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暖心

今天我带领我们班的孩子们学习了一篇古文《大道之行也》,学习完本文之后,我又给同学们涉猎一篇类文《原谷谏父》。

原⽂:

原⾕有祖,年⽼,⾕⽗母厌憎,欲捐之。⾕年⼗有五,谏⽗⽈:“祖育⼉⽣⼥,勤俭终⾝,岂有⽼⽽捐之乎?是负义也。”⽗不从,作舆[yú],捐祖于野。⾕随,收舆归。⽗⽈:“汝何以收此凶具?”⾕⽈:“他⽇⽗母⽼,⽆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译⽂:

原⾕有⼀个祖⽗,年纪⼤了,原⾕的⽗母厌恶他,想抛弃他。原⾕此时⼗五岁,好⾔规劝⽗亲说:“祖⽗⽣⼉育⼥,⼀辈⼦勤劳节俭,你们怎么能因为他年⽼就抛弃他呢?这是违背道义的。”⽗亲不听从(他的劝告),做了辆⼿推的⼩车,把爷爷抛弃在野外。原⾕跟随在(⽗亲)后⾯,把⼩推车收了回来。⽗亲问:“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原⾕说:“等将来你们⽼了,我就不必要再做这样器具,因此现在先收起来。”⽗亲感到惭愧,为⾃⼰的⾏为感到后悔,于是把祖⽗接回来赡养。

讲完《原谷谏父》后,为了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我又把我看到的、听到的现象给同学们讲诉,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我把真实的故事呈现给大家。

故事发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和孝镇陈屯村的新庄里。时间大概是2 005年前后。有一天中午,新庄的小崔(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回到家中,远远就闻到了午饭诱人的香味,小崔感到更加饥饿了。小崔的父母太溺爱小崔了,害怕孩子不肯吃饭,每天都变换法样给他做好吃的,把小崔养得白白胖胖的。可是今天,再好吃的饭他也要忍着不吃,因为他要做一件大事。

厨房里氤氲着肉的芳香,小崔的爹娘见小崔回来了,一个慌着给他盛饭、一个慌着给他准备筷子,像侍候活老祖宗一样的侍候小崔。这个时候,只见小崔一个健步飞奔到厨房,弯腰脱下一只鞋子,口里嚷着:“我叫您吃,我叫您吃!”然后把鞋子“咕咚”一声扔进了锅里,就这样一锅香喷喷的午饭给毁了。

小崔的爹娘都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于是问小崔原由。

这时,小崔哭诉着爹娘把爷爷奶奶赶到猪圈里居住的事情数落了一通,最后补充了一句:“你现在怎样对待我爷爷奶奶,将来我也怎样对待你们。”

看着小崔认真的样子,小崔的爹娘害怕遭到报应,于是把双亲从猪圈接回来好好赡养。

我一边讲诉故事一边引导同学们如何给家长们讲故事,也是提醒家长们要赡养老人,使家中的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终。

我又把我在乡村教学时看到的一些不良现象讲给同学们听。

时间大概是2004年的夏天,我和班主任一块去马乡镇(今改名梁祝镇)闫岗村家访,临近村庄时,只见村子外面一圈小红砖瓦房包裹着整个华丽的村子,宛如给这美丽的村庄镶了一道红边。到村口,我们走入一户红砖瓦房的人家,迎接我们的是一对诚恳的老夫妻,他们耐心地给我们讲述村里的情况,告诉我们,这村子外面的小房子里住的全是老年人,他们给孩子们盖好楼房后,孩子都把他们赶出来住了,他们的孙子都在村子里楼房里住着,我们得去村子里面才能见到孩子和家长。

我听后一股寒意拥遍全身,为这一带的农村老人感到不幸,心想:他们的今天也是他们儿孙的明天,不良风气代代相传。

家访后,学生回到学校,我单独给他们谈了孝亲敬老的问题,告诉他们家长把老人赶到村外居住是不正确的,并且告诉孩子们如果可以做家长的工作尽量做,如果做不了这个工作以后不要效仿他们的家长,如果你们不孝顺老人,将来你们老了就是你爷爷奶奶现在的样子,同学们很受感动。表示不会效仿父母的不良做法。

呜呼!我希望广大的教师朋友们,用心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教育他们做学问先做人,做人先从孝敬老人开始!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句中国老话:百善孝为先。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我愿意用我的思想、我的行动去感化我的学生及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2022年5月30日

如何对付老人不孝顺(谈当今农村存在的一些不孝顺老人的现象)(1)

如何对付老人不孝顺(谈当今农村存在的一些不孝顺老人的现象)(2)

如何对付老人不孝顺(谈当今农村存在的一些不孝顺老人的现象)(3)

如何对付老人不孝顺(谈当今农村存在的一些不孝顺老人的现象)(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