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在肾功能上有什么表现(再谈肾病肾脏及其功能)(1)

文/莫比富momo

再谈肾病,肾脏及其功能?<基础一>

每每看到三五年还被肾病困扰的人们,到处求医问药,寻找名医偏方,都末见好转,都有一种则隐怜悯之心。肾病连累的不是一个人,往往是一个家庭,长达三五年,七八年来的操心,与不安。

这是一份身心的消耗与折磨, 那一种无奈,心酸,很少有人能够明白,理解。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认识一下肾脏这个器官,这个医学上都闻之害怕的疾病。

<一>

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名词:

泌尿系统是什么?

泌尿系统是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肾是泌尿系统性执行排泄功能的中心器官,可过滤并净化血液,将代谢废物溶解在尿中,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达到一定量后,再经尿道排出体外。

肾脏并非是身体的唯一排泄器官,肝生成和分泌胆汁,肺吸出二氧化碳,皮肤分泌物汗液等都参与排泄功能。

泌尿是什么意思?

是指机体通过形成尿来溶解并排泄代谢废物的过程。

排泄是什么意思?

是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和多余物质向体外清除的过程。

<二>

关于肾脏器官?

肾脏是实质性的器官,外形形似蚕豆,表面光滑,左右各一个。肾位于腹膜后间隙内,分别位于脊柱两侧,紧贴腹后壁。两肾上端有肾上腺。每个肾脏长10~12厘米,宽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左右。

肾脏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肾脏完状切面,肾实质,可分为肾皮质和肾髓质两部分。

肾皮质的特点:富含微血管,毛细血管。

肾髓质的特点:血管较小,由15-20个肾锥体构成,2-3个肾锥体就合成一个肾乳头。肾乳头有许多乳头孔,肾生成的尿液由乳头孔流入肾小盏内。

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每个肾有2-3个肾大盏,再集合成一个前后扁平,略呈漏斗状的肾孟。肾孟出肾门后,向下弯行,逐渐变细移行为输尿管。

<三>

肾脏的微结构是怎样的?

肾单位与集合管是肾功能的最基本结构单元。人两个肾平均共有200万肾单位。

肾单位有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介于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之间。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体后,先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随后毛细血管网又汇合形成出球小动脉离开肾小体。

集合管是由皮质一直延伸到经质深部,沿途许多肾单位的远曲小管与其相连。集事管不属于某个肾单位,但功能上实际是各肾单位的延续,也参与尿生成过程。集合管近端与远曲小管末端相连,最后汇入肾乳头,开口于肾盏。

肾炎在肾功能上有什么表现(再谈肾病肾脏及其功能)(2)

<四>

了解肾的血液循环特点?

肾血管循环的特征与尿生成的过程密切相关,肾血流量的调节对于安静时尿生成的相对稳定,及紧急情况下血流的重现分配都有有重要的意义。

特点:

A:肾循环血流量极为丰富。正常成人两肾的总重量约300克,不足体重的0.5%。但安静时两肾的总血流量却占心输出量的20-25%,高达约1200ml/min.

B:肾血流分布不均匀,94%在肾皮质,5-6%在外髓,内髓仅1%。通常说的肾血流量是指肾皮质的血流量。

C:存在两级毛细血管肉。在肾内血液循环中分别形成:肾小球毛血管网,和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这二级毛细血管网的功能有不同的意义。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压较高,有利于肾小球过滤血浆;而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的血压较低,有利于肾小管上皮重吸收小管液的成分。

D:血液相对稳定。正常时,当动脉血压在80-180 mmH g范围波动时,肾血流量能保持相对的稳定,其意义在于使肾小球滤过率及尿生成相对稳定。

当血压低于80,高于180时,肾血流量则随之成比列地变化。特别是低于60mmHg 时,肾血流量急剧减少甚至可导致无尿。

<五>

知道肾血流量的调节情况?

肾血流量的调节涉及自身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

肾交感神经支配肾动脉,龙其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肾交感神经兴奋时引起肾血管收缩使肾血量减少。

在体液调节方面: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等,能引起肾血管收缩,便血流量减少。而前列腺素,NO和绶激肽等能引起肾血管舒张,使肾血流增加。

通常,当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主要依靠自身调节来保持血流量和尿生成的相对稳定。

而在紧急情况下,则可因交流神经的过度兴奋,以及缩血管物质的增加,而减少肾血流量,发生血流的重现分配,以保障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此时,肾因为缺血,正常生理功能将受到影响。

肾炎在肾功能上有什么表现(再谈肾病肾脏及其功能)(3)

<六>

了解尿的生成过程?

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过滤,肾小管集合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三个环节。由肾球滤过的液体为原尿。

原尿流到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许多成分被上皮细胞部分或全部重新吸收回血液。同时也交一些物质分泌到小管液中去。肾最终排出的液体称为终尿。

关于尿量?

正常尿量: 人体每天的排尿量与其摄入水量和其它途径丢失的水量(如出汗)相关。一般而言,正常成人的排尿量约为1—2升/天,平均为1.5升/天。

多尿: 尿量维持在2.5L升/天的的为多尿。

少尿: 在0.5—0.5升/天之间的为少尿。

无尿: 少于0.1升/天的为无尿。

三种情况都属于异常。

固体废物: 成人每天约可产生35克固体代谢终产物,至少需0.5升/天尿量才能排出体外。

所以少尿或无尿时,会由于体内代谢终产物的积聚而严重扰乱内环境的稳态,而多尿则会导致体液丢失,破坏体内水平衡。

<七>

关于尿的理化性质?

尿液中95-97%为水分,其余为固体物质,尿中的固体物质以电解质和非常蛋白氮为主,几乎无葡萄糖,蛋白质。

尿PH值: 尿液的PH值在5—8之间变动,主要取决于食物质成分,素食者尿偏碱性,荤食者多偏酸性。

尿着色:正常尿为淡黄色,这是由于其中含有血红素的代谢产物尿胆原的缘故,饮水多时尿被稀释,其颜色变浅,饮水少时尿被浓缩,其颜色变深。

肾炎在肾功能上有什么表现(再谈肾病肾脏及其功能)(4)

<八>

了解肾小球的过滤功能?

肾小球的过滤过功能是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部分水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X形成原尿的过程。

原尿中除了基本不含蛋白质之外,其它各种成分的浓度都与血浆基本相同。原尿的参透压和酸碱度也与血浆的基本相似。所以原尿就是血浆的超滤液。所以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很像用衬有滤纸的漏斗过滤液体。

肾炎在肾功能上有什么表现(再谈肾病肾脏及其功能)(5)

<九>

知道肾小球滤膜状况?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不允许血浆蛋白质通过,因而尿中基本上无蛋白出现。当炎症,中毒,缺氧等等病理因素,造成滤过膜损伤时,便会由于血浆蛋白的大量滤过,导致尿蛋白的发生。

肾小球的滤过率也与滤过膜的有效滤过面积成正比。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炎性肿胀,引导起管腔狭窄或闭塞,结果导致有效滤过面积减少,使肾小球过渡率减少,出现少尿或无尿。

<十>

关于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经肾小球形成的原尿,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在压力差的推动下,由近端小管流经肾小管各段,最终在集合管内形成终尿,进入肾孟。

重吸收是指肾小管和集合管将小管液中的物质重新转运回血液的过程。肾小球滤过所形成的原尿可达180升/天,而人的排尿量则只有1-2升/天,这说明由肾小球滤过的液体99%以上都被重吸收了。

肾小管与集合管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基本被重吸收。

水和无机盐则绝大部分被重吸收,如水,Na 和CL 的重吸收率都为99%,而尿素的重吸收率约为45%,尿酸约为79%,只有部分被吸收。

而肌酐则完全不被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通过有选择性的重吸收,可起到加收保留有用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和过过剩物质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