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最为微妙,也是最难了解的,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君子之交淡如水前两句?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君子之交淡如水前两句(君子之交淡若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前两句

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最为微妙,也是最难了解的。

谈到人际交往,有句话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叫做: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这句话其实出自《庄子·山木》篇,讲的却是孔子的故事。

可见古代圣贤,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相当留意。

庄子借孔子的故事,想要说明什么呢?

1 孔子很倒霉

这段故事不算长,读起来却很有意思:

孔子请教子桑雽说:

“我两次被鲁国驱逐出境,在宋国树下讲学,连树都被砍掉,在卫国的行迹被人消除,在商、周之地都没有出路,在陈国与蔡国之间又受到围困。

我遭遇这么多灾难,亲戚故旧日渐疏远,弟子朋友日渐离散,为什么会这样呢?”

孔子向子桑雽请教,为什么自己遭遇这么多困境?

我们知道,孔子曾经两次被鲁国驱逐出境。

第一次,是鲁昭公被驱逐到齐国,那时孔子三十五岁,也跟着昭公到了齐国,所以孔子年轻时在齐国待过两年。

但齐景公不敢用他,因为齐国的宰相晏婴,也就是有名的晏子,反对这件事。

最后齐景公对孔子说:“我老了,没办法用你。”

孔子才离开齐国。

第二次,是鲁定公时,孔子五十五岁,虽然做了官,但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最后离开了鲁国。

2 树都被砍了

“伐树于宋”这一段经历,真是有点惊险了。

《论语》中曾经谈到与此相关的一段:

桓魋是宋国的司马,孔子批评过他,孔子跟学生在宋国边境一棵大树下讲学,桓魋知道后,带兵来追杀。

孔子接获通报后,立刻带着学生跑出宋国国境。

桓魋追不上,一气之下就把这棵大树砍掉。

而“削迹于卫”,是说当年孔子和弟子们在卫国时,他们的行迹被人消除,不准提起。

为什么?

因为当时卫国国内正在政治斗争,孔子既不帮南子这个夫人派,也不帮王孙贾这个大臣派。

两边都不帮,两边都得罪,所以最后他在卫国的行迹大家都不愿意谈。

“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是指孔子一行人在商、周之地都没有出路,在陈国和蔡国边境受到围困。

商代表宋国,因为商朝的子孙封在宋国;周代表周朝,卫国、鲁国都属于周,所以讲成商周。

陈蔡之围更是危急万分,这段故事也是非常有名的。

以上这些例子皆说明,孔子的遭遇不太理想。

3 高人讲故事

孔子遭遇这么多危险、困境,“亲戚故旧日渐疏远,弟子朋友日渐离散”,所以要请教高人,为什么会这样呢?

子桑雽回答说:“你难道没有听过假国人逃亡的故事吗?林回舍弃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逃走。

有人问他:‘你是考虑财货吗?婴儿的财货很少;你是考虑拖累吗?婴儿的拖累很多。

舍弃千金璧玉,背着婴儿逃难,为什么呢?’

林回说:‘那是以利益结合,这是以本性相连。’

以利益结合的,碰到穷困祸患就会互相抛弃;以本性相连的,碰到穷困祸患就会互相收容。

互相收容与互相抛弃,两者差得太远了。”

4 要财货还是要孩子

在庄子笔下,孔子一再谈到自己的患难,可见道家有鉴于此,深深引以为戒。

子桑雽这位高人怎么回答孔子的呢?

他举了一个例子:要财货还是要孩子。

林回舍弃价值千金的璧玉不要,却背着婴儿逃跑。

婴儿每天要喝奶,照顾起来很累的。

林回的回答很能代表道家的特色:

以利益结合的,碰到穷困祸患就会互相抛弃。也就是即使再有钱,逃难时钱保不了你。

而孩子是自己的,是本性相连的,碰到穷困祸患时,就会互相收容。

说白了,父母现在养孩子很累,老了就有依靠。

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了。

如果孩子教育好,到老年的时候,子女是很可靠;

但也不要忘记,要是没教育好,小孩不能自立,变成啃老族,那父母老了就很惨了。

5 更重要的下一句

接着,子桑雽说了一句话: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意思是说,君子之间的交往平淡得像水一样,小人之间的交往甜蜜得像酒一样。

这句话从此流传开来,变成人与人交往的一句格言。

好像两个人平淡如水地交往,就是君子风范;倘若两人交往过于密切,就是小人行径。

实际上,我们忽略了后面更重要的一句话:

子桑雽接着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意思是,君子平淡而能相亲,小人甜蜜而易断绝。不因利益而结合的,就不会因利益而分离。

可见关键点并不在于“平淡”或者“甜蜜”,而在于你是出于什么目的与人交往。

庄子一句话点题:

不因利益而结合的,就不会因利益而分离。

与人交往时,最重要是辨明目的。

你们交往究竟是为了什么?

倘若是为了利益,利尽则散;

如果是出于真诚的心意,依顺内在的本性,则可以长久。

所以,世界上没有谁和谁的关系会越来越好,抱持真诚,把握分寸,才是长久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