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李宗盛的名曲《漂洋过海来看你》,因其旋律优美、歌词感人,传唱度很高,其中有一句歌词:“在漫天风沙里,望着你远去,我竟悲伤得不能自已”,李宗盛的自唱版,以及周华健、李宇春、刘明湘等人的翻唱版中,都唱作“自己(zì-jǐ)”,以至于很多小伙伴也都跟着这样唱。

何时才能漂洋过海来看你(你被漂洋过海来看你的)(1)

但“不能自己”是什么意思呢?汉语成语里只有“不能自已(yǐ)”,并没有“不能自己(jǐ)”,很显然,这些歌星都唱错了。“己(jǐ)、已(yǐ)、巳(sì)”是三个极其相似的汉字,笔画上只有些微差别,但读音和含义却相去甚远,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首歌曲广为传唱的版本,到底误导了多少人,其中又包括多少正在学字认字尚且不明就里的孩子!这颇有点“假到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意味。

一字之差,可以闹笑话,可以误人子弟,甚至可以使文化传承产生错乱。类似前文这样的错漏和误导不胜枚举,这足以说明我们必须敬畏每一个文字,扎实打好字词基础。

笔者在学生时代也算得上一名“学霸”,但从小到大,日常阅读中也会经常“卡壳”——遇到不认识或不知道的字词,以前都会草草跳过,胡乱地自以为是地“安”一个读音、“给”一个含义,而不去细究,其实心里根本没底,只是对阅读影响不大,所以也不当回事。

何时才能漂洋过海来看你(你被漂洋过海来看你的)(2)

大儿子上小学后,有时会来问一些不认识的字、词,我深知,启蒙阶段的认知十分重要,给孩子讲一个字,他可能永远都认为这个字就是这样的读音和含义,因为生怕给儿子讲错了闹笑话,甚至贻误终生,所以才对自己模棱两可、吃不准的字词较真和郑重了起来。

不仅如此,甚至还对自己熟知和有把握的字词也心虚了起来——到底笔画顺序是怎样的、读什么音、是几声、是不是多音字、有哪些含义,于是就会经常上网查。这才发现,自己的字词基础是何等虚弱!自小受方言的语言环境和授课老师口音等因素的影响,对一些常用字读音的记忆是错误或不准确的,以往阅读中因不清楚而跳过去的字词,会在以后反复“卡壳”,即便后来查过了,但因为不是小时候学的,记忆并不深刻,不多久即忘得一干二净,再次遇到还得再查。

于是,近几年养成了一个习惯,阅读中凡是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是一定要查清弄准的,否则就像喉咙里卡了一根刺,过不去。同时,我也深深感到,字词基础是一定要在小时候打牢的,长大后再去学或再去更改之前的记忆,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何时才能漂洋过海来看你(你被漂洋过海来看你的)(3)

如今,大儿子上小学六年级,小儿子上四年级,我最怕的就是看他们的作文,字写得好不好、语句通不通顺、表意清不清楚、结构合不合理、思想明不明确,这些姑且放到一边,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每一次看都会发现不少错别字,不是少一点,就是多一划,面目全非的也有。

我就会给他们讲,对文字必须要有敬畏之心!字是古人设计的,我们现在不能想当然地去造字,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就这么多字,想要多一些,没地方找去,想要少也不可能,每个字的每一个笔画都有作用、有意义,它就是这个样子,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也不可,那样意思就变了,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汉字用了几千年,现在全世界有十几亿人在用,大家都得遵守古人定下的规则,否则别人就看不懂了,就会乱套的。

何时才能漂洋过海来看你(你被漂洋过海来看你的)(4)

文字,是基础中的基础;字词学习,看似简单平常,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打牢字词基础,看起来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实则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一大难题。这不是指那些偏、难、怪的字词,那些可以放到以后或是用到的时候再去查,反而是常用字词,经常要用,却难免出错,要把基础打牢,确是十分不易的事!

从幼儿园的大班,到小学,最多到初中,是奠定人一生的字词基础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小学,绝大多数常用字词的学习,都要在这个阶段完成,所留下的印象会成为日后文字使用的“惯性”和“准则”,所留下的空白或错漏也是以后很难弥补或改正的缺憾。

打基础的阶段学到的字词,之所以如“烙印”般清晰深刻,主要是由于字词的学习与动手书写是同步完成的,因为对文字而言,形、音、义是不可分割的。成人后,学字词之所以经常遗忘、印象不深,主要是懒得动手去写,全凭脑子记,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啊。

我确实弄不清儿子这一代的小孩是怎样学字词的,每天的作业确实不少,但字词基础仍是这样“虚弱”,英语也一样,错漏百出,要想“准确无误”,基本是奢望。现在,普通话的语言环境比我小时候好太多了,年轻一代的老师们都要求通过普通话考试,讲课发音也更标准、更规范、水平更高。实在想不出孩子的字词基础怎么还会这样差,是因为字词学习很枯燥、注意力难以集中,还是不用心、不静心、不好好学。我是真心希望孩子能为自己打下一个坚实的字词基础,不要像我这样经常被“卡壳”,但实在没有好的办法和主意。

近日,看到一款学字写字辅具,颇有意思,倒让我有些茅塞顿开的感觉。

何时才能漂洋过海来看你(你被漂洋过海来看你的)(5)

这款辅具的最大特点是将手机置于台板上的窗孔内,且窗孔上覆盖有透明软皮,从而可以将手机屏直接作为字帖,用普通的笔即可象平常写字那样“纸笔式”的临摹作书。

何时才能漂洋过海来看你(你被漂洋过海来看你的)(6)

现在的智能手机具有非常大的存储空间,能够播放音视频、智能语音互动、联网通信,呈现在手机屏上的字帖可以听读音、看写法、链注解、示用法,用手指划拨屏幕就可调节字形大小,字帖内容可以上网下载,在电脑上专门制作的字帖发到手机上就可以直接用,手机拍摄的字帖图片也可以直接用作字帖。

何时才能漂洋过海来看你(你被漂洋过海来看你的)(7)

这样一来,这个帖就“活”了,不仅可以用来练写字,还可以用来学字词,是一种写学合一的方式。例如,把容易错的字词编写到若干字帖上,并附带读音、写法、含义、用法等信息,练写的过程中随时可以听语音和看画面,会让人印象深刻。开发者称可以免费提供通用的这种视听字帖,但若要有针对性,就需要定制了。

何时才能漂洋过海来看你(你被漂洋过海来看你的)(8)

看着不错,是一个办法。现在的孩子都是在电子产品的环境中长大的,有一些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要在手机上完成的,想要把孩子和电子产品完全隔绝开来,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相较于纸质的书籍或字帖,电子产品的表现力更强,更加生动丰富,孩子们似乎也对手机、ipad这些电子产品更感兴趣。

何时才能漂洋过海来看你(你被漂洋过海来看你的)(9)

担心伤眼睛,那就把屏幕光线调暗一些;担心孩子沉溺于手机玩游戏,那就由大人陪着写,每天能坚持20分钟左右就很好了,如果勉强拖延,手已酸了、心已跑了,再写已无益和无效;担心手机屏巴掌大一块儿地方写不了几个字,手指一划就换帖了,想写多少都没问题;这套辅具除了纸、笔以外,几乎没有消耗品,一套就可陪伴孩子整个幼、小、初阶段,倒也省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兴趣点、学习方式和活法,也许现在孩子们的问题就得依靠电子产品去解决吧。

何时才能漂洋过海来看你(你被漂洋过海来看你的)(10)

许多作领导的,写的字也是歪歪扭扭,好多当教授的也一样会念错音、写错字,虽然还能继续作领导、当教授,但也难免减分折面,甚至贻笑大方。我们都不应该以“很世俗”或“很社会”的理由,为自己或孩子的不足找借口、寻开脱,自己欠下的“账”必然会在某些时候要由自己去还,在学习这件事上,必须抱有专注和严谨精神,敬畏每一个文字,扎实打好字词基础!

希望此文能对感同身受者有一些启发和借鉴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