到弟弟被扣留的消息之后,上表请求赵匡胤让他弟弟李从善回国,结果赵匡胤不许。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用文字寄托哀思,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词中描写的离愁别恨,正是他内心对亲人真实情感的流露。

历史上的千古词帝是谁:被称为千古词帝的他(4)

第一次交锋,也是最后一次交锋

李煜父亲李璟为南唐国君的时候,南唐已经成为宋的附属国,去掉了帝号。等到李璟去世之后,李煜希望父亲能以皇帝的身份安葬,史书中写道:

从嘉嗣立,以丧归金陵,遣使入朝,愿复景帝号,太 祖皇帝许之,乃谥曰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元宗,陵曰顺陵。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大宋挥兵南下,已经是时间问题,缺少的只是一个出兵的理由,赵匡胤在等待时机,李煜在拖延时间。

为了让大宋没有理由南下,赵匡胤的任何要求李煜都满足他:他不断向宋进贡,甚至有一年就进贡了三次之多;他去掉唐的国号,称江南国主;国内的官员等级也依次降级,中书门下省改为左右内士府,诸王改称国公。

即便如此,赵匡胤还是下旨召李煜亲自到汴京朝拜,李煜以自己生病为理由没有前往。逮到机会的赵匡胤,终于挥师南下。

历史上的千古词帝是谁:被称为千古词帝的他(5)

以南唐当时的国力,即便李煜是一位颇具政治才干的君主,也不可能挽救此刻的颓势,何况是李煜这样只会舞文弄墨的艺术天才?

这并不是为李煜开脱,而是形势使然,但是他本人的行为也是不可原谅,后来他自己也承认了错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

大宋派出曹翰、潘美、刘遇等将领带水军向南唐进发。到了这个时候,李煜一面备战,一面还在幻象着用进贡换取和平,正如苏洵在六国论中写道:“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李煜的请和注定是徒劳的。

历史上的千古词帝是谁:被称为千古词帝的他(6)

宋军南下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很快攻打到了金陵。李煜命陈大雅突围召朱令赟率领大军与宋军交锋。这是李煜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下命令和宋军交锋,结果朱令赟战死,金陵城被攻陷。

李煜没有勇气选择死亡,于是选择了投降,这一年他四十岁。软弱的李煜虽然输掉了江山,却让他的词作熠熠生辉,尽管让他自己选择的话,他依然选择前者。

投降之时,他的心情是怎么样呢?他的破阵子是他那时心情的完美诠释: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历史上的千古词帝是谁:被称为千古词帝的他(7)

国家不幸诗家幸

李煜阶下囚的生活在被俘之后就开始了,同时他的文学创作也上升了很大的一个台阶。

天堂和地狱的对比,是他后期词的一个最显著特征,也是促成他作品风格大幅度改变的重要原因。一个人经过大起大落之后,总会写下自己最真诚的感受,何况是一个天才?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愁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这是李煜对故国眷恋之情的一种体现,字里行间写的都是曾经的美好,可惜这些情景都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中越美好,显示越是渗透出孤寂艰难的意味。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历史上的千古词帝是谁:被称为千古词帝的他(8)

恨能到什么程度?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此刻的李煜虽然被封为右千牛卫违命侯,可是活动的范围仅仅他的居所,赵匡胤不杀他,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仁慈,而像动物一样豢养人,比杀了更加难受。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的词以直抒胸臆著称,这首也不例外。梦回故国,一觉醒来已经泪流满面,悲痛至极却是无可奈何,最后归结成人生入梦,此种心酸最能打动人。陈廷焯评价说: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历史上的千古词帝是谁:被称为千古词帝的他(9)

尾声

李煜入宋的时候已经四十岁,死时四十二岁,短短两年,对于他而言,却好似过了很久很久。赵宋王朝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动,赵光义在“斧声烛影”之中登上了皇帝宝座。赵光义不仅文韬武略比不上赵匡胤,就算是心胸也是差了一大截。

赵光义进一步缩小了李煜的活动范围,并且经常派南唐投降的大臣徐铉探听李煜的动向。李煜见到旧臣不说话,只是失声痛哭,悲伤之情令人动容。

在李煜四十二岁生日的那天,他写下了传世名作虞美人,并且让歌姬演唱数次,泣下数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历史上的千古词帝是谁:被称为千古词帝的他(10)

赵光义听到了这首词之后大怒,让自己的弟弟赵廷美赐李煜药酒,李煜服毒之后,毒发身亡。

最后用著名词学家唐圭璋先生点评李后主的话结束本文:"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