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芒果君爷爷制作/芒果君奶奶,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广东人最爱吃的一道菜?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广东人最爱吃的一道菜(芒果君爷爷红菜苔炒腊肉)

广东人最爱吃的一道菜

红菜苔炒腊肉

文/芒果君爷爷

制作/芒果君奶奶

红菜苔炒腊肉

《中国菜谱》中有一例红菜苔炒腊肉,并为菜苔加了注释:“红菜苔色紫红,梗肥壮,叶似剑,质地极其脆嫩,每年春节前后上市,二月间为旺产期,产地遍及江汉平原,以武汉市洪山区出产的质量最佳。”

一句“春节前后上市”,让我的思绪回到了儿时。

记得儿时红菜苔不像如今在秋季就能看到它的身影。彼时,红菜苔农历九月定植,此菜耐寒,冬日晨曦,当江汉平原晨霜如雪时,菜苔剑叶披着晶莹寒霜,依然生长。天寒地冻之月,红菜苔为保护自己努力减少体内水分,积聚淀粉向糖转化,这是菜苔越冬时的自我保护机制,也就是为什么打霜后十字花科蔬菜好吃的根本所在。

红菜苔

早年红菜苔尝鲜皆在除夕前几日,满园率先崭露花葆的菜苔从植株掐下,苔梗紫红,沁着汁液。寒冬腊月,雪花飞舞。除夕之夜,家人团聚酒至微醺,此时来一盘凉拌红菜苔,真是清爽之至。春节后,九九艳阳高照,菜苔腋芽爭相萌出,苔枝挺然,尤似催人采拮。稍迟花葆欲放,田园一遍金黄…

阳春三月,江汉平原草木逢春,红菜苔花蕾盛开,梗苔已老不可食用,只能与旷野的油菜花争艳了。

遍及荆楚大地的红菜苔,尤以武汉洪山菜苔最佳。

洪山菜苔又名紫崧,但紫崧多见于文人骚客的诗句之中,非常人之语。红菜苔自唐代起即是贡品。历朝更替,成王败寇,然而红菜苔作为贡品的身份依旧,视其为“金殿玉菜”的红菜苔仍是衰败朝廷必贡之品。清末,涉及洪山菜苔的故事更是罄竹难书,不胜枚举。

洪山菜苔产于洪山自无话说。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洪山农田高楼林立,洪山菜苔耕地蚕食,产量锐减日趋稀缺。其实,并非所有在洪山范畴内所产的菜苔叫洪山菜苔。据说只有听得见宝通寺钟声之区域内种植的为洪山菜苔,闻及钟声之地为正宗。宝通禅寺确有一口七百余年前大铁钟,该钟庞大重约万斤,其声雄浑如雷,播及甚广,延达三镇,此说令人置疑。更有甚者,提出原产范围断定应在宝通寺塔影之下堪称正宗,塔影能覆几何?文人雅士的杜撰罢了。

近几年,政府对原产地保护意识增强,各地纷纷举荐特色土特产品申领原产地标识,以扩充地域影响、助产品营销威力。洪山菜苔种植偏安一隅,然追逐正宗菜苔者众多,紫崧产地受限于塔影之下,怎奈何食客万千。价格高涨令人咋舌,天价也不足为奇了。

十余年来,菜苔上市愈来愈早,菜种也被培育出什么“九月香”、“十月红”。为了提前采收获取效宜何求不得呢?

我也爱侍弄菜地。小工厂后的一片园地,几成我的“实验田”。网上淘得新奇别致的种籽,管它种植后是否长成南桔北枳,不分土壤气候征兆,胡乱育种栽培,是桔是枳,从未考虑。到是红菜苔种植经年,育种、间苗、定植云云,无不遵循“土肥水种密保管工”之八字宪法,故每年收获颇丰,农耕技巧(仅限菜苔)俨然可称为老农了。

尽管财务自由尚不达标,酷爱原产地保护的作物,一饱口福,应当是人们共同追企的愿景。每当看到食品包装印有红色的中国版图标志时,总会激起购买的冲动。这些标示原产地的食物,虽价昂坚挺,却代表着奇货的正宗身份,偶尔为之太太亦无赘语,洪山菜苔亦当列其中。

我曾买过一盒洪山菜苔,诸君不要置疑“盒装”,贡品岂能用草绳系上如同弊帚扔在挑担上的?不知是本人品味太差,还是购买的非正宗产品,与我种植的菜苔同法炮制,期待中的大相径庭竟未出现,风味实乃高低莫辨。

有网民撰文道:“洪山菜苔的茎干呈喇叭状,从下及上,逐渐收小,而其它地方出产的菜苔茎干上下粗细一致。”不知是哪里摘录的植物专家定论?抑或就是凭空杜撰?单凭菜苔形态来判定,洪山菜苔岂无特色?倘无特色又怎会从古至今人人推崇?我以为,塔影下的土壤才是其至高无上的根本。网民描述的形态说,江汉平原任何田地生长出来的红菜苔都是“茎干呈喇叭型,”哪有什么“上下粗细一致”的红菜苔?

今年菜地栽种的是老王师傅培育的红菜苔苗。琐事牵绊,移栽较迟,虽长势茁壮,出苔却尚有时日。

老王的菜苔悉心培育,已有稀疏菜苔立于田间。老王在园田中寻寻觅觅,终于掐了一把。

腊肉炒红菜苔,虽位列中国名菜,仍为多数人所不识,然而,以之代表飘泊异乡鄂人的乡愁,却是实至名归。

菜苔不用刀切,用手掐成寸段,腊肉切片,食材就是这么简单。至于佐料嘛,除少量食盐外,其它皆属多余。

腊肉入锅,微火煸炒,热炙后咸香腊油溢出,倾入菜苔旺火翻炒至断生,略着食盐,颠锅后盛于盘中。

我以为,腊肉炒菜苔是最易操作的中国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