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小时候,每每读到李商隐的这首《无题》,我内心就会无比的伤感与惆怅。

尤其是那一句“宓妃留枕魏王才”,想到才子与佳人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辛酸与无奈,不觉潸然泪下。

这句诗中的魏王是指三国时代的大才子曹植,宓妃则是曹丕的妻子的甄宓。

曹操知道曹植喜欢甄宓吗 曹操知道曹植喜欢甄宓(1)

曹叡的母亲文昭甄皇后是三国时期有名的美女

《昭明文选》卷十九《洛神赋》之《纪》:“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 昼思夜想,废寝忘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 甄后已为郭后谗死,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饮,仍以枕赍植。植还,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 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岂常情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迄,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于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 洛神赋》。”

意思是说,曹植(魏东阿王)曾经求娶甄宓(甄逸女),然而曹操却把她嫁给了曹丕(五官中郎将)。

曹操知道曹植喜欢甄宓吗 曹操知道曹植喜欢甄宓(2)

曹丕其实是个大猪蹄子

后来,曹丕称帝,甄宓被郭女王陷害,随即被曹丕赐死。曹丕随后将甄宓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曹植,留作念想。曹植路过洛水时梦见甄宓,醒后遂作《感甄赋》。魏明帝曹叡(曹丕与甄宓之子)即位后,觉得这个名字太露骨,于是改为《洛神赋》。

当时年少,了解的太少,看了这个故事后,曾经一度很讨厌曹操,讨厌他生生拆拆散了一对佳侣,让曹植和甄宓这对有情人都不得善终。

曹操知道曹植喜欢甄宓吗 曹操知道曹植喜欢甄宓(3)

曹子建才高八斗,然而文人意气太重

前段时间看《军师联盟之大军师司马懿》,电视剧中也有这么一个场景:曹丕亲口对甄宓说,曹操是看出了曹植爱慕甄宓,故意将她嫁给曹丕,以达到曹植怨恨曹丕从而下定决心与其争夺世子之位的目的。

还有,因为甄宓出身低贱,崔氏女(名臣崔琰的侄女)出身高贵,所以曹操为曹植聘了崔氏女为妻,而将身份低贱的甄宓许给曹丕,好让他知难而退,不要与弟弟曹植争夺世子之位。

随即,美人甄宓哀叹:原来自己这一生只是做了一枚用来离间曹丕和曹植兄弟关系的棋子,活得如同笑话一般。

明明是一个很伤感的话题,我看了却莫名地想笑。

言归正传,我们先来看看甄宓其人。

甄宓,原名不详(下面姑且称为甄宓),上蔡令甄逸之女,其先祖乃汉太保甄邯,家中世袭两千石高官,典型的名门世家之后。所以电视剧中说她身份低贱,明显是胡说八道,人家身份明明贵不可言,哪里低贱了?

而身份高贵的崔氏女(曹植之妻,崔琰侄女),清河崔氏确实是名门望族不假,但是这一脉却是从崔琰开始显赫起来,在当时和甄家这样的世代名门差了好几条街。

因此,甄宓和崔氏女,谁的身份更高贵者不是一目了然么!

其次,我们来谈谈甄宓和曹植之间的叔嫂之恋吧。

曹操知道曹植喜欢甄宓吗 曹操知道曹植喜欢甄宓(4)

甄宓其实早已罗敷有夫

“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这句话说的是东汉末年的三个绝世大美女,即大乔、小乔姐妹俩与甄宓。

大乔、小乔分别嫁给了孙策和周瑜,这里姑且不提。

出身名门,长相美艳动人,性格温柔和善,这样的美女自然是所有人都想娶的对象。在嫁给曹丕之前,甄宓其实已有一段婚姻。

建安年间,袁绍早已听说名门甄氏之女才貌双全,而且有德行,于是为他的次子袁熙聘娶了甄宓。这便是甄宓的第一段婚姻。

然而,好景不长,官渡之战中袁绍败给了曹操,并于两年后去世。袁绍死后,三个儿子为争夺权力自相残杀,为曹操逐一击败。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下了袁绍的大本营冀州城,留在邺城的袁氏家眷便都成了曹军的俘虏,其中就包括甄宓。

年轻的曹丕一见美丽的甄宓,立刻被她吸引住了,并随后征得曹操同意,娶了甄宓为妻。

曹操知道曹植喜欢甄宓吗 曹操知道曹植喜欢甄宓(5)

曹丕对甄宓是始乱终弃

这一年,甄宓二十二岁,曹丕十八岁(均是虚岁)。

没错,如同武则天和李治这对夫妻一样,甄宓也比曹丕年长几岁。

至于“宓妃留枕魏王才”中的魏王曹植,这一年仅仅才十三岁,在今天看来就是一个小学刚毕业的学生。一个才十三岁的孩子,居然喜欢一个已经二十二岁的美艳少妇?请问曹植是有恋母情节么?就算是有恋母情结,他的亲生母亲武宣卞皇后当时还活得好好的呢,怎么也轮不到甄宓啊。想想也不大可能。

更何况,曹植遇到甄宓的时候,甄宓已经是他的嫂子了。

据史书记载,甄宓为人贤惠有德,行事颇有名门淑女的气度(可能也恰恰是因为甄宓为人太过严肃正经,才导致她不为花花公子曹丕所喜),深得公婆曹操和武宣卞皇后的称赞。既然嫁给了曹丕,甄宓断不至于与自己的小叔子闹出什么桃色新闻来。

至于那首名传千古的《洛神赋》,原名《感鄄赋》(注意不是《感甄赋》),是曹植迁为鄄城王时有感平生遭遇所作,和甄宓没有半个铜板关系。

最后,记载这件事的《昭明文选》,是南北朝时梁朝昭明太子萧统组织人编集的,此时距甄宓之死已经隔了三百多年,其可信程度可想而知。此前的文献,尤其是三国时代的书籍均没有此项记载,更说明这件事的可信度非常低。

由此观之,《洛神赋》中这段流传千古的哀婉的爱情悲歌压根就不存在。所谓“朱华曹子建,感甄天下知”,根本就是后人附会。这个故事看着感人,其实贬低了文昭甄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