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细致、通俗学习《经济学原理》,适合不想看太长原文又想学习经济学原理的0基础读者,欢迎收藏备用。

划线是原文,未划线是自己的理解,划线加涂色代表自认为很重要,尽量跳过描述性的话语,尽量吸取精华。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慢读经济学原理四)(1)

第四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通过本章将—

知道什么是竞争市场

考察在一个竞争市场中什么决定一种物品的需求

考察在一个竞争市场中什么决定一种物品的供给

了解供给和需求如何共同决定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销售量

考虑市场经济中价格在配置稀缺资源中的关键作用

4.1市场与竞争

供给与需求是人们在市场上相互交易时的行为。

市场是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买者与买者组成的一个群体。买者决定需求,卖者决定供给。

竞争市场

大多数市场是高度竞争市场,买方、卖方都很多,以至于每一个人对市场价格影响都微乎其微。

完全竞争市场:1.销售的物品完全相同;2.买者、卖者都多,个人不能影响市场价格。这样的市场里,买方和卖方都只是价格接受者

如果一个市场只有一个卖者,它完全可以决定价格,这就是垄断市场,一个市场只有几个卖者,这就是寡头市场

4.2需求(买方的行为)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

个人需求的决定因素:

1.价格,需求与价格负相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卖的越贵买的越少。

2.收入,低收入意味着总的低支出。当然这是总需求,收入减少时,高档支出减少低档支出增加。例如,收入少了,你会少开车或打车,而是多坐公交车。

3.替代品价格,一种需求减少导致另一种需求增加,两者就互相是对方的替代品,比如开车和公交车。

4.爱好,决定需求最明显因素是买方的爱好。

5.预期,对未来的预期也会影响现在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例如知道明天汽油涨价,今天就会赶紧去加油站排队加油。

6.买者的数量,买者增加,需求也会随之上升。

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两者其实差不多,都是用图标形式来展示价格与需求数量的关系,当然,价格与数量这两个变量也可以更换成其他指标。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慢读经济学原理四)(2)

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

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对某种物品或劳务需求的总和。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慢读经济学原理四)(3)

市场需求量不仅取决于一种物品的价格,还受到买者的收入、嗜好(偏好)、预期以及相关物品(替代品)的价格影响。

由于影响需求的因素太多,需求曲线不是一成不变的,需求增加时,需求曲线左移,需求减少时,需求曲线右移。

4.3供给

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一种物品的数量。

供给定理: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上升,该物品的供给量增加。

供给表与供给曲线:表示物品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图表。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慢读经济学原理四)(4)

供给市场与个人供给:同买者需求原理一致,市场供给也是所有卖者供给的总和。

供给曲线的移动原理也和需求曲线的原理一样,向右供给增加,向左供给减少。

供给的影响因素变量:

1.投入品价格:也可以理解为原材料价格,供给量与投入品的价格负相关,也就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出变少。

2.技术:正相关,技术提高就降低生产成本,比如耗材、劳动量等等,所以技术与供给正相关。

3.预期:预期产品未来价格会上升,就会提高产能或者减少现在的产品投放。

4.卖者数量:卖家多成了买方市场,价格上不去。

4.4供给与需求的结合

4.4.1均衡: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

均衡价格: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慢读经济学原理四)(5)

有均衡就有非均衡,非均衡表现为过剩和短缺,过剩就是我们平常理解的供过于求,卖的比买的多,买方市场;短缺就是供不应求,卖方市场。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慢读经济学原理四)(6)

无论是过剩还是短缺,都会引起买方和买方自发地使市场价格向均衡价格移动,所以过剩与短缺都只是暂时的。

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

4.4.2分析均衡变得的三个步骤

1.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或者两者都移动。

2.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

3.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举个例子:天热如何影响冰淇淋市场,1.这个因素影响的是需求,因为供给没有变化,所以需求曲线变了。

2.因为天热人民会想多吃冰淇淋,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

3.画出图,会发现平衡点就此改变,原来市场只要7个冰淇淋,卖2块,现在市场需要10个冰淇淋可以卖到2块5。

供给影响均衡的例子也是一样的原理,在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4.5结论:价格如何配置资源

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了经济中许多不同物品与服务的价格,而价格优势引导资源配置的信号。

不考虑太多,市场会通过价格来自动调节供需关系,实现增长,比如前面的冰淇淋市场,原本市场交易总量是14块,因为价格自动调节,就变成了25块。

当然,这是有利的变化,市场不是只会变好不会变差,了解供需原理,更多的还是方便我们去看清其中的原理,能够更全面的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做出合理预测。

本章内容总结:

经济学家用供求模型来分析竞争市场。在竞争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他们每个人对市场价格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

需求曲线表示价格如何决定一种物品的需求量。根据需求定理,随着一种物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因此,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除了价格之外,决定消费者想购买多少物品的其他因素包括收入、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爱好、预期和买者的数量。如果这些因素中的一种改变了,需求曲线就会移动。

供给曲线表示价格如何决定一种物品的供给量。根据供给定理,随着一种物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因此,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除了价格之外,决定生产者想出售多少物品的其他因素包括投入品价格、技术、预期和卖者数量。如果这些因素中的一种改变了,供给曲线就会移动。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市场均衡。当价格为均衡价格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

卖者与买者的行为会自然而然地使市场趋向于均衡。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存在物品的过剩,引起市场价格下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存在物品的短缺,引起市场价格上升。

为了分析某个事件如何影响一个市场,我们用供求图来考察该事件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我们遵循三个步骤进行:第一,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使两者都移动)。第二,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第三,比较新均衡与原来的均衡。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引导经济决策从而配置稀缺资源的信号。对于经济中的每一种物品来说,价格确保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均衡价格决定了买者选择购买多少这种物品,以及买者选择生产多少这种物品。

如果您觉得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加关注,欢迎留言评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