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盗墓类小说的流行,一种名为“洛阳铲”的小工具也广为人识。在人们的印象中,“洛阳铲”就是盗墓贼为提高工作效率而发明的,发明者就是洛阳马坡村的李鸭子。

洛阳铲的真实来历(并不是因盗墓而生)(1)

据相关资料介绍,“洛阳铲”的发明经过是这样的:

1923年前后,马坡村村民李鸭子来到他家附近一个叫孟津的地方赶集,转了一会儿,他便蹲在路边休息。李鸭子平日里以盗墓为生,所以他经常想的也是有关盗墓的问题。这时,他看到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包子铺,卖包子的人正准备在地上打一个小洞,他在地上打洞的工具引起了李鸭子的兴趣。因为他看到,这个东西每往地下戳一下,就能带起很多土。盗墓经验丰富的李鸭子马上意识到,这东西要比平时使用的铁锨更容易探到古墓,于是他受到启发,比照着那个工具做了个纸样,找到一个铁匠照纸样做了实物,第一把洛阳铲就这样诞生了。

洛阳铲的真实来历(并不是因盗墓而生)(2)

“洛阳铲”最初的名字叫搡铲,主要用于搡坑、搭造、搡野棠树、栽杆、扎护栏等,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它。它最初的目的并非用于“盗墓”。方便实用的“搡铲”,很快便被附近商贩广为使用,并逐步演化成为了如今的“洛阳铲”。

洛阳铲的真实来历(并不是因盗墓而生)(3)

对于“李鸭子”是盗墓贼一说,李家后人非常气愤,近年来,李亚子的后人对各种出现在电视、报纸、文学作品中,将“李鸭子”称为“盗墓贼”的单位和个人,都纷纷致信或当面反对,甚至将一些人告上了法庭。

村委会的一份证明中,也详细地描述了“李鸭子”的生平:“(李亚子)年轻时赶集做小生意为生,以卖包子为主,其妻是村里的接生婆。家庭出身贫寒,历史清白,为人正派,受人尊敬。”

洛阳铲的真实来历(并不是因盗墓而生)(4)

确实,作为盗墓贼,肯定会生活富裕,但是,李亚子却是一生清苦,年老的时候病重,三个儿子都不在身边,不是出去逃荒,就是入赘到了丈母娘家里。李亚子一直住在那个破败的窑洞里,直到1950年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