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国际疫情快速蔓延带来的输入性风险增加机场、边境口岸等交通枢纽成为外防输入的关键环节机场、口岸、海关的工作人员,作为防疫的前哨,在国门一线坚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风里雨里我在山海关等你?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风里雨里我在山海关等你(国门有我那颗可乐糖)

风里雨里我在山海关等你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国际疫情快速蔓延带来的输入性风险增加。机场、边境口岸等交通枢纽成为外防输入的关键环节。机场、口岸、海关的工作人员,作为防疫的前哨,在国门一线坚守。

疫情不结束,他们不撤退。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关键阶段,他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筑起应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的坚固防线,在关键时刻保护更多的人。

一颗可乐糖

“最近周围有没有咳嗽或者发烧的人?”

“……”

“你都戴着口罩吗?”

“都戴着,害怕啊,我已经十几个小时没有吃饭喝水了,在国外害怕,现在看到你们就觉得放心了。”

“欢迎回家!你做得很好,再坚持一下,也不用再害怕了,我们这些人在这里就是为了保证你们的安全的。”

最近,张阳分享在朋友圈的这一段对话温暖了许多人,和他对话的是一位疲惫不堪、辗转回国的年轻留学生。

随着国外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输入性风险增加,机场口岸成了防疫前哨。为守好“国门”,严把入口关,海关总署一早就采取“三查、三排、一转运”等五项措施防范境外疫情输入。近日,多地防控举措也进一步升级,目的就是拉起一道道“防护网”,严防境外病例输入,从而坚决守住防范境外疫情输入的第一道关口。

从3月23日零时起,所有入境北京的航班由天津等12个指定的第一入境点入境。天津机场作为距离首都国际机场最近的国际航班分流地点,入境航班密集,单日架次多、航班间隔短,大部分飞机载客量在300人左右,飞行航程超过10个小时。面对分流带来的入境高峰,天津海关在全关范围内抽调了300多名海关关员组成支援梯队,来自保税区海关的张阳就是其中一员。他们被分配到登临组、流调组等不同岗位,见证着滨海国际机场在这段特殊时期里日升日落的每个瞬间,也感受着汹涌疫情下的脉脉温情。

防护服一穿就是12个小时,排查不停歇;在国门一线直接与可能已经感染的旅客对话,风险倍增;每个24小时的值班,都可能延长到30个小时……这是张阳和同事们真实的工作状态,但面对疫情防控,他们说这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一切努力皆为“在关键时刻保护更多的人”。

“辛苦的不只是我们,还有经历了十几个小时飞行的旅客们。他们在落地后还要停留在机舱内等待检查,担惊受怕一刻都不敢放松。可就算这样,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埋怨只有感谢,没有抵触只有配合。”好些天过去了,苏菁心中的感动未曾散去。

保税区海关的苏菁同样在机场一线支援,那天,她所在的流调六组从下午6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体力和精神上的双重考验让大家精疲力竭。就在那时,苏菁的面前出现了一颗可乐糖,那是一个归国女留学生特意放在她桌上的,“虽然隔着口罩,但是我能看出她在对我微笑。”苏菁说,就在那一瞬间,一种被认可、被肯定的欣慰与感动涌上心头,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虽然那颗糖我没办法吃,但是那想象中夹杂着气泡水的味道,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

“安心,祖国真的太好了”

“终于回来了!”3月23日下午3时,随着一架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飞机降落在太原武宿国际机场,王婷婷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过去3个月发生的一切和最近3天传奇般的经历,仿佛一帧帧定格的电影画面般清晰,令她难忘。

王婷婷是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眼科医生,去年9月和另外8名同事一起被派往意大利萨莱诺Ruggi大学医院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并在意大利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投入到当地的抗疫工作中。3月下旬,王婷婷和同事们的签证到期,启程回国,在历经了多次航班被取消、座位超售的波折后,最终取道埃塞俄比亚、历经3天辗转回国。

“当时大家的共同想法是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保证自己不成为输入病例。”王婷婷说,从离开意大利的那一刻起,在将近3天3夜的时间里,她和同事们几乎没有摘下口罩,全程几乎不吃不喝,期间仅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博莱机场候机时,“找人少的角落迅速吃了几口东西”。在飞机上,王婷婷注意到,国人还是普遍有较强的防护意识,许多年纪很小的留学生也坚持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摘口罩,“每个人都很遵守规矩,就是为了做好防护,不把病毒带回国。”她说。

王婷婷们的做法绝不是杞人忧天。当前,境内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但境外疫情正在加剧蔓延,我国正处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关键阶段,要继续防范本土病例零星散发和境外输入病例传播的双重风险,不能有任何的松劲。为守好“城门”,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采取人员入境后集中隔离等积极措施,力争将境外输入的疫情风险降到最低。太原机场作为12个指定入境点之一,对入境航班实施登临检疫,严格对境外人员实行“三查、三排、一转运”检疫措施。

登临检疫、检测体温、进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医学巡查、健康申明卡核查、实验室核酸检测……从飞机落地后,王婷婷满眼便都是身穿白色防护服、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科学、有序、精准的防控举措和严谨、耐心、细致的防疫人员,让大家一路紧绷着的那根弦松弛下来,一路上积攒的情绪也终于释放了,“安心,祖国真的太好了”!

离开机场后,王婷婷乘坐专门的大巴到达指定的酒店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虽然很疲惫,但回国之后一路享受的“VIP服务”令她倍觉温暖——从下飞机就没有自己拿过行李箱,哪怕是到酒店隔离也是专车接送。“很幸运,我们这个航班上没有一个感染的。”王婷婷欣慰道。

“这是我做得最正确的决定了”

“防控疫情忠职守,社区关怀暖人心”——3月16日,居家隔离14天之后,小江第一时间将一面锦旗送到了社区居委会,以感谢社区工作人员对她和家人的关怀照顾。

2月底,眼看着意大利疫情一天天蔓延,在那不勒斯留学的小江果断决定回国,“现在看来这是我做得最正确的决定了”。

在小江离开意大利的那个早晨,当地几乎没有人戴口罩,“只有我们几个中国人捂得严严实实,口罩、手套、护目镜、酒精棉片,备齐了全套装备”。在俄罗斯转机飞往北京的航班上,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小江注意到,每个人都非常自觉地戴了口罩,做了很严格的防护工作,“这一点我觉得中国人做得是最棒的。”小江赞叹道。

回到北京后,小江直接去社区做了登记,被告知和家人需要居家隔离14天,在听到了“有什么事儿尽管给我们打电话”的允诺后,小江开始了几个月来最踏实的居家生活。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为此,我国各地都在推动防控资源和力量下沉,加大群防群控工作力度,把入境人员纳入社区健康管理体系,做好其回到社区后各个环节的监测管理,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切实守好“外防输入”最后一道关口,形成从口岸入口到社区的防疫“闭环”,确保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最有效控制,把输入性疫情风险降到最低。

“不允许出门反而带给了我很大的安全感,我也睡了那段时间以来最安心的一觉,不再过分焦虑了。”在小江和家人居家隔离的日子里,社区工作人员成了他们一家最强有力的依靠,“我们隔几天在网上买一次菜,然后打电话给社区,就会有工作人员帮我们把大包小包拎到家门口,还会帮我们倒垃圾。”

“这次回国没少给国家和社区添麻烦。”每每念及这些,小江都会非常感慨。国外疫情形势严峻,回国机票一票难求,回与不回进退两难,加上一些回国人员的不当表现,导致一些网友对“留学生”群体恶语相向。对此,小江也觉得颇为委屈,希望能得到国内同胞们的理解与支持。

“在处理疫情问题上中国始终是最棒的!”亲历了在国外的恐慌,小江由衷地表示自豪和庆幸,“我们有着很好的管理模式,能让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给公民提供最大的保护,能让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我们找到避风港。真心感谢祖国给的这份安全感,感谢每一个为抗击疫情辛苦付出过的人!”

记者:王慧峰

编辑:莫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