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两个含义几乎相反的成语,因为一对兄弟的所做所为而流传到了今天。
一、坐怀不乱形容男人在生活作风方面十分正派。
近义词有缩屋称贞、不近女色等。
(坐怀不乱)
这个成语我们都知道来自柳下惠。
百家姓中有展姓,如南侠展昭,有柳姓,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这两个姓有一样的始祖,即春秋时期柳下惠。
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本名展获,字子禽(一字季),谥号惠,因其封地在柳下,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或“和圣柳下惠”。关于这个成语的来历——
《荀子·大略》最先记载:“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
《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
(漫画坐怀不乱)
但坐怀不乱只是个人的良好品德,实为小道。《论语·微子》还记载了他说过的另一句话,这才是人生在世的大道理。柳下惠是鲁国官员,却因为不善逢迎而三起三落,有人劝他不如离开鲁国去另谋高就,他义正辞严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意思是自己既然做官坚持直道事人,那走到哪里都会被排挤;如果想放弃原则的话,在这儿就可以继续做官,又何必走?
孟子对他的人格魅力钦服不已,尊之为“和圣”,并誉其为“百世之师”。
和圣像
二、盗亦有道意思是即使身为下九流,也有他们自己的行为规范。
可与无规矩不成方圆义近。
(盗之智)
语出《庄子·外篇·胠箧》——
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 者,天下未之有也。”
这一段里的跖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大盗,又称“盗跖”。
从前初中历史课本里讲关汉卿杂剧,节录了《窦娥冤》一段振聋发聩的台词,有“问天”的效果: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这里把盗跖与孔门圣徒颜子比较,一方面可见主流话语界对盗跖之排斥,另一方面也能窥见其名声之大。
传说他原名展雄,姬姓,展氏,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盗跖”和“桀跖”。
他又被称为柳下跖——是不是有点眼熟?
是的,他另外一个身份乃是柳下惠之弟。
这就有意思了:哥哥是圣人,弟弟是大盗。两兄弟每人都走了极端,并且一个极端到了百世流芳,一个极端到了遗臭万年。
人生造化至此,更有何话可说?
(今日的大盗)
启示我们不妨以《水煮三国》一般的戏谑笔触来解读一番:
这两兄弟是毫无疑问的聪明人。
要知道在那个信息闭塞、人口稀少的时代能够通过努力运作而名闻天下,其难度堪比今日一个寒门子弟经过打拼而成为世界首富。
他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汉书· 艺文志》所记载,当时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在那4324篇著作里,两人所作的书一篇也不曾有,可是他们的言行及大名竟能出现在《论语》、《孟子》、《庄子》等最出名的几本典籍之中,如果没有丝毫运作手段,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先看哥哥,柳下惠既无著作及学术观点传世,至少可以肯定他治学及教育才能实在一般。
于是他策划了那两件使他名留青史的事,即“坐怀不乱”和“直道事人”,使闻者竞相叹服,更奔走相告,成功的为他吸引了一大波粉丝。
直道事人
网上有人说柳下惠一个美女抱在怀里而没有血气方刚的反应,有两个可能:1、早已成其好事,只是世人不知;2、这位老兄或许不能人事。
我觉得第1点首先不可能,柳下惠既然是真正的聪明人,自然不会留下任何口实,为了求名,当然还是不动不乱比较稳妥。但凡动了,总有泄密之虞。
第2点更加可笑,他若真正不能人事,又怎会成了“展、柳”二姓之祖?
“直道事人”,也不过如此而已。
且说他的弟弟柳下跖,大哥已经通过堂堂正正的美名一举成了贤人、贤臣,他自也不能甘居人后。
冥思苦想之下,终于另辟蹊径。
他既有如此高傲的心气,自然也会用惊世骇俗的法子——纠集一帮乌合之众,啸聚山林,打家劫舍。他们一定不曾杀人,因为杀人就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那时别说青史留名,只怕早被官府抓住斩首了。
在一个风清气朗的好日子里,群盗静坐,柳下跖(或许还有柳下惠)控制的媒体全都来了,柳下跖指使其中一个伶牙俐齿的手下(跖之徒)向自己问话:“帮主,做强盗也有讲究吗?”
媒体的耳朵都竖起来了。
柳下跖慷慨激昂的发表了一通演讲,演讲的题目叫《一个合格强盗的五种职业道德修养》。
这哪是教人当强盗,略作引申,分明教人追寻大道好不好!
叫什么帮主啊,直接叫祖师爷吧!
就这样,柳下跖也名闻四方。
虽然骂名在身,但仅仅一篇“盗亦有道”便将他的格调提升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