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兵铲也称工兵锹,是步兵的标准装备之一,自19世纪问世以来,因其结构简单、便携耐用、攻防兼备等特点,深受各国官兵喜爱目前,工兵铲除了拥有传统的土木作业、格斗等作用外,还具备剪铁丝网、登山锥等功能,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最实用的工兵铲?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最实用的工兵铲(步兵手中的一件)

最实用的工兵铲

工兵铲也称工兵锹,是步兵的标准装备之一,自19世纪问世以来,因其结构简单、便携耐用、攻防兼备等特点,深受各国官兵喜爱。目前,工兵铲除了拥有传统的土木作业、格斗等作用外,还具备剪铁丝网、登山锥等功能。

工兵铲的发明要归功于丹麦军官马德斯·利纳曼。1869年,他设计并获得了工兵铲发明专利。1871年开始,他在奥地利组织生产工兵铲,很快便获得了沙俄一笔巨额订单。当时,沙俄军队工兵装备的是一种大工兵铲,长达110厘米,士兵使用时必须站直。在战场环境下,这非常危险,而且使用起来多有不便。沙俄军方高层对利纳曼的这一发明评价甚高,急于大量采购装备部队。此后,利纳曼的工兵铲逐渐取代了沙俄军队笨重的大工兵铲。这一时期,其他国家的军队以利纳曼的发明创造为基础,对工兵铲做了少量改动,不久后便研制出新式工兵铲。

随着枪炮技术的进步,19世纪中期以后,战场火力大大增强,士兵们必须构筑战壕自我保护,便于土工作业的工兵铲由此真正登上战场。在工兵铲利用方面,德国走在世界前列。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的工兵铲为方头形,前端尖锐,铲体两侧有较宽的刃口,可以减少阻力,近身使用时杀伤力较大。为防止工兵铲造成误伤,德国工兵铲还配有专门的铲套,士兵可以用束条将装入铲套中的工兵铲挂在身上。一战后,德国将工兵铲格斗技巧编入军事教材,并在部队中推广训练。二战时,德国对工兵铲做了改良,推出圆头铲和可折叠铲。同期的美式工兵铲也为圆头,其铲头较宽、弧度较大,铲柄末端为T字形结构,更方便抓握,但作为武器使用则不太方便。

苏俄内战和苏联卫国战争期间,MPL-50工兵铲作为一种便携式工事挖掘器材,成为工农红军和苏军士兵的最佳伙伴。它全长50厘米,铲头长18厘米,宽15厘米,重约800克,既可防身,又可作为武器杀伤敌人。德国人也装备过与苏军工兵铲相类似的装备,但效果一般,因为他们并不擅长在战斗中使用这种挖掘工事用的工具。而训练有素的苏军士兵用50厘米长的工兵铲可以伏卧作业,在不暴露自己的前提下,只用10分钟即可挖好掩体。在激烈的近战中,工兵铲由于尖端锋利,杀伤力颇大,其效果甚至不逊于苏军经常在肉搏战中使用的斧头。

在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影视剧中,每到弹尽粮绝或者迫不得已只能近身肉搏时,经常可以看到苏军官兵用工兵铲劈杀敌人。1938年,苏联设计师米哈伊尔·季亚科诺夫别出心裁地依托工兵铲,以锹把为炮管,以铲头为座钣,研制出一款迫击炮并列装苏军部队。该炮口径37毫米,可发射500克重的炮弹,射程250米,在空降兵部队中尤其受到欢迎。不过,因为威力小、射程低,该款迫击炮最终于1942年退役。

工兵铲诞生后,制造材质几经改革,外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最大的结构性改变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上世纪50年代。这时的工兵铲铲头呈五边形,用起来更加轻便,士兵在战斗期间开展挖掘作业也更加简单。

2018年,俄军在经过长达两年的部队试验之后,接收了运用最新科技制造的折叠式工兵铲:其结构在一系列改进后更加紧凑,铲柄由高强度聚合材料制成,重量更轻。士兵配备该装具后,不仅获得了工事挖掘工具,还相当于装备了一把铲子、一柄斧头、一把锯子,堪称埋雷挖障的利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工兵铲制作工艺先进、花样百出、功能多样,集多种工具性能于一身。在一个心灵手巧的士兵手中,工兵铲几乎可以变成任何一种需要的工具:它可以砍伐小树、劈柴火,制作帐篷桩,把帐篷桩钉进地下搭建帐篷;如需涉渡江河,它可以成为实用有效的划船工具;若工兵铲出厂时锋利度不够,可以把它的一个边缘磨得足够尖锐,使之成为匕首等冷兵器;对司机来说,如果需要在软土地上更换轮胎,可以把千斤顶支在工兵铲上面形成一个硬支撑,然后安心完成更换作业……更加先进的工兵铲甚至囊括了锹、镐、镘、虎钳、剪刀、锯、拖钩、飞锚、开桶器、起钉器、开瓶器、抠断器、测量尺、管夹、锤子、紧固器、撬断器等功能,可以说是步兵手中一件“神器”。

来源: 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