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那龙的形象可能来源于人

文/晨曦水滴人生感悟

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导语:龙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在夏朝开始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中。关于它的传说不胜枚举,最早有黄帝骑龙升天,后来有夏朝豢龙氏养龙、商朝哪吒闹海抽龙筋等等。龙的形象万千,体态各异,三国演义里有左慈画龙取龙肝烹饪给献给曹操的章节。青梅煮酒论英雄的章节中,曹操对龙做了系统的诠释可谓详尽。龙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被中国人赋予了太多涵义,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一出生,父母就会对他寄以厚望盼他成为“人中龙凤”;成家立业之后又盼望“龙凤呈祥”、阖家欢乐;即使到了生命的终点也对龙念念不忘,将它画与棺木之上保平安。高高在上的帝王被誉为真龙天子,代表着上天统治万民。龙可施云布雨保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又能翻江倒海、兴风作浪淹没无数良田。中国人对龙断感情是复杂的,即爱它的神通、又惧它的一身本领。龙文化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各国对于龙的刻画与理解迥异,对于它的起源也是很感兴趣成为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龙的事件有哪些(龙的原型可能是)(1)

龙的原型至今是个谜

龙在今天被认为是由几种不同动物的身体部分拼凑得来,蛇神、马脸,鹿角、鳄腿、鹰爪、鱼鳞、鲶鱼须于一身,最高级的龙“应龙”还长着蝙蝠的翅膀。因此,龙是一种集鱼类(鱼鳞)、两栖类(水陆两生)、爬行类(鳄鱼腿、蛇神)、哺乳类(马脸、蝙蝠翅膀)、鸟类(鹰爪),同时也能像昆虫一样变态发育(可由鲤鱼跃龙门,水虺修炼的来)的神奇动物。在现实生活中名字里带个“龙”字的动物有天龙(壁虎)、地龙(蚯蚓)、土龙(扬子鳄)、海龙(管口鱼)皆为中药材,还有金龙鱼、变色龙等,这些动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身体狭长属于冷血动物。龙既能喷水又能喷火,是否与“火山”喷发和“海啸”有关。夏朝曾有豢龙氏,养龙还做成肉给国君吃。在十二生肖中,唯有龙是虚构其他都是真实存在。1987年在位于河南濮阳县仰韶文化址的一个墓室中,发现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距今约6600年。有人以为是蛇图腾不停演变得来,龙是有许多部落图腾中服一部分拼凑而来。但最初的原型到底是什么,始终争论不休。

龙的事件有哪些(龙的原型可能是)(2)

龙其实就是原始人自己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难么龙与人究竟如何关系呢。盘古龙首蛇身,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到了三皇五帝时期才是人首人身,由此可见“人”是由“龙”蜕变而来的。原始人打猎时会将兽皮披在身上一方面御寒,另一方面伪装成猛兽吓唬猎物,这便是图腾的由来。通过模仿某一种动物的习性从而更好的生活,并将这种动物视为“亲戚(图腾)”。草原上的狼图腾就是这么来的,通过模仿狼、学习狼是自己更好的生存下去于是就把狼视作“图腾”。盘古可能经常头戴“龙头(鳄鱼头、或其他像龙头的动物头)”身披蟒蛇皮卧在草丛中狩猎,久而久之人们就认为他是龙首蛇身,常用石斧作战并命名了“天”和“地”于是就有了开天辟地的传说。所以小编认为,“龙”的原型其实就是头戴兽头,身披蟒蛇皮的“盘古”,至于后来的蛇身、鹰爪、鱼鳞则是后人不断翻新和丰富“龙”的内涵得来的。

龙的事件有哪些(龙的原型可能是)(3)

“龙”是中国古人精神的象征

龙能下水,古人可造船、游泳;龙能入地,古人可凿洞;龙能升天,古人可以登上万丈高山。龙有四德“元、亨、利、贞”,而人也已这四德为人处世。因为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所以中国人爱龙、敬龙、学龙也祭龙。龙是英雄豪杰、王者的代名词,所以帝王以“龙”自居。《易经》将乾卦的六个卦爻用龙的一生来比喻人的一生,“六龙御天”,是人一生经历了的真实写照。孔子评价老子,曰:“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可见龙在古人心中的地位是多么崇高。“龙”是古中国人精神物化的结果,古人需要一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龙”来庇佑自己、教导自己,需要一个力大无穷、排山倒海的“龙”来解开古人对自然灾害的疑惑和恐惧,比如说海啸、洪水都是龙在兴风作浪,连年大旱则是“龙”不愿行云布雨。

龙的事件有哪些(龙的原型可能是)(4)

龙文化,至今绵延不绝。不论东方和西方,对于龙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龙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也将在以后全球的文化交流过程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作者简介:晨曦水滴人生感悟,90后情感领域创作者,爱历史、文化、科技、自媒体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