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远古人类栖息地周口店成功人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批6处世界遗产地之一。在今天的很多人眼里它充其量不过是一些地处小城镇的破旧山洞,毫无美丽景致可言,绝不像长城、故宫那样游人如织。然而,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山洞,却为我们留下了早期人类活动的珍贵印迹,成为了解人类成长历史最为重要的实物资料之一。

是谁发现了“北京人”?

八十多年前,北京城郊的周口店只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村落,这里的村民以挖窑采煤为生。就在村子的西北部,有一座馒头似的小山。有人在山上采石时经常会发现古代动物的化石并作中药用,因中医称之为“龙骨”,故此山得名“龙骨山”。可是没有人知道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下究竟埋藏了什么。

然而,一个瑞典人的到来却打破了这里千百年来的沉寂。

1914年,一位名叫安特生的瑞典地质学家应中国政府的邀请来华担任矿政顾问,协助开展矿产资源的调査。早在欧洲的时候,他就开始搜集和研究各种古生物化石,并且一直对中国民间中药中使用的“龙骨”非常感兴趣。

1918年2月的一天,安特生从化学家麦格雷戈·吉布那里看到一些裹在红色粘土中的碎骨片化石。听说这是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发现时,他当即决定去那里考察,很快就在灰岩裂隙中发现了很多啮齿类化石。当时安特生就说:“有一种预感,我们祖先的遗骸就躺在这里。”之后,他在此发现了两颗古人类牙齿。凭借这两颗牙齿,美国古生物学家葛利普将周口店的远古人类命名为“北京人”。1926年,在为瑞典皇太子夫妇访华举办的欢迎会上,安特生宣布了中国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远古人类的惊世消息。

世界闻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

1927年春天,周口店遗址大规模正式发掘工作开始。在随后的发掘中,虽不断有重要的发现,但由于挖到角砾堆积,发掘的速度慢、化石破碎,致使很多人对周口店兴趣淡漠。直到这里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的完整头盖骨,才让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北京的周口店。

那是一个在人类历史上被永远铭记的一刻!

1929年12月2日的下午4点多钟,太阳已经落山,主持野外挖掘工作的裴文中仍像往常一样带领几个技工冒着寒风在周口店北坡挖掘。突然间,他发现了一个洞穴,便让人用绳索把他吊下去查看。在昏黄的烛光中,裴文中终于幸运地发现了一个远古人类的头骨。据他后来回忆,当时这块头骨化石一半埋在硬土里,一半埋在松土中。他把周围的土挖空后,用撬棍轻轻地撬下来。头骨由于震动而部分破裂,这让他后悔不已,幸好并不影响后来的粘结。当晚,裴文中就和两位技工生起炭火盆来烘烤它,烤干后用水糊上几层厚厚的绵纸,再糊上石膏和麻袋片把它烤干。只有外面的石膏变得干燥坚硬,裹在里面的头骨化石才不会轻易损坏。最后,他把这颗头盖骨用自己的两床旧棉被包裹起来,外面再用褥子像普通的行李一样捆好,于12月6日乘长途车亲自送到北京城内的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世界闻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2)

这一年,裴文中年仅25岁。

1935年,贾兰坡成为周口店野外发掘的主持人,并在1936年11月的11天内连续发现了3个“北京人”头盖骨、1个下颌骨和3颗牙齿等化石。这次的发现再次震惊世界,使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工作又一次走上了辉煌

北京猿人出土的第一地点是一个石灰岩洞穴,此穴堆积层厚达四十多米,从上至下共分为十七层,北京猿人就出现在三至十一层。从对在此出土的化石及所在层位的科学测定,我们得知北京猿人生活的时代为距今七十至二十三万年。

北京猿人究竟长得什么样?通过对已出土的四十多具猿人个体化石进行复原得知:他们身体矮小;四肢与躯体基本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迈步行走,只是他们脑量平均值只有现代人的三分之二,且呈现出头骨低平、眉骨明显突起、面部和嘴巴向前突出、下巴颏仅有微弱痕迹等特征

“北京人”化石的发现,把人类认识自己历史的时间向前推进了几十万年。并且通过对出土石器和用火遗迹的研究,证实了劳动创造人的历史过程,“北京人”是人而不是猿。同时,也证明了在印尼发现的“爪哇人”在体质结构上与“北京人”处于相同的进化阶段,也应归属到人的行列中来。是“北京人”使“爪哇人”摆脱了厄运,“北京人”化石的发现是人类历史的黎明时代。

世界闻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3)

“北京人”失踪之谜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华北大地周口店的发掘工作被迫停止。随着战火的不断墓延,此前一直保存在美国人开办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北京人”化石不得不寻找新的安身之处。当时,有三个选择方案:一是把化石运到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所在地重庆;二是留在北京,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秘密掩藏起来;三是运到美国暂时保管起来,战后再送还回来。

当时的中国地质调查所已经迁到重庆,如果按第一方案做,在当时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下,经过道道关卡从北京到重庆辗转几千里的运输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如果按第二方案将化石留在北京,则随时会有可能发生意外,看来只有第方案比较可行。

12月5日早上5点,“北京人”化石装进标明CASE1”的大木箱内,而较小的箱子上标明“CASE2”字样,主要装有“山顶洞人”化石。这两个箱子由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专用列车从北京沿着当时的“京山铁路”驶向秦皇岛,准备在那里把化石送上一艘驶往美国的定期航船“哈里逊总统号”。这艘船原定于12月8日到达秦皇岛,可中途就被日本军舰追逐,在长江附近搁浅。珍珠港事件爆发的当天,侵华日军迅速占领了包括协和医学院在内的美国驻北京、天津和秦皇岛等地的所有机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专列也在秦皇岛被日军拦截。装有化石的两个重要的箱子却不翼而飞了。

世界闻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4)

“北京人”从此就神秘地失踪了。

失落的北京人、山顶洞人化石,到底在哪里?是流落到了海外,还是留在中国?是早已被毁,还是至今仍安放在世界的某一角落?

此后,尽管曾多次掀起寻找“北京人”头盖骨的高潮,但终无着落,留给世人无数的疑问。

一篇报道带来的转机

转眼,时光已到了1987年。当时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交了申报世界遗产的名单。周口店最初并未进入该名单。但是,当世界遗产委员会看到中国的申报名单后,就提出如果周口店不进入中国的世界遗产之列的话是不完整的。于是,消息反馈到国内,周口店匆匆填写了一张申请表递交过去。时隔不久,12月11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表决通过,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得到以下评价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不仅是一个亚洲大陆史前人类社会的遗存,并且阐述了进化的过程”。

世界闻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5)

这个意外得到的荣誉并没有给周口店带来更多的惊喜。它依旧被冷落,依旧忍受着清贫。游客人数竟然也从1986年的15万人次降至2001年的5万人次。由于经费的限制,遗址整体的保护状况并未得到很大改善,建于1953年的遗址博物馆看起来非常陈旧、简陋。无论是这里的建筑还是管理都明显带着巳经过去的时代气息,处处暴露出缺陷和险情。

直到2002年3月,一名台湾记者的报道使周口店遗址的保护出现了真正的转机。

这名记者参观完周口店以后,在《中国时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落日黄沙周口店》的纪实报道。他指出了当时周口店存在的许多实际问题。比如在遗址周边,就有多家水泥厂、石灰厂、煤矿照常开采、挖掘,每当西南风吹起,从烟囱里昼夜冒岀的滚滚浓烟把龙骨山笼罩起来导致环境极度恶劣,严重地危及到遗址的保护。

同时,文章也指出行政体制对周口店的管理产生的重要影响。原来,当时的周口店是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负责主导和协调各项事务的,同时又在周口店常设管理处,但这种传统的管理工作模式导致许多方面责任不明,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妨碍了遗址的综合治理和总体规划发展。同时由于中国科学院更加专注于基础科硏工作,缩减非硏究人员与业务,减少了对社会公益方面的投入,使得原管理方在遗址的保护和管理方面越发力不从心。体制不顺、责任不明导致的筹资渠道不畅,规划和保护资金的不能到位,都影响了周口店的正常工作和良性发展。

世界闻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6)

这篇《落日黄沙周口店》被《参考消息》原文转载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也引起北京市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时任中共北京市市委书记的贾庆林为此作了“把世界遗产——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博物馆办好”的批复。

同年8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签署了市院共建周口店遗址协议,成立了由北京市主管副市长和中国科学院主管副院长担任主任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协调委员会”,组建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口店古人类学研究中心。协议规定了市院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北京市人民政府负责遗址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保护、建设、管理及科普教育工作,中国科学院对遗址的科研工作负责。

在保护的路上艰难前行

近年来,经过整治的周口店遗址周边环境已经得到明显改善。2006年,北京市政府颁布实施了《周口店遗址保护规划》,并重新划定遗址范围,保护范围由现在的0.24平方公里扩大到4.8平方公里,建设控制地带为8.88平方公里。《保护规划》按要求分三期实施(近期2006-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为今后遗址的保护、发展描绘了一幅令人欣慰的蓝图。

世界闻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7)

然而,周口店遗址的保护工作并不容我们乐观。除了资金的短缺外,遗址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由于遗址主要由石灰岩构成,质地坚硬而脆,易被酸性物质溶蚀,而且遗址自发掘以来直处于露天状态,致使风化严重,目前就这一问题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最让人担心的是周边环境对遗址的影响,现在遗址保护区附近还有大量居民区、水泥厂和矿山,日常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水泥厂、矿山等的污染都会对遗址保护产生影响。在距离遗址门前百米左右,还有条铁路穿过,过往的火车震动有可能造成岩石滑落,产生塌方,破坏遗址本体。

在目前的世界遗产中,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大概是最为落寞的一个。现在,每年的游客也就维持在10万左右,以大中小学生和外国人为主,门票收益很低。每逢工作日,这里甚至可以用人迹罕至来形容。这与眼下全国各地的申遗热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们为什么要申报世界遗产?申遗后应该如何合理规划?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到底是什么?这些本质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再一次思索。

世界闻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