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陈奕迅发了张专辑纪念入行十年来一直陪伴他录音的那支麦——纽曼U87,这张封面设计近乎敷衍的唱片拿下了那年香港粤语专辑的最高销量,主打《浮夸》至今还是失意者的首选自嘲曲。

也是在那一年,青岛小伙宁永波在信息城花25元入手了自己的第一支话筒,开始了译制片的配音模仿。而十年后,在他工作室里收录念白的金属块也变成了那支U87。

日向宁次各国配音(用声音为世界上色)(1)

U87ai话筒是全球顶级唱片公司和录音棚的主打话筒之一,它收音真实、清晰,频率保持好,市价在1万5左右。

一个是唱,一个是说,一个是大明星,一个是小人物,但在电流与声波的交互转换中,没有谁是无谓流失掉任何一丝情绪的。

始终是更真切的自己,更可辨的误读。

日向宁次各国配音(用声音为世界上色)(2)

青岛雨巷配音工作室主理宁永波。

无天赋做不了,不努力做不长

虽说正了八经地操持起配音这门手艺是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可宁永波对它的喜爱却得再往前推上十几年。80年代,集中供应的精神食粮“阻击”了一批中国孩子,上译与八一配的好莱坞黑白片,收音机里念出来的连续剧,还有非熊孩子们专享的小说演播...一段段找不见正主儿的“好声音”喊出了新一辈心里还懵懂着的浪漫主义和英雄梦。只是许多年过去了,有些人把梦做忘了,有些人则成了美梦成真的体验派,宁永波应该算后者里的一个。

“载体很重要,”回顾自己学习配音的初始,宁永波特别感念那支25块钱的糙话筒。“要是没有它,我也许无法把配音当做真正的兴趣去实践。所以有时候就是那么一件事、一个念头,就把你之前绕的弯全给掰过来了。当然,我之前做过的翻译或者动漫工作并不是不好,可当你明白了什么和自己最搭,干吗还要回头呢?”

日向宁次各国配音(用声音为世界上色)(3)

青岛雨巷配音工作室主理宁永波。

就这样,他开启了一段为时五年,用工作为兴趣买单的忙碌。每天数小时唇舌操、底气下沉等基本功的练习甚至让家人都颇有怨言,不过宁永波说自己很理解这种不理解。

“无天赋做不了,不努力做不长。我当时特别痴迷上译厂乔榛老师配的《魂断蓝桥》男主罗依,连上下班路上都挂着随身听练习,结果有次就撞到了电线杆上。”

“很尴尬吧?”

“我脸皮还是挺薄的,但艺术就是这么回事儿。”

现实的确如此,艺术审美的一面总是不缺民众推崇,然而枯燥的积累和激烈的热情却很难获得认同感。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责怪艺术群体搞圈子主义呢?总得有点儿团结的力量让敏感的人们绷住了啊。

入了行,任何圈子都是封闭系统

“小众的东西之所以能存活,在于它的不可替代性、专业性和内部的高活跃度。”

五年前,一位来自江门电视台的前辈给宁永波拍了“全职配音”的板,才有了现在的雨巷工作室。他称对方为大哥,像句江湖气的行话,和他本人文绉绉的样子不那么相符。

日向宁次各国配音(用声音为世界上色)(4)

宁永波个人工作室“雨巷”一角。

大概也是自学出身的关系,虽然有些羡慕日本声优养成所那样的专业培养机制,但宁永波也挺知足国内圈子没行规约束、网上随便切磋的一面。毕竟市场那么冷,再没点儿热血,真是要天南地北各分离了。

“‘班主揽活,选人进棚’应该算是大工作室的运作流程。”宁永波记得自己刚入行时也没少受前辈提携,参与过一些多人合作的项目,编导、配音指导盯人都盯得挺近。赚的自然不如单干多,可特别锻炼新人,当然前提是新人们也得有颗大心脏才行。

“这行最不缺的就是那种把美好蓝图给你摧毁干净的快感。你完全可以自己想一出,但现实也可以随便改戏。能让你避免悲剧的只有不断的基本功练习和实践积累。”

而对于宁永波而言,他成长最快的那阵,一年大概录了几千个片子。我们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概念,不过从他现在的声音听来,必然是值得的了。

当然也有些厚积薄发的天分是他努力也难以掌握的,比如“我经常羡慕那些大肚子的同行,他们可以存更多的气”,宁永波笑着说道。

日向宁次各国配音(用声音为世界上色)(5)

宁永波说自己的声音是中音为主,高低音兼顾,有一定的模仿能力。擅长专题配音的他早期配过不少电影频道的纪录片。

在发声的,是我们的悟性

知乎上曾有题主求教怎样成为一名专业的配音员,得到的几十个回答长短不一、侧重各异,但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配音者对场景的感知力。

作为一个个人工作室的老板、一个百人配音社团的社长,经常独立完成对接沟通、录音后期等专业环节的宁永波对此感触似乎更深。他直言配音人能否生成对文字的画面感会左右其对稿子的表达力,而过程中更需要和导演反复沟通,以实现双方理解的同调。

“我们是活在一幅画面、一串动作、一个表情、一段文字之后的人,尽管演绎的不是自己,但作品不可能完全剥离掉我们的精神碎片。说到底,还是要明白你入了谁的戏,不存在局外人立场上的融合,而这也正是一切配音工作成就感的来源。”

日向宁次各国配音(用声音为世界上色)(6)

宁永波认为比起录音和双方沟通,后期处理算是配音过程中相对简单的一环。

拿宁永波自己来说,他擅长的是纪录片、宣传片配音,声音就需要松弛自然或者大气浑厚。而广告片、播音和影视配音则或强调韵律感,或要求格式感,有的甚至还得增添生活化的方言表达。因此在配音界,跨方向的发展几乎不可能。

“你总不能期待一个人用播音腔来串广告词,总会有声带打不破的套路。”

然而同时,宁永波又认为演员在声音上有可能表现出更强的可塑性,毕竟他们惯于直接塑造角色,对其心理的揣摩和情感表达也容易更到位。不过这首先要求演员有足够的台词功底和一个好嗓子,像是黄渤、周杰就可以给别人配音,周星驰却离不开石班瑜。

而如后者这般捆绑着的关系,即使在译制片丢掉了主流地位之时,也不会有所动摇。还记得那些年妈妈的偶像高仓健么,他所有角色的中文配音都是由上译厂的毕克完成。直到1999年,毕克因肺功能衰竭被切开气管,从此再也发不出声音。

2001年,70岁的高仓健给过世的毕克寄来一盒冥香,在唁电里他说“无言以对,不胜遗憾”。

也好,至少现在他们不用惟有泪千行了。

挑剔的耳朵会让行业变得更好

高门槛的行业总给人一种赚得盆满钵盈的错觉,在这种不幸的误解中,字幕组和配音员不是竞品,而是难兄难弟。

“人们觉得配音收费很贵,其实这种设定是只看到了行业顶端。”同比国际,宁永波认为目前国内配音市场的相对弱势,在一定程度上与大众的价格预期过高有关,而有市无价是不利于整体行业水平提升的。“名家按分钟计酬可能就上千上万,而多数电视剧配音员一集不过拿四五百,还动不动就要在棚子里从中午12点待到凌晨。如果不是爱好,会有这么多人愿意在幕后吃苦么?”

日向宁次各国配音(用声音为世界上色)(7)

借助这个外接声卡,宁永波可以更快地手动切换声道和调节音量。

不过有压力归有压力,宁永波对自己所在的圈子还是信心挺足。导航系统、动漫产业、热播IP剧等对配音的需求越来越大,甚至美国公司也会来国内找代工。虽然北上广深是所有甲方首选的城市,但谁敢说不会有哪个二线城市产业园里的小公司异军突起呢?眼下老法师王肖兵不也玩起了YY授课,季冠霖不也成了颁奖礼熟脸了么,不成熟的市场总是有着无限可能。

采访结束前,宁永波带我们进了他的工作室,用U87现场录了一段音。那段旁白听起来就如同你终于见到了不上镜的明星,high了第一次实力歌手的演唱会,是种可以回味半天的惊艳。

日向宁次各国配音(用声音为世界上色)(8)

为了保护嗓子,宁永波喝水喝得很勤,也收集了一些药方。他表示少熬夜有利于保持嗓子状态,所以提高效率很重要。

“你知道现在B站弹幕常刷的一句话是‘耳朵怀孕了么’?”临走时我问他。

“是么?那挺好的。”回答是确定着的,是谨慎的,还有一点儿小开心。

这是个容易让人撑不住的时代,但是你必须向前看。

(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周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