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是自古以来永恒的话题,只是偏心的方式多有不同!

从古至今,只要家中多子女的情况下,偏心便会存在。

别看,父母嘴里说出来的永远是:“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一碗水得端平!”但实际上,手心肉永远厚过于手背的肉,水碗也总是会倾斜。

历史上最有名的防止兄弟阅墙的警示典故,无外乎与“郑伯克段于鄢”,妈妈武姜偏心眼偏到大儿子对她说不到黄泉不见。也让大儿子对小儿子心存怨恨,毁了小儿子的前程。

然而,就算这么有名的偏心眼导致的兄弟相残的故事高挂墙头,也不能阻止做父母的在子女的对待上真的做到一碗水端平。

其他不提,就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盛紘,偏爱妾生的墨兰,而嫡出的如兰和同样庶出的明兰是要往后站的,三个儿子,喜爱长柏,偏疼长枫,长栋吗,就要靠后站了。

同样都是自己的孩子,虽然嫡庶有别,但心中偏爱却早已分明,并且才平常处事中,就已经明晃晃的带了出来。

当然,在那个年代,父亲的话语权很大,所以,就算有偏心,孩子们心中也多有不爽,但是该讨好父亲的地方,还是要讨好。

就算是穿越女明兰,也尽可能的想办法去拉拢父亲的心,比如学做女工,为父亲做鞋子等。一旦与墨兰对上,还得使点小心机,才能让父亲明白,这件事情有错的是墨兰,并非明兰,比如:广济寺中,墨兰知道不远处青年才俊正在开诗会,她为了能吸引到青年才俊的注意,好攀上一门好亲事,便要过去露上一面。为了阻止墨兰抛头露面,明兰选择了向墨兰扔泥巴,弄脏了墨兰的裙子,才劝阻了墨兰。但就算墨兰动机不对,回来在父亲面前,黑状告的毫不含糊,明兰明知道墨兰会告黑状,却不能主动出击,也只能等事到临头才能反击。若是明兰才是被父亲偏爱的那个,哪需要如此。

再比如:明兰刚离开祖母,有了自己的独立小院时,王太太跟林姨娘就安排了许多眼线来到她的院子中,为了铲除这些眼线,明兰算计了长柏,也算计了长枫。事后,她为了这段算计很是懊恼,因为她不想成为算计的人。

但是祖母劝她说:如果父亲疼爱你,长柏是你的亲兄弟,你会大费周章的如此折腾吗?肯定是直接找他们告状,让他们帮你主持公道了。但就是因为,父亲不疼,长柏隔了一层,你只能用这些算计,也只有这些算计,才能让你生存下来。

在《知否》中,祖母永远是看得最通透的那个人,所以,她一针见血的点明了:是你的父亲偏心,所以你不得不如此,何须悲伤,世道比人强而已。

其实,明兰与前文中提到的典故中的大儿子并没有什么区别,别看都是家庭条件不错,日子远远好过去普通人家,但是在这样的家庭中,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说到底,这些,无非就是偏心惹得祸。

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没有偏向谁(手心手背都是肉)(1)

明兰为了生存不得不从幼时就步步为营。

重男轻女是偏心中最显眼的存在。

大多数父母,对家中孩子偏心,明面上还得做的好看一点。

但是,重男轻女,却是被摆在明面上的。

多少的女孩是为家中男孩服务的。

《美人计》中,有这么一户人家,家中女儿运气不错,在年幼的时候拜入了薛千针的门下,学得了一手好的刺绣,但是她学刺绣换来的银子全部被家人拿去用在了弟弟身上。

平日里,家中但凡有好的,都是给弟弟的,她轮不上一点,但是她有的,首先先要给弟弟。

为了让她多赚银子,让她白天刺绣,晚上刺绣,亲戚朋友劝说,不要让孩子一直刺绣,伤眼睛的,她的家人从不听从,觉得无所谓。

等她到了出嫁的年纪,同年纪的女孩们都开始说婆家了,她的长辈们说:“女孩只有在娘家才是娇客,嫁人了就要伺候人了,应该将她留在家中,多留几年,过几年舒心的日子!”

明眼人都知道,她的长辈是想要她刺绣赚的钱,并不是真心想照顾她,但也阻挡不了她被家中拖了好几年。

等她嫁人时,家中不仅不出陪嫁,就连她师傅给她陪嫁的房产,长辈们还想着要拿到手上管控起来。

而他的弟弟,多次考秀才,都没考上,家中却始终给弟弟最好的,并愿意为之花钱。

可见,重男轻女的人家,女孩就是为男孩服务的,最好一生都该如此。

为什么近几年会出现扶弟魔这个词,实在是,女孩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的影响,觉得自己是应该为弟弟的人生做出贡献的,要多照顾弟弟的,只要自己有,就是要与弟弟分享的。

她们不是不知道父母偏心,不是不知道如果与弟弟分享自己的人生,可能最终自己的人生会完全被毁之一旦,但是,让她们做到撒手不管,她们又做不到。

因为在她们成长的过程中,只有如此,才能讨到父母的喜欢,才能让自己在这个家庭中有存在的意义。

否则,就是父母嘴里的赔钱货,白眼狼。

重男轻女,本就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而这样一个话题不仅仅是它本身的存在,眼睛可以看到的父母的偏心眼,而是它的衍生物,女孩的人生会如何。

在重男轻女的影响下,多少女孩来不了这个世上,又有多少女孩的人生沉入谷底,在牢笼中挣扎而寻不到出口,而又有多少女孩明白了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不应该为了讨好任何人而活着的时候,又不能完全撒的开手。

《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多少人在看到她的父母时,对她的父母恨得牙痒痒,又有多少人对樊胜美恨铁不成钢,觉得她应该做到放手不管却一直被父母牵绊住。

就算最终,她选择了打官司,想做到自己与那不成器的哥哥彻底的分开,但前路又有多难。而她的妈妈是不是真的会放过,都未可知。

她这样的女孩,这一辈子又该如何?

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没有偏向谁(手心手背都是肉)(2)

樊胜美想完全甩开原生家庭,很难!

母亲多偏爱幺儿,是自古传下来的老话。

我看过一些女人的吐槽,说千万不要嫁给家有兄弟两的人家,尤其是嫁给老大,这婆婆偏心起来,太可怕了。

这一点,我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但是也算是亲眼所见吧。

我公公就是兄弟俩,他妈妈偏爱小儿子,就是我公公的弟弟。

其实他妈妈的偏爱与我并无多少关系,但是我婆婆就感慨颇多。

对于我婆婆来说,她一向被我公公宠着惯着,但是因为他们是农村人,有田有地,地里的活计全让我公公一个人干,有时候就会来不及,毕竟我公公白天要上班来着。

所以,我婆婆就需要去地里干活,而此时,她看到的是她的婆婆在帮小儿媳干活,却从不管她的死活,她心里就会百般不舒服。

为此,与我公公多有抱怨,同时在我嫁进门之后,也在我面前多有抱怨。

我不说我婆婆的想法究竟有无问题,但是我能看到的是,公公的妈妈,我称她为奶奶。奶奶确实是偏心于叔叔的,同样她也更爱叔叔生的女儿,而对我老公就少有疼爱,对我老公也照顾甚少。

而这些,仅仅是我周末回家就能看到的。

她们年轻的时候不知道闹了多少矛盾,到了我这一辈,我不在乎这些,自然就没有矛盾可闹,奶奶始终觉得我挺好的,与我相处倒还不错。

当妈妈的为何会对幺儿由此偏爱?

不管是从小说中,还是野史中,嫡长子是有家族继承权的,而小儿子大多是分家另过。

谁都明白,有家族继承权的那个,相当于掌握了家中的经济命脉,而分家另过的那个,只是分有一些财产,肯定不及有继承权的那个。

而为了让嫡长子能顺利掌控住家中命脉,就需要仔细教导,让他有能力,所以,对嫡长子的要求会更加严格些。

小儿子,就无需这么严格了,毕竟屁股决定脑袋,无需这样的能力,就无需这样的压力,自然活得更轻松自在些。

所以,相对于嫡长子,小儿子会有更多的时间粘着母亲,讨母亲欢心。

再加上,一户家庭,不患寡而患不均,在父母的眼中,要做到公平,必然要两个儿子实力相当,日子过得相当才行,但是大儿子掌控家族,小儿子只能分家另过,在当妈妈的心中,必然觉得小儿子生活是困苦的,是需要家人帮助的。

所以,妈妈偏爱小儿子,太正常。

而如今这个社会,妈妈未必会偏爱小儿子,相反,她会偏爱那个实力差一点的儿子,在她的心中,另一个儿子已然过得很好,看着兄弟的日子不好过,是需要帮衬的,而当妈的,其他的给不了,多给这个儿子一点爱还是可以做到的。

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没有偏向谁(手心手背都是肉)(3)

樊胜美她妈不是不爱她,只是一遇到她哥,就觉得她应该帮助她哥,因为她哥不容易!

结语

闲扯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肉也是有区别的。

能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的父母少之又少,而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碗水端平的几乎没有。

人的喜好不同,感觉不同。

就如我与我弟,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年幼的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到处跑,我弟是我爸妈带大的,虽然我跟我弟感情挺好,但是我两自己很清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心中自有她们的偏爱。

爷爷奶奶重孙子,毕竟在他们心中,有了孙子家族才能延续。但是因为他们带大了我,心中感情早就偏向了我。

爸爸妈妈带大了弟弟,那感情,自然会偏向我弟。

年幼的时候,我跟弟弟为此争执过,大了之后,我也就看淡了许多。

不能说我爸妈不爱我,她们一直爱着我,只是,感情吗,总有点偏。

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而那些,真的偏心眼的父母,却是应该明白,兄弟阅墙,不仅仅是古书上有皇位要继承的家族才有的祸端。

兄弟离心,姐妹反目,在当今社会多了去了,而要追寻起因,许多都是父母偏心导致,这才是每一个当父母的要反省自身的。

“我从不偏心”,这句话,永远不是说说就能过去的!

大家好,我是耀灵,一个爱讲情感故事的感性女人,喜欢我的故事可以关注我,我将带你感受人间百态,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天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