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配置过剩时,MSB和MSC之间的关系(资源配置与绝对过剩)(1)

资源配置是指什么?

在经济学中,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广义资源是指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可以说,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在任何社会,人的需求作为一种欲望都是无止境的,而用来满足人们需求的资源却是有限的,因此,资源具有稀缺性。资源配置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

资源配置即在一定的范围内,社会对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间进行分配。

资源配置的实质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相对合理的配置,经济效益就显著提高,经济就能充满活力;否则,经济效益就明显低下,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资源配置过剩时,MSB和MSC之间的关系(资源配置与绝对过剩)(2)

何谓绝对过剩、相对过剩?

绝对过剩和相对过剩是两个相关的概念。

绝对过剩是指社会生产出来的东西,在让所有需要它的人的需求都得到最大的满足之后,还有所剩余。

相对过剩是指该种商品的过剩是相对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而言的, 是相对于人们的购买能力的过剩。也就是说,社会的供给超过了具有购买能力的人的需求。而与此同时,还存在许多买不起该种商品的人。

事实上,绝对过剩是以社会生产力的极度发展为基础的,是一种很难达到的境界,而相对过剩则是时常出现的事情。无论是世界上的许多发达国家,还是我国国内的一些地区,都存在相对过剩的现象。并且相对过剩的发生在一个行业内还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相对过剩的商品,从厂商的长远经济利益来说,是不适合免费发送给那些没有购买力的人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