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日尧居

#佳木斯达人#中华上下五千年,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虽然东西南北中莫非我华夏子孙,可是各个地区的生活习俗和她的文化底蕴截然不同,在繁花似锦的大地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的同时,她们的生活习俗也在各个地区之间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文化生活的五彩缤纷更是让华夏大地充满活力与感叹。

黑龙江游记地理知识(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三江平原)(1)

一,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地处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三江平原,这里是“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三江汇合口,所以这里还诞生了一座县级市“同江市,”意思可能就是同一条江,所以通常把这里称之为“三江口。”

只有这里居住着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的“赫哲族,”他们靠着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捕鱼为生,在这里你永远能看到莺歌燕舞,“乌苏里船歌”就诞生在这里。

在三江口的上游坐落着一座号称为东方第一城的“佳木斯市,”这是一座在建国时就被确定为地级市的英雄城,曾经一度是合江省所在地,后期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就坐落在佳木斯市火车站对面,这一切都衬托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变革。

黑龙江游记地理知识(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三江平原)(2)

满洲国时期修建的火车站

六十年代的佳木斯市火车站在东北三省还是数得上的火车站,它是日本人设计建造的,通过这座火车站见证了日伪时期侵略者对佳木斯地区的统治和掠夺。

黑龙江游记地理知识(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三江平原)(3)

佳木斯市新建的火车站

这是佳木斯市新建的火车站,为了适应现代化要求,佳木斯火车站已经多功能运行,高铁直接连接哈尔滨,南面连接牡丹江市,几乎四通八达。

佳木斯市她地处三江平原,辐射欧亚大陆,与俄罗斯远东最大的城市哈巴罗夫斯克隔江相望。如果形容说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那佳木斯市就是这个基地的核心。

久居这里的人们生活特色非常明显,除了热情,奔放和好客以外,他们更加朴实坚强,更是喜欢他们自己的创造力好他们的生活方式。

黑龙江游记地理知识(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三江平原)(4)

青年人的欢歌笑语

二,家乡文化:方言如同外语

五十年代出生的我,记得第一次听父母督促我的就是赶紧“造”,知道在这里这个“造”是什么意思吗?翻译给你听:就是告诉你抓紧“吃”,怎么样,一个字就让你“蒙圈”!

对了,“蒙圈”这两个字朋友们肯定明白了他其中的意思,因为赵本山先生早就传播了,无需解释。

如果问路是这样的:问,俺找到郊区的车咋找不着?答:你哪嘎达的?真是迷糊,这都整不明白,然后手往一个方向指一下。

翻译成普通话:同志,问一下,去郊区的车在哪里坐?答:你是哪里人?外地的吧?然后确定一下位置告诉对方,在这里。

黑龙江游记地理知识(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三江平原)(5)

如果有内急的就会这样问:猫楼在哪?这是在问厕所在哪里的意思。

参加工作在生产建设兵团,学会了喝酒,每当大家凑到一起的时候,几粒花生米也要喝点酒,都会一致同声说:来,整几口,这就是喝酒的意思。整,整,整,就是喝,喝,喝!

跑得快叫跑的“嗷嗷嗷”的,追,不叫追,叫“撵。”努力不叫努力,叫“使劲。”参加婚礼的份子钱叫“赶礼。”然后就可劲“造”吧!

黑龙江游记地理知识(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三江平原)(6)

东北方言一部分翻译

有机会你来到农村,一定会看到小伙子用手拍一下小媳妇的屁股,哈哈一笑跑了,然后小媳妇一句“滚犊子”拉倒,因为小伙子管小媳妇叫一声嫂子,这是可以的。

黑龙江游记地理知识(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三江平原)(7)

如果你初次来到我的家乡,有人要问你“咋整啊?”这不是骂人,也不是侮辱性的语言,这是问你这事怎么办,是在寻求你的帮助的意思。

比如:憋屈,就是心里不愉快说不出来。埋了吧汰:太脏,麻溜滴:快点。长得不好看:磕碜。为啥:拥护啥。等等。

这些东北方言在我自己看来有时候觉得非常土,可是细嚼慢咽以后觉得这里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感觉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山海关以内的人们几乎同化这种方言,可是近期发现长江以南地区的人们似乎喜欢上了这种奇特的东北文化,感觉东北方言,特别是黑龙江方言里无形当中带着笑料。

当然:我说的这些方言大多存在于上世纪历史年代左右,不过如今依然流行。

黑龙江游记地理知识(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三江平原)(8)

北方冬季的生活

三,家乡的饮食特色:

刚刚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那会是六十年代末,那时候哪有“菜”呀,都是土豆片,土豆丝算是高档菜品,白菜片炒土豆片,炖豆角是季节性的菜,主食几乎就是大碴子粥和玉米面大饼子。

我们那时候在兵团每一个星期还有一顿猪肉可吃。城市吃供应粮,大米和面粉定量供应,其中包括黄豆食用油都要定量供应。

如果在农村可苦了,平常人家就是大碴子粥,能吃上最流行的大葱蘸大酱,那就是好生活啦!

黑龙江游记地理知识(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三江平原)(9)

东北的姑娘更阳光

说起来大酱,这是东北农村必须具备的佐料,其中包括城市也离不开这东西。大酱的制作讲究方法,不是随便就可以制作,很麻烦的一个制作过程。

下大酱要用一个大缸,为什么必须要放在外面?因为大酱缸需要一定的阳光和热度,但是最怕的就是雨水进入,如果一旦进入雨水这大酱就坏了。

大酱的味道每家都不同,虽然同样一道工序,一样的原料,但是没有一样的味道。如果你是地道的东北人一定离不开东北大葱蘸大酱这道菜。

黑龙江游记地理知识(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三江平原)(10)

大酱制作的一道工序

前些日子我去汤原县,朋友们招待的就是地道的东北菜,首先是“辣椒油”,看这颜色就有食欲,然后是东北的家常凉菜,山野菜炒鸡蛋,还有尖椒干豆腐,满满的回忆。

黑龙江游记地理知识(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三江平原)(11)

东北家常凉菜

这个就是地道的东北“家常凉菜”,还有现炸的辣椒油,在吃的之前进行搅拌均匀,一定会勾起你的胃口,使你食欲大增。

黑龙江游记地理知识(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三江平原)(12)

尖椒干豆腐是东北特色菜

这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几个菜品,如果按照我说的,等菜上齐了一定会说:来吧,整一口!这就是典型的东北饮食文化。

当然你一定听说过猪肉炖粉条子这个菜,实际上猪肉炖粉条子只是其中的一个杀猪菜,还有就川白肉,有一点,如果不加猪血肠一定不是正宗。

记得那时候的佳木斯,因为我出生在佳木斯市,所以只能按照佳木斯市地区的风俗来描述。我们盼望的就是“阳历年”(元旦)因为在这个时候就要杀猪宰羊了!

黑龙江游记地理知识(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三江平原)(13)

东北春节的饺子是离不开的

阳历年是给有正事的人家过的,因为按照风俗每年的年初要养两头小猪仔,过了将近十个月就是阳历年,这猪也达到了近200斤,而且冬季也好存放,吃到正月十五没问题。

杀猪的时刻要请亲朋好友吃上一顿,这时候就看到了川白肉和猪血肠,太好吃了,忘不掉。

小时候盼阳历年,过了阳历年就是腊八,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因为过了腊八马上就过年了(春节)。

无论是城里还是农村都一样,春节过后还有正月十五,过了正月十五还有二月二龙抬头,因为龙抬头这个日子又可以吃一顿猪头肉啦!

黑龙江游记地理知识(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三江平原)(14)

东北春节这顿饭非常丰盛

当然,二月二龙抬头吃完猪头肉就预示着这一年的忙碌已经开始,在东北的春季显得是那么的重要,其实城市也一样,开始了新的一年奋斗。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眨眼间五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佳木斯已经是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的情景很难找到,剩下的只是回忆。

说到这,似乎很留恋那时候的时光,因为觉得那时候的人似乎比较直白和一种互助精神,更感觉那时候吃一顿猪肉是那么香,后来总结一下:原来是现在的生活提高了。

黑龙江游记地理知识(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三江平原)(15)

请关注头条号作者:日尧居,欢迎网友与我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