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音乐节铜管乐队(上海民族乐团登琴台音乐节)(1)

上海民族乐团

作为第三届“琴台音乐节”仅有的一场民乐音乐会,此次首度加盟“琴台音乐节”的上海民族乐团倍受关注。10月24日晚首登武汉琴台音乐厅,带来由乐团创作并演出的大型民族音乐会《锦绣中华》,本场音乐会曾获得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金奖等十多个奖项。

上海民族乐团首登琴台音乐节

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上海民族乐团,在中国民乐发展历程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乐团不仅擅长演奏传统民乐曲目,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曲目,其中许多作品被海内外各大民族乐团争相演奏,成为新时代的经典民乐作品。民乐合奏自古以来都是异乐异色融为一体,千色斑斓,其合奏效果既典雅华贵又精彩纷呈。本场为音乐会集合了多个民族、不同地域、曲风多样的音乐作品。比如描写云南藏族地区农耕社会景象的《尼西的青稞架》、脍炙人口的歌曲《青藏高原》、内蒙的《牧歌》,还有青年作曲家姜莹创作的《丝绸之路》,此曲将千百年来中西文化的交融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被誉为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的《欢乐歌》,本曲将改用以民乐团编制演奏,为观众呈现出更加欢乐热情的节日气氛,还有古筝与乐队协奏的《律动》……

“用两条腿走路”的民族管弦乐团

谈到民族音乐的创新和传承问题,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王团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民族乐团从某种方面来讲,它有点像西洋管弦乐团,是按音色、演奏法来分类的。比如说把胡琴这类乐器组成一种有高胡、二胡、中胡拉弦声部,其他的如琵琶、中阮、扬琴、柳琴、古筝这样的一些以弹拨为主的乐器,我们就把它组成弹拨乐声部,这样的弹拨乐声部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声部。另外,我们跟西洋乐队一样有管乐组,管乐声部里面有:竹笛、笙、唢呐,他们都分高中低音。今天我们演奏的很多曲目表面上看起来都是新的创作,但是从其中我们仍可以听到它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我们也不可能有现在这么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这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到今天还有保留传统的演奏模式,上海民族乐团‘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条腿’是我们的传统音乐,‘另一条腿’就是创新和发展。王甫建就是凭借着这股冲劲和信念,带领乐团不断的改革创新,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乐团的面貌焕然一新,佳作不断,使得民族音乐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了让广大乐迷能够更多的了解民乐、更好的欣赏当晚的音乐会,演出当天上午十点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王甫建将为大家带来《风雅颂——中国民族音乐的韵律与境界》的音乐沙龙,持音乐节演出票的观众和VIP会员可免费聆听!(通讯员/刘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