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近一年,我省基础教育内卷的“剧场效应”尚未根除,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依然存在,“双减”政策在基层没有完全消化6月28日上午,安徽省政协“完善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实机制”月度专题协商会召开据了解,本次协商会共收到发言材料78篇,线上问卷95343份同时,省教育厅在宿州、滁州、芜湖等6市分别对教师开展线下抽样调查,共收回问卷3470份省直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为推动“双减”工作建言献策,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每个省学生作业量对比 的学生感受到作业量减少?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每个省学生作业量对比 的学生感受到作业量减少
“双减”政策落地近一年,我省基础教育内卷的“剧场效应”尚未根除,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依然存在,“双减”政策在基层没有完全消化。6月28日上午,安徽省政协“完善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实机制”月度专题协商会召开。据了解,本次协商会共收到发言材料78篇,线上问卷95343份。同时,省教育厅在宿州、滁州、芜湖等6市分别对教师开展线下抽样调查,共收回问卷3470份。省直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为推动“双减”工作建言献策。
初中家长更焦虑 家校协同缺乏默契
在校内提质保障,教师减负,校外培训此消彼长的问题上仍有短板突出。省政协副主席夏涛在调研中发现,唯考论、唯分论仍是主导学校、教师、学生评价的顽瘴痼疾,“五育并举”教育评价体系尚未落实。面对“普职分流”,初中家长相较小学家长更焦虑,家校协同缺乏默契。
他建议,完善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的配套保障机制,让教育回归校园主阵地。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内提质减负30条》达标测评体系。加强对农村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支持和指导。完善公益性在线教育平台建设。完善为教师减负赋能的政策落实机制,让教师回归教学本职。落实《安徽省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清单》要求,最大限度减少督查检查、社会事务进校园、报表填写、抽调借用等加重非教学任务的事项,对执行不力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加大问责力度。落实教师“弹性上下班制”。适度提高教师参与课后服务补贴标准,将课后服务纳入工作量和绩效奖励。完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审批监管机制,让校外培训回归规范运营轨道。严查学科类校外培训隐形变异,健全违规校外培训检查常态化机制,督促县(区)党委政府加强工作调度,聚焦机构资质审查、收费行为规范、预收费资金监管等关键环节,加快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监管进度。
将作业管理 纳入规范办学行为日常监管
在关于提高作业管理水平问题上,省委教育工委书记钱桂仑表示,我省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水平的实施意见》,建立全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制度,并将作业管理纳入规范办学行为检查、责任督学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确保作业减负落到实处,教育部“双减”成效调查报告显示,安徽82.4%的学生感受到作业量比上学期减少,高于全国7.1个百分点;85.2%的学生基本能在学校完成书面作业或者大部分书面作业,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
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严格落实“一科一辅”作业选用政策,建立每学期作业选用台账。开展常态化的校际作业设计分享交流活动。指导教师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注重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优化作业设计。根据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完善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备课规范和作业规范,指导教师设计优质的基础性作业和探究性、实践性、跨学科综合作业。组织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省级评审,并依托“皖教云平台”展示优秀作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加强宣传引导。会同妇联等部门,通过家委会、家校互动平台等多种渠道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鼓励孩子阅读课外书、进行体育锻炼、参加社会实践。
赞成双减“两孩”家长高于“一孩”家长
省委党校课题组对全省1059名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家长以“家校协同”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我省学生家长对“双减”的态度。经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家长态度存在差异。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张超发言表示,在赞成双减的家长群体中,体制内就业的家长占比高于服务业从业的家长,小学生家长高于初中学生家长,“两孩”家长高于“一孩”家长。61.42%的家长选择在双减后提高作业和校外补习强度,其中以初中家长居多,体制内家长与“一孩”家长更倾向于通过校外培训“抢跑”。
张超建议,在家校协同的问题上,可以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杜绝“白加黑、五加二”和“996”做法, 服务行业严守员工最长工作时间底线,让家长有时间承担家庭教育职责。开展家校协同研究。学校应每年组织一次家校协同专题调研,教育部门应对家校协同效果好的学校和家庭开展案例研究、跟踪研究。每年举办一次长三角家校协同论坛,分享家校协同工作好的经验做法。组织专家力量编写家庭版的家校协同教育培训资料,鼓励有条件的组织或机构开发家庭版的家校协同音像制品和多媒体资源。记者 秦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