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升本考点:

01选择1'x20 02填空1'x20 03简答 4道

04案例分析1道理 05论述 10'x1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选择、填空、简答题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考点1:(选择、填空)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2)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3)

【考题链接】

(2011年)心理学是研究______发生、 发展规律的科学。

答案:【心理现象/心理活动】

(2012年)下列选项中, 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A. 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B. 情绪人格及其规律

C. 生理现象及其规律

D. 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精析】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答案:【D】

(2021年)心理学是研究____及其规律的科学。

答案:【心理现象/心理活动】

考点2:心理现象结构图(选择、填空、简答题)

1.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⑴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特点及其规律的反映。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每个过程都会存在或产生一种伴随状态

⑵个性心理

区别

个性倾向性——动态;

个性心理特征——静态;稳定;习惯化的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4)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5)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6)

2.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

3.认知、情绪情感与意志的关系?(简答题)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7)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8)

【考题链接】

(2011年)在相当程度上体现着人类心理活动的共性规律的是( )

A.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

B. 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个性心理

C. 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D. 认识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

答案:【C】

解析: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部分,其中心理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共性规律 的体现;个性心理是人类心理活动差异律的体现。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011年)能力有高低之分, 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 说明人有( ) 的差异。

A. 心理过程 B. 认知过程

C. 个性心理倾向性 D. 个性心理特征

答案:【D】

解析:能力、 性格都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因此题干中提到的差异指的是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

(2011年)简述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 (4 分)

【参考答案】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心理学研究的两大方面, 二者是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 相互制约的。

( 1 ) 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的, 如果没有对主观和客观世界的认识, 没有情结情感的体验, 没有积极地与困难做斗争的意志活动, 心理的个性差异就无从形成和表现。

(2) 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

(2012年)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 包括( )

A. 感觉、 记忆和表象

B. 认知、 情感和意志

C. 能力、 气质和性格

D. 理想、 信念和价值观

【精析】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 气质、 性格。

答案:【C】

(2013年)按照心理的倾向性划分性格类型的“向性说”是由( )提出的。

A.阿德勒

B.斯普兰格

C.威特金

D.荣格

【精析】荣格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人格类型,最先提出了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

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

答案:【D】

(2014年)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心理过程( )

A.感觉 B.思维 C.记忆 D.动机

【答案】D

(2014年)心理现象就其产生的方式是()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答案:【B】

解析:人的心理活动, 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 是客观事物引起人脑的反射活动; 就其内容来说, 是作用于人脑的客观现实的反映。

(2014年)在个性心理中,最具核心意义的是的______。

答案:【性格】

(2015年)下列选项不属于个性心理的是( )

A. 气质 B. 性格 C. 认知 D. 能力

答案:【 C】

(2015年)简述认知、 情感与意志三种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5 分)

【参考答案】

( 1 ) 人的认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它们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并不是单独存在, 而是 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

(2) 人的认识过程是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绪情感和意志又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人的认识过程和 意志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过程又总是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前提,而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 活动又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2016年)心理过程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 它包括( )

A. 认知、 情感、 行为

B. 感觉、 知觉、 行为

C. 情感、 意志、 行为

D. 认知、 情感、 意志

【精析】 D

(2016年)个性心理倾向性主要包括( )

A. 感觉、 知觉、 记忆、 想象、 思维

B. 气质、 能力、 兴趣

C. 气质、 能力、 性格

D. 需要、 动机、 兴趣、 理想、 信念和世界观

【精析】D

(2016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______过程。

答案:【认识】

(2016年)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5 分)

【参考答案】

( 1 ) 心理学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部分: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3)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017年)心理过程探讨的是人的心理的共同性, 而个性心理探讨的是人的心理的______。

答案:【差异性】

(2017年)简述认知与情绪的关系。 (5 分)

【参考答案】

( 1 ) 区别:

①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 情绪则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

②认知活动随意性强, 情绪活动随意性弱。

③情绪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机体表现。

(2)

①认知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 人们通过感知觉、 记忆、 思维等认识过程, 有了对事物各种 属性的认识, 才能有主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反映,从而产生情绪与情感。

②情绪对认知有动力作用。人的情绪不 仅以认知为基础, 反过来又会影响人的认知过程。

考点3:心理学的研究目标:(选择、填空)

描述、 解释、 预测、 控制

1.描述心理现象

2.解释心理现象

3.预测心理活动

4.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9)

心理学的研究目标

考点4:心理学的研究原则(选择、填空)

(一)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指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的研究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指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

(四)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指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 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而应符合教育的原则

【考题链接】

(2012年)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这体现了心理学研究的______原则。

答案:【发展性】

(2014年)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时,必须考虑各种 内外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作用,注意把其 放在多层次、多因素的系统中进行分析,这体现了心理学研究的______原则。

答案:【系统性】

(2016年)研究人的心理现象, 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 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B. 理论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C. 直观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和循序渐进性原则

D. 分析原则、 综合原则和抽象概括原则

【精析】A

(2017年)从心理活动产生所依存的客观条件及其表现和作用来揭示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性, 这体现了心理学研究的______原则。

答案:【客观性/实事求是】

(2019年)在研究人的心理时, 应当实事求是, 而不能想当然, 这体现了心理学研究的( )

A. 客观性原则 B. 活动性原则

C. 发展性原则 D. 主观性原则

【精析】A

考点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选择、填空)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 划地观察被试行为的外在表现以研究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0)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1)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 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包括: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⑴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一些条件,以引起学生某些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⑵实验室实验法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 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2)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3)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4)

(三)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是通过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5)

(四)调查法

调查法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 一种方法。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6)

(五)个案研究法

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

收集的资料通常包括个人的背景资料、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心理特征等。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7)

(六)作品分析法/活动产品分析法

是指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作品(手工、绘画、作文等)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 法。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8)

[考题链接]

(2012年)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方法为______。

答案:【测验法】

(2015年)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 以引起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 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实验法】

(2016年)由实验者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 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叫 ______。

答案:【自变量】

(2017年)一份好的测验能测量到所需要测的东西, 这个测验的( ) 一定高。

A. 效度 B. 标准化度

C. 信度 D. 精密度

【精析】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量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

答案:【A】

(2017年)通过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测验法】

(2017年)老师两次用一张试卷测试相同的学生, 结果两次分数相同, 这种分数的稳定和不变是测验的______。

答案:【信度】

(2018年)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

A.调查法 B.个案法C.测验法D.观察法

答案:【B】

解析:个案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个案法强调的是“单一被试”,故由题干“某人”可知,是个案法。

(2019年)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 在较短的时间内, 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做出测定、 鉴别和分析的方 法, 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心理测验法 D. 调查法

【精析】C

(2020年)__________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岀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

答案:【效度】

(2021年)测验法是心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当测验不出想要测验的东西,说明它缺少( )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解析]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量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因此,当一个测验测不出它想要测的东西时,说明它缺少效度。

[答案]: B

(2021年)实验方法分为两种:实验室实验法和________。

答案:【自然实验法】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脑神经生理机制

考点1.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法国医生布洛卡第一个证明了脑是心理的器官 ,发现了运动性言语中枢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1.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人的心理活动 就其产生的方式,是客观事物引起人脑的反射活动就其内容来说,是作用于人脑的客观现实的反映。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eg.“仁者见人,智者见智”;“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能动的反应就是能动的认识和改变世界

eg.“南水北调”;“引水上山”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9)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20)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21)

考题链接:

(2012年)“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说明心理是( )

A. 脑的机能 B. 对客观认知的反映

C. 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D. 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精析】 这句话是说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有不同的看法, 体现了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答案.【D】

(2013年)两个秀才赶考,路上遇到出殡的队伍。甲说:“真倒霉,出门赶考遇到棺材!”乙说:“这真是一个好兆头! 预示着我将要升官(棺)发财(材)!”。这种现象说明了心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______的反映。

答案.【主观能动】

(2015年)两个人看见桌子上的半瓶水,一个人说 “只有半瓶了!”另一个人说:“还有半瓶呢!”这 说明了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

A.主观性 B.客观性

C.被动性 D.真实性

答案.【A】

(2015年)从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看, 心理是______的机能。

答案:【脑】

(2016年)心理的实质是( )

A. 对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B. 改造客观世界的意志

C. 生理活动

D. 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精析】 D

考点2:神经系统及其活动方式

(一)神经元(神经细胞)

(二)神经系统

⑴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口诀:额智、枕视、颞听、顶感

⑵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22)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23)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24)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25)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26)

【考题链接】

(2011、2017年)我们在做数学题时用的是_____, 听音乐时用的是____ ( )

A. 左脑、 右脑 B. 右脑、 左脑

C. 左脑、 左脑 D. 右脑、 右脑

【精析】大脑左半球是抽象逻辑思维和言语中枢的优势半球, 主要负责言语、 阅读书写、 运算和推理等;右半球是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知觉的优势半球,主要处理的信息是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情感、欣赏音乐和 艺术等。

答案:【A】

(2012年)大脑的言语中枢的优势半球是______。

答案:【左半球】

(2014年)从大脑半球的一侧优势来说, “左撇子” 的优势半球是______.

答案:【右半球】

(2016年)中枢神经系统是由( )组成的。

A.脑干、间脑、小脑和大脑

B.小脑和大脑

C.脊髓和大脑

D.小脑和大脑皮层

答案:【C】

(2016年)感觉的产生是整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分析器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感受器、 传导神经和______。

答案:【神经中枢】

(2016年) 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叫______, 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

答案:【神经元/神经细胞】

(2017年)一个聋人, 其双耳的功能正常, 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部位是______。

答案:【颞叶】

(2018年)______ 对维持大脑皮层兴奋水平,保证有机体处于清醒状态有重要作用,并且对情绪的激活也有重要作用。

答案:【网状结构(网状系统)】

(2018年)从功能上说,在正常情况下,大脑两半球是协同活动的,进入大脑任何一侧的信息会迅速地 经过_______ 传达到另一侧,做出统一的反应。

答案:【胼胝体】

(2018年)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______和功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传递和整合信息。

答案:【结构】

(2018年)听觉区位于大脑皮层的_______ ,属于布鲁德曼第41、42区;视觉区位于大脑皮层的枕叶属于布鲁德曼第17区。

答案:【颞叶】

(2019年)大脑两半球分成四个叶, 其中______发育最晚、 机能水平最高。

答案:【额叶】

(2019年)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______内,属布鲁德曼的第 17 区,它接受在光刺激的作用下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 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

答案:【枕叶】

(2019年)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 情绪、 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定位于大脑的______半球。

答案:【右】

(2020年)被称为“生命中枢”的脑组织是( ).

A. 小脑 B. 中脑 C. 前脑 D. 延脑

[解析]延脑和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它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因而又被称为“生命中枢”。

答案:【D】

(2020年)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大脑__________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

答案:【左】

(2021年)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答案:【神经元/神经细胞】

(2021年)英国科学家兰格莱将植物性神经系统分成交感神经和______。

答案:【副交感神经】

考点3:反射和反射弧

㈠反射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27)

㈡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反射包括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⑴无条件反射—— 先天的无意识本能行为

⑵条件反射—— 后天经过学习得到的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28)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29)

例子

无条件反射:膝跳反射;抓握发射;游泳反射;吮吸发射;巴宾斯基反射;迈步反射;击剑反射 。

条件反射:“听到铃声知道上课了”

㈢反射弧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30)

【考题链接】

(2011年)新生儿生下来遇冷空气就哭, 这种反射是( )

A. 经典性条件反射

B. 操作性条件反射

C. 非条件反射

D. 条件反射

【精析】非条件反射又叫无条件反射, 是人和动物先天具有的, 不需要经过学习, 也就是本能。 “新生儿 生下来遇冷空气就哭”是不学就会的, 生来具有的, 因此属于无条件反射。

[答案] C

(2012年)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是______活动。

[答案]:反射

(2013年)( )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而生畏 B.谈虎色变

C.杯弓蛇影 D.尝梅生津

答案:【B】

(2014年)“谈虎色变”“谈梅生津” 都是_____ 信号系统的表现形式。

答案:【第二】

(2015年)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是( )

A. 望梅生津 B. 谈虎色变

C. 防御反射 D. 乐极生悲

【精析】B

(2016年)下列情况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是( )

A. 触景生情 B. 望梅生津

C. 谈虎色变 D. 打草惊蛇

【精析】C

(2018年)司机看见“减速慢行”的标志牌后马上放慢车速,这是( )

A.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B.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D.无条件反射

【精析】B

(2019年)“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 这属于( )

A. 先天本能

B. 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

C. 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

D. 无条件反射

【精析】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用语言符号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看到绳子害怕属于直接的实物引起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一 信号系统条件反射。

[答案] B

(2019年)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______, 它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 反射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答案:【反射弧】

(2020年)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叫( ).

A. 无条件反射

B. 本能行为

C. 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 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解析]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对声音刺激的反应而非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故属于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主人唤名字”是狗跑过去的条件,非本能行为,故排除A、B两项;第二信号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故排除D项。

[答案] C

考点4.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由巴甫洛夫提出。

㈠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抑制

⑴兴奋

⑵抑制

㈡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考题链接】

(2011年)由于晚上“开夜车”学习,大脑皮层上的兴奋导致第二天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大脑抑制,这种现象属于______。

答案:【相继负诱导】

(2013年)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 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

A.兴趣形成 B.自发复习

C.过度学习 D保护性抑制

答案:【D】

(2017年)由于晚上学习到很晚, 第二天无精打采。 这属于( )

A. 相继正诱导 B. 同时正诱导

C. 相继负诱导 D. 同时负诱导

【精析】 C

第三节:心理发展的历程

考点1

【考题链接】

(2012年)德国学者( ) 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冯特 D. 杜威

【精析】 1879 年, 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答案:【C】

(2014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

A.詹姆士 B.冯特 C.艾宾浩斯 D.铁钦纳

【答案】 B

(2018年)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此成为一门科学的心理学家是______。

答案:【冯特】

(2020年)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__________。

答案:【桑代克】

考点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31)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32)

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课(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33)

【考题链接】

(2011年)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而不是它的结构。 意识是连续性的像水流样, 提出“意识流”观点 的心理学流派是( )

A. 机能主义 B. 行为主义

C. 人本主义 D. 构造主义

【精析】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认为人的意识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研 究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 并以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价值, 有自我实现倾向;构造主义也研究意识, 即人的直接经验。

答案:【A】

(2011年)______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答案:【人本主义】

(2012年)宣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 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提出 S—R 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 詹姆士 B. 华生

C. 马斯洛 D. 斯金纳

【精析】 行为主义强调心理学要研究人们可观察的行为, 而非意识, 认为人的行为就是对刺激(S)做出反应(R) , 即 S—R 理论。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

答案:【B】

(2013年)反对研究意识,主张探究刺激和反应之间关系的心理学流派是______。

答案:【行为主义流派】

(2014年)“给我一打儿童,在良好的 、由我做主的环境中,不管他们的天资、能力、父母 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地把他们培养成医生 、律师、艺术家、商人,甚至是乞丐或小偷。”持这 种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

A.行为主义心理学 B.精神分析学派

C.人本主义心理学 D.完形心理学

答案:【A】

(2015年)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的心理学流派是( ).

A.机能主义 B.行为主义

C.精神分析学派 D.认知学派

答案:【D】

解析: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 学。 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认为意识的功能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要研究可以观 察的行为。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 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2016年)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_______.

答案:【人本主义】

(2018年)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学派是( )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人本主义

D.精神分析

【精析】D

(2019年)20 世纪中期, 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要求了解人是怎样在头脑中加工信息的, 由此应运而生并发展壮大的心理学流派是( )

A. 行为主义 B. 认知主义

C. 精神分析 D. 人本主义

【精析】B

(2019年)弗洛伊德认为, 人格的结构是由______、 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

答案:【本我】

(2020年)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 ).

A. 杜威

B. 韦特海默

C. 斯金纳

D. 阿德勒

[解析]机能主义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

[答案] A

(2020年)梦是一种潜意识里的愿望的实现,人们做梦的动机是满足自己的欲望。在心理学家的帮助下,我们就可以给予梦境符号以明确的含义,令其为我们所用。这体现了哪一心理学流派的观点( ).

A. 精神分析 B. 认知主义

C. 人本主义 D. 行为主义

[解析]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梦并不是凭空出现,毫无意义的,而是潜意识愿望的实现。在心理学家的帮助下,我们就可以给予梦境符号以明确的含义,令其为我们所用。

[答案]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