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禅(为何古代帝王封禅泰山)(1)

导读: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不明真相,因此产生原始崇拜,特别是在恐惧的状态下,对日月山川、风雨雷电更是敬畏有加,于是“祭天告地”也就应运而生,从最开始的郊野之祭,逐渐发展到对名山大川的祭祀,而对名山大川的祭祀则以“泰山封禅”最具代表。

到了封建社会,封禅活动成为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

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梁父或云云等小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

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禅(为何古代帝王封禅泰山)(2)

泰山之高

《孟子·尽心上》记载: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说的就是泰山之高,站在其上天地景物可一览无余!

现代社会,拥有准确科学的测量科技,大家都知道中国五大名山中,泰山并不是最高山,为何古人的意识里认为泰山是最高的呢?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泰山的特殊位置,泰山是中国东部地区最高的山,中原地区目测泰山最高(古时没有准确地测量工具)。

2、泰山地处黄河流域下游,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一带在远古相对比较发达,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因为是先民的集中地,潜意识的认知‘山高不可及于泰山’,众口铄金,后来就都认为泰山是最高的山。

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禅(为何古代帝王封禅泰山)(3)

为何封禅

《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 ,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所以封禅活动实质上是强调君权神授的手段。

中国古代帝王为加强自己的统治,不约而同的向百姓宣传“君权天授”的理念,为了使这种思想深入人心,便有了封椫泰山的活动,封建统治者的这种行为让泰山在人们心中的神山地位进一步强化,随后成为每代帝王一生最为向往去做的大事之一。

孔子曾登泰山,考察封禅制度。泰山处于我国东部,称东岳。在原始宗教信仰中,东方主生,所以泰山主生死交代,后来又扩大为帝王朝代的“禅代”之意。历代帝王在改朝换代,并致太平以后,都要封禅泰山,以示受命于天,四海率从。

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禅(为何古代帝王封禅泰山)(4)

封禅渊源

《 史记·封禅书》:“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 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在远古时期夏商周三代,已有在泰山封禅的传说。《史记·封禅书》载有春秋时期齐相管仲论 封禅一段话,说齐桓公称霸后想行封禅之祀,管仲反对,认为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的有七十二代帝王,著名的有无怀氏、伏羲、神农氏、炎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等十二个,都是受天命之后才举行封禅仪式的。

他们那时候封禅,有嘉禾生出,凤凰来仪等等祥瑞不召而至。桓公自知没这么大的福气,只好放弃了封禅的妄想。不过先秦时代如何举行封禅之礼,由于缺乏史料其具体情况已无从考究。

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禅(为何古代帝王封禅泰山)(5)

历史上的封禅

自秦始皇帝开始到清王朝的覆灭,贯穿中国整个封建王朝时代,就先后有6位帝王亲自封禅,7位皇帝只祭祀未封禅,另外有24位帝王派遣官员祭祀共计72次。

“泰山安,四海皆平”本着这种想法,中国的帝王们前仆后继的祭祀泰山,一是宣誓皇权正统性,二是表明自己的功绩,好名垂千古。

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禅(为何古代帝王封禅泰山)(6)

1、秦始皇帝

公元前219年,始皇帝巡行东方,召集齐鲁的儒生稽考封禅礼仪,众儒诸说不一。始皇帝遂自定礼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阳登山。在岱顶行登封之礼,并立石颂德。自泰山之阴下山,行降禅礼于梁父山。

2、汉武帝(西汉)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率群臣东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顶立石以记。之后,东巡海上。不久,返至泰山,自定封禅礼仪:至梁父山礼祠“地主”神;其后举行封祀礼,在山下东方建封坛,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书;行封祀礼之后,武帝独与侍中奉车子侯登泰山,行登封礼;第二天自岱阴下,按祭后土的礼仪,禅泰山东北麓的肃然山。

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禅(为何古代帝王封禅泰山)(7)

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贺,并改年号元鼎为元封,割泰山前嬴、博二县奉祀泰山,名为奉高县。此后,汉武帝又曾五次来泰山举行封禅仪式。

3、汉光武帝(东汉)

公元56年,光武帝率群臣至奉高,遣派役夫近2000人整修山道,驺骑3000余人在登封台上垒 方石。之后开始斋戒,并在泰山下东南方燔柴祭天。礼毕,乘辇登山,至岱顶少憩后更衣行封礼。二十五日禅梁父山,改年号为建武中元。

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禅(为何古代帝王封禅泰山)(8)

4、唐高宗

公元665年,唐高宗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武后率内外命妇,从东都紫微城出发,封禅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 、波斯、天竺、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

高宗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处建圆丘祀坛,上面装饰五色土,号“封祀坛”;在山顶筑坛,广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号“登封坛 ";在社首山筑八角方坛,号“降禅坛”。

次年正月高宗首先在山下“封祀坛”祀天;次日登岱顶,封玉策于“登封坛”;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禅坛”祭地神,高宗行初献礼毕,武后升坛亚献。封禅结束后在朝觐坛接受群臣朝贺,下诏立“登封 ”、“降禅”、“朝觐”三碑,称封祀坛为“舞鹤台”、登封坛为“万岁台”、降禅坛为“景云台”,改元乾封,改奉高县为乾封县。

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禅(为何古代帝王封禅泰山)(9)

5、唐玄宗

公元726年,唐玄宗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使,从东都紫微城出发,至泰山封禅。封禅礼沿袭乾封旧制。玄宗亲自撰书《纪泰山铬》,勒于岱顶大观峰。

6、宋真宗

公元1008年,宋真宗自汴京出发,千乘万骑,东封泰山。改乾封县为奉符县;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

宋真宗之后,帝王来泰山只举行祭祀仪式,因自觉功绩不够,不再进行封禅。

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禅(为何古代帝王封禅泰山)(10)

封禅的资格

因为封禅泰山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和至高荣誉,而且只有在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是久乱之后,致使天下一统、太平盛世,才可以封禅天地,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拥有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的荣誉。

因此古代帝王想获得封禅泰山的资格还是不容易的,像历史上的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清康熙、乾隆都是觉得自己功绩不够或是劳民伤财而没有封禅。

在以往6个封禅帝王中,因为功绩不够,硬是拉下脸皮非要做此事而被后世嘲笑的皇帝就是宋真宗,据传还有一段相当有趣的典故:

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禅(为何古代帝王封禅泰山)(11)

澶渊之盟签订后,宋真宗赵恒认为这是一桩值得自豪的功业,大臣王钦若善于察言观色、逢迎邀宠,他看出赵恒既好大喜功,又害怕战争,于是建议赵恒举行封禅大礼。遂采用天书和符瑞 之说蛊惑朝野,并赐宰相王旦一酒樽珍珠以封其口,演绎了一场彻彻底底的闹剧,真宗沉溺于 封禅之事,并广建宫观,劳民伤财。

《宋史·真宗纪》评说天书封祀是“一国君臣如病狂”。明代李贽对此的看法是:“堂堂君臣,为此魑魅魍魉之事,可笑,可叹!”

结语:历史上自我感觉良好的帝王为使自己在百姓心中树立一座“明君”的丰碑,便异常渴望在泰山举行封禅祭天大典,一方面是为了记录自己的丰功伟绩,塑造自己的光辉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瞻仰一下前代贤名君王的英雄气概,从而达到激励自己的目的。

参考资料:《孟子·尽心上》、《史记·封禅书》、《五经通义》、《旧唐史》、《宋史·真宗纪》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