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日,会善寺被列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会善寺——位于登封市城北6公里,嵩山南麓积翠峰下,与少林寺、法王寺、嵩岳寺,并称嵩山四大寺院

2001年06月25日,会善寺作为元至清时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门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会善寺-)(1)

会善寺概况

会善寺的前身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一所离宫(471——499年)。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建闲居寺,僧众达千人,殿宇千间。隋文帝开皇年间,赐名会善寺。

法门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会善寺-)(2)

法门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会善寺-)(3)

唐代会善寺又进行了大规模增修,建造了琉璃戒坛和窣堵波式宝塔。武则天游嵩山至会善寺时,拜道安禅师为国师,赐名安国寺。

法门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会善寺-)(4)

五代后梁时,会善寺曾一度废毁,宋太祖开皇年间再次重修佛殿,赐名嵩岳琉璃戒坛大会善寺。元、明、清均有整修,但规模逐渐缩小,现在寺院的范围,包括常住院、戒坛遗址、古塔以及寺内碑碣、造像等文物。

会善寺建筑

照壁

积翠峰极目远眺,高不及诸峰一半,形似佛教经幢的幢顶,古谓"积翠幢盖"。峰下就是著名的会善寺,寺前有天中山照壁。

法门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会善寺-)(5)

法门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会善寺-)(6)

“天中山”题记,正书,字径约53厘米,为唐代颜真卿书法,体现了"雄浑刚健"的特点。

山门

会善寺山门面阔5间,进深3间,硬山小灰瓦顶,中3间砌券门,明间门券上嵌长方形横匾书“会善寺”3字。

法门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会善寺-)(7)

法门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会善寺-)(8)

山门东西两侧各建单间硬山造掖门,后有大雄宝殿,月台上有明成化七年(1471年)铁钟1口,高1米余、重650公斤。

法门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会善寺-)(9)

法门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会善寺-)(10)

会善寺大殿

大殿 是嵩山仅存的元代建构殿宇。

附属文物有4座清代砖塔及大量石刻,

其中琉璃戒坛和两座阁楼式砖塔尤具价值。

其散存的东魏,北齐时期石刻造像,

唐、明、清代碑碣33品(件),

以及明代铁钟等文物,

亦有较高的艺术、书法与史料价值。

法门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会善寺-)(11)

法门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会善寺-)(12)

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筒瓦顶,出檐深远,斗拱硕大,造型朴实。檐下有硕大斗拱,为五铺作重拱双下昂。殿内减柱造,梁架为四椽栿劄牵,用三柱。创建于元代,后多次重修。现殿内木架及檐下斗拱均为元代遗物。

法门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会善寺-)(13)

▲会善寺大殿内梁架

法门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会善寺-)(14)

▲会善寺大殿转角辅作

其中,大殿角梁的后尾嵌入殿角下的垂柱上面,而不是和相邻的斗拱后尾相互交叉;梁架带有宋代月梁的做法,但表面雕饰粗糙;檩、柱也有同样特点;殿内作减柱造,即当心间减前金柱两根,次间减后金柱两根。这些均反映了元代建筑技术的重要特征,故在建筑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楼阁式砖塔 是嵩山地区塔类建筑中仅有的建筑类型,造型别致,甚至美观,有较高的建筑艺术研究价值。

法门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会善寺-)(15)

戒坛 在寺西的山坡上,原有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和尚及其弟子元同所建的戒坛一座,因系琉璃砖建筑,故为“琉璃戒坛”,坛毁于五代后梁初年,今仅存石柱两根,柱外雕刻有天王神像,柱础雕刻鬼怪神兽、山水图案、坛内置五佛塑像,故名“五佛正思维戒坛”。

法门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会善寺-)(16)

碑刻 寺内现存东魏至清历代碑刻二十四通,主要有东魏《中岳嵩阳寺碑》、北齐《会善寺碑》、唐《道安禅师碑》、《会善寺戒坛记》等,具有重要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

唐大历二年所立敕牒戒碑碑文

法门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会善寺-)(17)

戒坛东侧的《唐代宗敕牒戒碑》刻立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正面刻书除奉敕牒文外,还雕有佛龛两层,碑阴是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年)刻立的会善寺戒坛记碑,陆长源撰文,陆郢八分行书并篆额,堪称墨宝。

法门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会善寺-)(18)

寺内遗存的《中岳嵩阳寺碑》为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年)刻立。碑首雕有六条盘龙和佛像,龙爪扭结成一个拱彤龛,龛内浮雕独佛一座。碑南面雕佛象12层,上11层各为8佛,唯最下一层为6佛,共94佛。碑北面上半部神龛正中,雕有一大佛象,周围是数尊小佛,额下左右有飞翔的小飞天,肌肤丰满,翔姿坦然。碑侧浮雕图案,规制齐褴。整座碑雕工之精、线条之美以及布局结构之匀称,为嵩山古代石刻中所罕见。

净藏禅师塔

净藏禅师塔建在寺西约半里许的山坡上,为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所建。平面八角,仿木砖泥结构亭阁式建筑。塔三层高约10米,周长16米余,塔身雕有人字斗拱和塔铭一方,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八角形砖塔。工艺精细,造型别致,在建筑史上有重要研究价值。

法门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会善寺-)(19)

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略》中称:“净藏禅师塔非常真实地反映了唐代仿木结构建筑,给研究人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