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岁月的年华里,我“逃离”过一些地方。每一次离开,总会有不同的心境,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一段记忆......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这几天休闲时光,看了拿奖拿到手软的朴赞郁执导的韩国电影《分手的决心》。戏里汤唯引述孔夫子的这段话。电影故事以峭壁悬崖开场,以海涛怒涨结尾,高山成谋杀现场,大海是自毁舞台。汤唯的角色为孔子的话注解:“我不是仁者,我喜欢海。”
剧情大致意思是:在山区调查一起谋杀案的海俊(朴海日 饰)遇到了死者的妻子瑞莱(汤唯 饰)。“我担心他没有从山上回来,以为他最终可能会死。”瑞莱对丈夫的死没有表现出任何激动的迹象,并且她的行为与悲伤的亲戚大相径庭,警方认为她就是嫌疑人。当海俊审问和监视瑞莱时,他意识到他正在逐渐对她产生兴 趣。与此同时,尽管被指控犯罪,但瑞莱开始对海俊采取大胆的行动。一个隐瞒真相的嫌疑人。同时想要怀疑嫌疑人的侦探。他们有了分手的决定。
在中华文化的语境中,山静态稳重,水灵动多变,仁者喜欢山,好静,智者喜欢水,好动。说故事手法高明有赖剧本的文化深度,导演朴赞郁利用山海的文化意象丰富了老土的爱情悬疑片。电影结局壮烈如此震撼、喜欢水也像水般活泼危险的女主角如此讨喜,一切近情近理。21世纪是水瓶座时代,乐水的观众会比乐山的多很多。
我的“山水观”和迷信星座的精神一脉相承——美好的心向往之,不好的海马体倾向屏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古人吟诵咏叹、著书立说,至今仍经得起乱世的考验、信仰的筛检。
若非生死悠关非选不可,我会选择乐山。不过,我不是仁者,只是相信“欺山莫欺水”。山难电影看了不少,但是全部加起来都不及一部《泰坦尼克号》让我活埋在过往记忆里,游泳池池底挣扎上游的阴影张牙舞爪,偶尔闪过心底,自己吓自己。
这些年的行山体验,一而再地让我相信山的宽容、慈爱、温暖。
虽然试过行山,一上一下,有时累得脚趾头都不是自己的,有时膝盖像要送厂保养了,屡挫屡试,山中感官体验太迷人,登高心理建设层层加固,每回下山后有感山中半日世上千年,上山的我战胜了山下的我,下山的我又越过了山上的我。
新冠疫情前的一年也是腊月,笔者曾到台北,我第一次走阳明山鞍部、擎天岗。老天给脸,好天气如期赴约,早晨冬日温煦,搭配一阵阵冷冽清风,神清气爽。我和朋友搭公车到阳明山公车总站,想先到游客中心询问登山情报,循着山径路标指引,我们一不小心预先热身,走了一段山路,山间晨光如洗,把岩缝石阶的青苔照得翠绿剔透,风吹起竹林唰唰起舞。直觉告诉我,这一天阳明山欢迎我们入山深呼吸。
于是,把看过的巴士行车路线搁置脑后,乘搭行走山间的迷你巴士。原打算这一天走三个景点,却错过在竹子湖附近的车站下车,直奔计划的第二站鞍部。
我们从鞍部登山口上大屯山。在山脚遇到一名一副轻便登山装备的大哥,他说:“你们要走石阶,不走车道,你们很勇敢。”
我们没有携带行山杖,穿的是旧球鞋,不是登山靴。平时缺乏锻炼的我心想,早出发时间大把,有石阶,爬也爬得上去。
从鞍部登山口起登大屯山主峰约1.6公里,海拔距离约270公尺,山长距离和平地距离不是同等概念,我用少过三小时轻松走完麦里芝蓄水池12公里树林步道,富士山第五站到第七站不到5公里,则用了半天。
鞍部坡度约30%,石阶步道保养得很好,但高低错落很磨脚力,难怪官网介绍这个步道有难度,吸引我押注的是句子后段“但一切都是值得的”。每隔一段路程右边都会有路程标识,像是鼓励登山者,登顶在望,继续加油。
步道是在日治时代森林防山线的基础上改建,两旁种植了比人还高的箭竹,走到一半路程时,已习惯时不时大风吹怒涛卷竹箭,一派呼朋唤友要开打的声势,身前身后风景如幻,十分武侠意境,走得上气不接下气,仍忍不住漏气也要哼起儿时学的第一首武侠剧主题曲“独自在山坡/高处未算高/命运在冷笑/暗示前无路/浮云游身边/发出警告/我高视阔步……”
少过90分钟,我们抵达大屯山主峰。中午时分没有大屯夕阳,云雾萦绕,也看不清大屯云海;山峦起伏,远处的淡水河宛如巨人散开的衣带隐隐若现。四肢充分劳动后,美景配午餐,仅三文治和清水已让人感念健康活着的恩典。
下山往擎天岗路上,谈到还会再攀一次鞍部石阶吗?第一次登是勇敢,同一座山再登是憨居。人生有涯,挑战没有体验过的高山,闯荡未知的山径,好奇心和胆识才养得肥壮。倒是擎天岗会再访,二游待续。
智者乐水,因为水是清透、灵动的吧?我不敢自诩为智者,但我确确实实乐水。
笔者曾在大连星海湾,我看到了黄昏时分的海水。夕阳的照耀下,海水如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金铂,闪着眩目的金光。这金铂无限地漫展,延伸到遥远的海平线,连天色也被映照得泛着金光了。一阵微风吹来,海水漾起细浪,便有一条条金丝在闪动,如一条条长长的金项链。细小的浪花则幻做点点金星,一眨一眨调皮地闪烁,如镶嵌在金项链上的亮宝石。我被眼前的景色摄住了心魄,呆呆地望着。现代一些画家欲创造奇迹,在辽阔的草原上作画,在浩瀚的沙漠上作画,可哪一幅能比得了大海的杰作啊。只有无边无际的大海,才能创作出如此巨大、梦幻般的风景画。
在厦门鼓浪屿,我看到的大海,那又是一番景象。远海,一些渔船在捕鱼,白帆点点,与天际的白云时断时连。近海,一些帆板在冲浪,三角形的各色彩帆在碧蓝的海中飘荡,好似各种彩色风筝在天空中轻飏。数十只海鸥在海边飞来飞去,时而俯冲,时而高翔,有如西洋古典绘画中插着白色翅膀的小天使。这是一幅画面异常生动、活泼的油画啊!我感受到大海不只有沉静的一面,也有灵动的一面。它可以像一个深沉睿智的年迈哲人陪人们静思,也可以像一个充满活力的阳光男孩欢快地与人们嬉戏。
每一种美都有独特的一面,繁花美在娇艳,杨柳美在轻柔,大海呢,美在壮阔。没有一种事物如大海一样壮阔。有着广阔心胸的诗人、哲人才能更深地认识、体味大海的壮阔美。1800年前,曹操来到辽东海边,遥望沧海,诵咏出《观沧海》的名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尽情歌颂大海的壮阔美。100多年前,林则徐面向大海,写下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名联,赞美大海的宽阔心胸。40多年前,*也观海赋诗:“大雨落幽燕,白浪涛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他没有直接歌颂大海的壮阔美,而人们从他的诗句中却深切地感受到大海的苍茫、壮阔。
“海纳百川”。条条江河都奔向大海。河流的美主要在它的流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孔子望着江河的流动,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江河在上游,迂回湍急,浪花飞溅,轰鸣不已,如野马在驰骋,如少年在狂奔。在云南虎跳峡,我看到那急促的江水如猛虎般呼喊跳跃,扑向阻挡它的礁石、峡口,势不可遏。那真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啊,“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我惊诧着,心脏怦怦跳动,流动的水竟有这般地雄劲,这般地狂猛,这般地刚烈!
到了下游,江河完全变了模样,舒缓了,平和了,静静流淌着、漫漶着……象穿着薄纱漫步沙滩的淑女,象晴空悠悠荡漾的白云,自在得很,悠闲得很。也许它知道渡过千难万险,就要回到大海母亲的怀抱了,所以这样心安,这样放松。我在南京燕子矶看到的江水就是这样的,这是一种让人安谧,让人轻松,让人和顺的美啊。我望着徐徐从容流过的江水,心旷神怡。
溪水的不同在清澈和纤秀。在杭州飞来峰,我看到汩汩流出的泉水,顺着山形逶迤流动。溪水清莹碧透,水流纤细如舞女的束带。如果江河是成熟的妇人,小溪就是尚带着乳香的小姑娘。她带娇含羞,在林间石缝悄悄滑过。捧起清澈的溪水洗把脸,顿时神清气爽。喝口溪水,清凉甘甜,堪比最优质的矿泉水。沿着溪流前行,忽闻“淙淙”清脆的声响,走近一看,溪流在此有几个迂回,便发出轻声的歌唱。这自然发出的声音是这样的悦耳,让人不能不驻足倾听,听了又不能不为之沉醉。
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就经常坐在林间石上聆听溪流的音响,并由此生发出诗情画意。他甚至为溪流声所醉,不忍离去了,有诗为证:“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仙李白描绘了庐山瀑布宏伟的气势。我在宁波雪窦山看到的瀑布要小一些。那瀑布如天上仙女在梳洗晶莹的头发,自上而下,逐渐散开,上面是一束,下面为千丝。落地时又化为云雾腾起,向四周弥漫,好像仙女在施行魔术,将银发幻化,自身也随云雾飘逸了。看着这迷人的仙境,我很想上去抚摸一下仙女的银发。可那水雾迷蒙蔽目,水霰又如雨水般湿漉,使人难以靠近,只好望瀑兴叹了。水仪态万千,水清透甘冽,水鲜活可人,岂止智者,每一个人都会喜水,乐水的。
陶渊明的一生是与山水结缘的一生,单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五首》其一)这十个字,我们便可感知回归自然是与他的人生追求相契合的。“爱丘山”的意思就是“爱自然”,“性本爱丘山”说明他的骨子里存有着亲近自然的因素。他渴望并在后二十年完全生活在大自然中,已融成大自然的一员,他不再是山水的旁观者、欣赏者,更不是占有者,山水早已自然而然地存在于他的喜怒哀乐里。
虽然曾经“误落尘网中”(同上),还“一去三十年”(同上),但就像羁鸟恋着旧林,池鱼思着故渊,他“目倦川涂异”(《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无时或忘地“心念山泽居”(同上),最后“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向往山水的心被彻底放飞,即使面对死亡,他也可以高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拟挽歌词三首》其三)从他的诗句中,我们或多或少可以领略到诗人对山水的喜爱和眷恋。那些山,那些泽(水),以及山泽间的动物和植物,都充满着一种非凡的魅力,诱惑着他走近。“山泽久见招”(《和刘柴桑》)--山泽哪里会真的招呼人,只因为诗人心思归隐,在山水情结的作祟下,他才会觉得山水见招。
这是情结与实物之间的通感。也正因为诗人“性本爱丘山”,拥有着妙造自然的山水情怀,所以别人都瞧不上眼的山野景观在他笔下却显得格外亲切,他的诗歌才能任怀得意,营造出一种属于山水独有的意境。
《省试湘灵鼓瑟》 唐▪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更多文章请您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鹰瞳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