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底,四川音乐学院迎来了一位客人,他就是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钢琴教育系艾娜教授艾娜此次中国之行是来传音上大师班课和讲学她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儿童音乐教育和研究的著名专家到川音不久,文裕学琴的传奇故事很快引起了艾娜女士浓厚的兴趣,她迫不及待地通过翻译李明珠(川音教授)找到郑大昕,提出一定要尽快见到他的学生,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世界钢琴之旅书籍?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钢琴之旅书籍(从贫民家庭通往钢琴大师的奇迹)

世界钢琴之旅书籍

1996年底,四川音乐学院迎来了一位客人,他就是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钢琴教育系艾娜教授。艾娜此次中国之行是来传音上大师班课和讲学。她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儿童音乐教育和研究的著名专家。到川音不久,文裕学琴的传奇故事很快引起了艾娜女士浓厚的兴趣,她迫不及待地通过翻译李明珠(川音教授)找到郑大昕,提出一定要尽快见到他的学生。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三个不速之客敲响了文裕的家门。郑老师来了,李老师来了,随他们进屋的还有一个从未谋面的外国老太太。郑老师一边介绍艾娜女士,一边为没有预约感到抱歉。大家寒暄了一阵,便很快进入正题——艾娜女士是专门来听文裕弹钢琴的。随即,他们就进入了文裕的琴房。

文裕特地给远道而来的客人弹奏了贝多芬(悲怆)奏鸣曲、肖邦《玛祖卡》等曲目,从晚上7点一直弹到10点多钟。艾娜女士听了以后,非常惊讶,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学琴才5年的儿童,竟能把大师的名作弹奏得如此感人和得心应手。她说:“我一直致力于儿童钢琴教学和研究,30多年来从未遇到这样的事,这孩子能弹奏如此多的作品,那是一个成人需要花许多年去学习的,在对不同风格及不同作曲家作品的控制上,这孩子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能力。”艾娜女士问:“中国的娃娃为什么中国的娃娃弹得这么好?”她向郑老师请教:“你为什么教出了这么好的学生?”他反复对李老师说:“文裕是一个天才孩子,我要为他做些事,来保护他的天赋,以免他被埋没在众人之中。面对这么优秀的琴童,不为他做事我心里不安。”听了文裕的弹奏,艾娜女士的话语滔滔不绝,欣喜若狂。

文裕母亲拿过来厚厚几大本相册请艾娜女士观看。那么多文裕的照片,艾娜女士却独独看中了一张在军区招待所顶楼赤条条弹琴的照片,这是肖元生当年拍的,底片也丢了,仅剩这一张。见客人喜欢,这张照片就送给了艾娜女士。艾娜女士高兴地说道:“看到这张照片,就知道中国娃娃是怎样弹琴的。”

文裕父母见来了这么一个慈祥、热情的老外,而且又是大学里的钢琴教授,非常兴奋。文裕父亲对李老师说:“文裕的琴到底弹得怎么样了,发展潜力又如何,我们是不知道的。文裕在成都是最好的,走出国门水平又怎么样?钢琴毕竟是外国的东西,能否请艾娜教授评价一下文裕?”肖元生说这话,是有点外国的月亮更圆的意思。艾娜女士明白了肖元生的意思后,连连摇头,谦虚地说:“我说还不行。不过数月后世界著名的钢琴教育家、波兰钢琴大师亚欣斯基将到南非讲学,如果你们父母同意,我来做这方面的努力,让文裕去南非听亚欣斯基大师的课。文裕是什么水平,发展潜力怎样,大师的评说,更具权威性,你们不就都清楚了吗?”

肖元生顿时想了一下,去国外听大师上课,这可是一个求之不得的机遇,但文裕是个孩子,到南非一定得有个大人带着去。夫妻不懂英语,只有委托懂英语的李老师带文裕去南非。二人路费需要两万多元,家里还承受得起。让儿子去听外国大师对他的评价,调整以后培养的方向也是值得的,当下,这件事就敲定了。

艾娜女士回国不久,一封邀请书从好望角飞到成都。接下来,肖元生为了文裕的护照。签证在成都——北京——万县市之间、在相关人员之间反复折腾了近两个月。几辈人都没有出过国的这家子,现在一跑手续,才知这因私出国 办手续是何其艰难,有何等地折磨人!肖元生回老家万县市申请护照,文裕是小孩,出去参加听课被告知事由不清楚,又无监护人,要调查外面、要调查关系、要调查原因等等。肖元生按规定、按吩咐不停地请艾娜女士从南非传真过来各种需要的文件。眼看亚欣斯基大师的教学活动在南非就要开始了,而护照还没有办下来。正当肖元生几近愤怒而又疲惫不堪地准备放弃儿子出国听课的机会时,护照终于拿到手了。当时,我国与南非共和国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南非在北京演啥商场有个办事处,负责签证审查工作。肖元生去北京交了一万元的抵押金,把签证跑下来了。

地处南半球,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南非共和国,东、南、西三面濒临大西洋和印度洋,风光秀丽,气候温和。中部是翠绿的草原,西部是金黄的沙漠 ,沿海有洁白的海滩,,三面蓝色无垠 的大海,,将南非12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环抱。南非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成为世人神往的胜地。南非面积仅占非洲面积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4千美元,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1997年2月3日,文裕和李明珠教授(文裕在南非的全权代理及监护人)飞抵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比勒陀利亚是一座被鲜花簇拥的城市,处处洋溢着盎然生机。成都二月乍暖还寒,南非却正是短衬衫、迷你裙和太阳帽的季节。艾娜女士热情地接待了来自中国的客人。文裕稍稍休息后不顾时差的影响,坐到了主人家里的琴凳上,跳跃起他那双可爱的小手。有趣的是,似乎知道了弹琴的这个小孩来自遥远的东方,艾娜女士家两只好客的小胖犬跑过来,在琴凳下追逐嬉戏,一会舔一下文裕的光脚杆,一会又作撒娇状在文裕的腿上磨蹭,快活极了。文裕只是会意地微笑着,继续练琴。

2月7日,李老师带着文裕去听亚欣斯基大师上课。亚欣斯基是世界著名钢琴教育家,曾任肖邦国际大赛评委主席,是钢琴大师齐默尔曼的老师。这次亚欣斯基到南非是应邀来讲学的。严格讲,文裕并不是正式的听课学生,他只是一个编外学生。文裕来到上课地点,几个大学生正在弹奏肖邦的《玛祖卡》。大师在台上踱来踱去,穿行在学生中间,仔细地听着。他那远看像微闭的双眼透过架在高高的鼻梁上的一幅深色宽边眼镜注视着你,似乎任何瑕疵都逃不过那双清亮的眼睛。在台下做听众的众多老师和大学生中,文裕是年龄最小的一位。他一会凝神静听大师的点拨,一会又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墙上亚欣斯基的手指在琴键上优雅、娴熟地移动。这是文裕学琴以来第一次亲眼见到世界著名的钢琴教育家,崇拜之心油然而生。这时,只见大师的脚步在一个大学生面前停下了,他个这个学生点拨了《玛祖卡》并作了示范,但这个大学生在大师面前,显得格外紧张,对大师的教诲始终不得要领,连弹几次都达不到要求。大师脸上有了愠色。文裕这个时候真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突然出人意料的对李老师说:“我想去试一下?”李老师告诉面有愠色的亚欣斯基,“小沈试一下,好吗?” 大师点头同意了。

文裕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个重要时刻,毛遂自荐,勇敢地获得了一个在大师面前充分展示自我的机遇,使他实现了与大师的零距离接触。聆听大师——到南非来的目的即将实现。而亚欣斯基大师这一点头同意,亲手为文裕推开了一扇瞭望“蔚蓝色大海”的窗户,把文裕的弹奏水平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并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欣斯基大师用手势示意文裕上台,并为他摆好琴凳。根本不需要要什么热身,文裕将两手放在了键盘上便马上进入了状态,一曲《玛祖卡》优美的旋律在演奏厅回荡,在场的老师和大学生们被这流畅、完美的《玛祖卡》琴声深深地吸引住了。亚欣斯基在一边惊奇地注视着这个中国男孩,他走到文裕身边,示意文裕继续弹。在大师鼓励下,文裕又弹了肖邦的《夜曲》,当《夜曲》的最后一个音符结束,哗哗的掌声立即响了起来,现场气氛顿时活跃,只见亚欣斯基突然把举起的手臂在空中有力地挥舞了一下,全场一片安静。大师看着这位他刚见面的中国男孩,说:“这真是一个奇迹!”李老师赶快上前请大师指教,亚欣斯基带着浓厚的波兰口音的英语风趣地说:“这孩子不能教,只能点拨。”听了文裕的琴声,亚欣斯基兴奋得像一个小孩,有些不能自持了。

他今天本来是给那些老师和大学生上课,现在,大师把他们晾在一边,只对中国男孩沈文裕感兴趣。从大师的神态中看出,他还要对文裕考一考。果然,他先是考即兴模仿,后又急中生智,考文裕的听觉,再是即兴创作,最后一招是考文裕视奏新谱。亚欣斯基当场在钢琴上弹一个乐段,文裕跟着接上,弹出下一个乐段。大师继续弹,文裕继续接上。文裕这几招都答得令大师相当满意。台下听众则更是惊讶不已。大师还出了一个综合测试题,用大提琴、小提琴和钢琴即兴三重奏。这种合作方式是文裕第一次见到,也是第一次参与其间。文裕和大提琴手、小提琴手合作得非常默契,又顺利地弹了下来,一点也不紧张。

亚欣斯基认真地用各种方法测试和验证了文裕的音乐天赋和弹奏技艺后,抚摸着文裕的双手,感叹道:“我还从来没见过像这样10岁儿童能弹得这么好的,这是个奇迹,是上帝给予的。他不光手指弹得好,而且心中有音乐,视听灵敏,头脑清楚。好好保护必能成为钢琴大师。”亚欣斯基一再叮嘱李老师:“好好引导和保护沈文裕的音乐天赋,让他有一个良好的艺术环境去正常地成长和发展。”

文裕与亚欣斯基坐在同一张琴凳上,大师一手抚钢琴,一手拥着文裕的后背,侧身注视着文裕。文裕则双手触琴键,头靠在大师那有力的臂膀上,在南非与大师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文裕听大师讲课,本来就是属于旁听生性质。来自南非各地的老师和大学生才是名正言顺听大师上课的正式学生。但大师发现了文裕后,就把注意力和兴趣转到了文裕身上,特意给他开小灶,对他赞不绝口并合影留念,而把一些学生搁在一边。而能得到大师亲手指点、评价,正是学琴的学生梦寐以求的渴望。他们作为正式生没有得到,编外生却得到了殊荣,文裕无意之中“喧宾夺主,”自然引起了其他学生的不服气甚至有些嫉妒。他们想,那些曲目文裕弹得那么好,是不是他在中国就练好了的,“蓄谋已久”?他们商量,也要“考一考”文裕。

于是,有学生飞快跑到比勒陀利亚大学图书馆抱来了一本本花花绿绿,尽是外文,文裕从来没有见过的漂亮乐谱。他们围着文裕,随意翻开一曲,让文裕现场弹奏。见这阵势,文裕一点不虚,拿起就弹,很顺利地弹了过去。他们又换一本乐谱,又随意翻开一页,文裕仍然声情并茂地弹了下来。这下,不服气的学生服了,真心地服了,文裕再次通过了“考试”。这时,一群蓝眼睛的大学生,开始极其认真地仔细打量这个与他们近在咫尺,坐在琴凳上,大脑袋,脸带自信地微笑,皮肤略黑,闪动着一双天真无邪的黑眼睛的中国男孩。不!他不是来自东方,他来自天外,他是上帝派来的小精灵。

亚欣斯基先后两次给文裕上课,他充分肯定了文裕的音乐才华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得到大师的夸奖和指点,文裕的自信心更强了。李老师也非常高兴,感到此次南非之行带文裕来听大师讲课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接下来,该是酷爱旅游的李老师带着文裕走出教室、走出琴房,到外边去感受比勒陀利亚这座美丽的花园城市,去参观先民开发纪念馆、警察博物馆、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动物园以及新颖别致的现代化建筑。。。。。。

可美好的游览计划还未实施,就被纷至沓来,邀请文裕去各地举办独奏音乐会的信函和电话打乱了。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意料!原来,艾娜教授家里从中国来了一位听大师课的男孩,学琴才5年,就得到了亚欣斯基的高度赞扬的消息在比勒陀利亚这座酷爱音乐特别是钢琴艺术的城市不胫而走,甚至传到了开普敦、约翰内斯堡等大城市,不少热爱音乐的市民千方百计把电话打到艾娜教授家里或向媒体询问有关文裕学琴的具体情况。鉴于南非人民对中国男孩沈文裕的热情关注,南非最大的国家电视台在黄金时段专门推出一个特别节目。节目播出后,在南非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他们更加希望能亲眼见一见文裕,听一听文裕的琴声。

这样,本来是以听大师课为目的的南非之行,便临时增添了一个新的内容——接受邀请,举办钢琴独奏会。这是出国前根本没有想到的,更不要说准备什么曲目了。接下来,李老师带着文裕马不停蹄地在比勒陀利亚艺术中学、比勒陀利亚大学、约翰内斯堡大学、开普敦大学等地连续举行了八场钢琴独奏音乐会。所到之处,座无虚席、掌声雷动,一片欢呼。在异国的土地上,文裕第一次感受到鲜花和掌声带给他的无上荣耀。

在比勒陀利亚大学演出时,宽敞的演奏厅台上台下及过道、大门内外都挤满了人,可是,前来一睹中国男孩风采、聆听神奇演奏的听众还是源源不断地涌来。怎么办?为了满足听众的要求,主办者只好将扩音器放在钢琴上,让这些热情的听众就在演奏厅外面的院坝里过瘾。肖邦的《夜曲》从文裕的指尖缓缓流出,旋律恍若一缕不断的情丝,若有若无,如梦如幻,向皓月的夜空弥漫。怀乡的情思不知牵动了多少人的心事,浸湿了多少人的衣襟 。

文裕的八场独奏音乐会,震惊了南非,产生了轰动效应,刮起了一股中国钢琴旋风。这股旋风,跟随文裕的行踪,从比勒陀利亚横穿南非,一直刮到开普敦,热力不减。各大报和电台、电视台争相追踪报道和播放文裕钢琴独奏盛况,播出对艾娜教授和李老师的采访,对文裕的音乐天赋和演奏水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其为“第二个莫扎特”。南非最大的《南非日报》、《比勒陀利亚新闻报》等报刊纷纷以“10岁中国钢琴神童风靡开普敦”、“中国小天才让大师惊奇不已”、“钢琴神童世界级的独奏表演”为标题对文裕做了评价。被艾娜女士从成都带到南非的那张文裕因天气酷暑难挡而赤条条练琴的照片被报刊等在显著的版面上,南非人非常喜欢这张照片,认为它真实地展示了中国男孩文裕的勤奋。电视台还开辟了新的专栏节目,请音乐人士评说文裕。

著名的音乐评论家保罗。布库依这样评价文裕:“惊人的!听了这个10岁的中国孩子在满场听众面前演奏完后,我只能用这样的形容词。

他的外表:矮小的孩子,双手有力而灵巧。因个子太小,够到踏板,有点费事。沈文裕很健康。他凭记忆弹奏,精神专注,他弹的作品广泛:巴赫、斯卡拉蒂、肖邦、莫扎特、贝多芬及中国作品。音乐会完毕听众离去后,他又为电视台弹奏巴赫,因为有一些技师围着他,是他的弹奏有点欠干净利落。

他的曲目:一个只弹了5年琴的孩子弹这么多,令人惊奇,包括:12个莫扎特奏鸣曲、5个贝多芬奏鸣曲、10个斯卡拉蒂奏鸣曲、10个巴赫序曲和赋格、6个肖邦夜曲和5个协奏曲。他的演奏:难以令人置信除非你自己听了,巴赫的意大利协奏曲第一乐章令人耳目一新,节奏完美无缺、休止控制精确。

在4个斯卡拉蒂奏鸣曲中充分地显示了他的音乐才能和演奏技巧。C大调和D小调奏鸣曲给你旋动活泼的感觉,E大调奏鸣曲则令你惊叹他那完美圆润的乐句以及他对乐曲整体结构的敏感性。他弹肖邦是如此纯净,肖邦的曲子,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很难弹奏好的,但文裕在情感上和概念上的洞察能力却远远超越他小小的年纪。而且更有甚者,他能完美地达到平衡,特别在OP,uS10NO.1弹得十分有力。

沈文裕的将来:如不被像灯泡一样烧坏,将来可称为大师。”

当文裕在南非刮起的中国钢琴热浪一浪高过一浪的时候,南非迎来了一位受世人尊敬和爱戴的客人——英国王妃戴安娜—— 一个极具爱心和人道精神的和平使者。她此行下榻南非,是来慰问非洲某个国家正在战火中受煎熬的难民。英国BBC公司特意安排了意味深长的一组电视画面,让英国戴安娜王妃与中国男孩沈文裕同现荧屏。一边是战火纷飞、哀鸿遍野的某国,王妃慰问在断垣残壁下呻吟的难民,一边是中国男孩沈文裕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的盛况,经久不绝的掌声,鲜花簇拥的文裕及围住他要求签名的听众;一边在打仗,一边在弹琴;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战争与和平产生了对比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巨大的震撼力和思考。

当天,酷爱音乐的戴安娜王妃在下榻的宾馆从电视里看到了中国男孩沈文裕钢琴独奏会的盛况,听到了他那感人至深的美妙琴声,戴妃非常高兴。她对陪同人员说,她要邀请沈文裕去英国演出和学习。

一位南非籍华裔给成都郑大昕教授的信中说:亚欣斯基教授听了文裕的演奏,他说他从没有听过一个小男孩弹得如此之美,他说这是个奇迹,是上帝给予的……。亚欣斯基也说文裕不需要世界著名的教师,他需要明智的指引,同时,文裕的才华必须非常小心地展示给世人……。文裕在开普敦音乐会的票很快就卖完了(20分钟),比帕瓦罗蒂演唱会的票卖得还快!在南非只有最成功的音乐会,听众才会站起来,而文裕的三场大型音乐会大家都站起来了。当然我们都感动的流泪了,艾娜教授为您也哭了,因为他觉得您应该在场看到和听到这一切。

南非的所有电视台都播放了文裕的节目,伦敦BBC电台向全世界也播出了文裕的节目。之后艾娜教授收到从墨西哥打来的电话,记者在南美洲看到文裕在南非的演出情况,墨西哥电视台采访了艾娜教授,问及文裕和他的将来,这个节目已向墨西哥、西班牙和整个南美洲播出了。

文裕在南非即席演出的曲目有:巴赫《意大利协奏曲》、肖邦OP9,n02、OP9,NO3、OP48,NO2三首夜曲、莫扎特K475幻想奏鸣曲、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作品10之一,中国作品陈培勋的《平湖秋月》,还与比勒陀利亚大学的学生合作演出了贝多芬大提琴、小提琴和钢琴的三重奏。

文裕想家了。

在好望角保护区,回望开普敦,被郁郁葱葱的山脉和海洋环抱。面对晴空万里和蓝色的大海,文裕远眺着欧亚往来的巨轮,从印度洋进入大西洋,从大西洋驶往印度洋。一群群海鸥尽情嬉戏,喧闹,追逐着浪花,从海面上阵阵掠过。文裕想家了,小小年纪,从来没有出过远门,这一去就是几万里;文裕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这一离就是整整20天,而且是在完全陌生的异国,同龄的小孩甚至比他还大一些的孩子,此时也许正依偎在母亲怀里撒娇;也许,正在和伙伴们嬉戏打闹。

在南非的日子里,除了上课、演奏,就是接受各报刊记者的采访、录像,给蜂拥而至的听众签名。如此这般的负重,小小年纪的文裕需要付出多么大的毅力和坚强。他有些累了,真的有些累了。10岁的文裕感到有点忧郁,他想念远方的爸爸妈妈,想念和蔼而又严格的郑老师。艾娜教授的花园里有个游泳池,文裕想家的时候,就到池边玩水,排遣自己思乡的情绪。他把双手浸在池水里,忽轻忽重地拍打着水面,水珠溅到衣服上、脸上。溅到脸上的水珠凉丝丝的,太阳一晒,又变成温温的。温温的水珠挂在小脸上,象妈妈的吻。

文裕蹲在池边,凝视着水面,想起了慈祥的爷爷,想起了爷爷教给他的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他随着爷爷摇头晃脑地唱读,3岁的文裕怎能理解这首诗蕴含着的母亲送儿远行的离愁别绪?但今天,文裕对这首诗有了真切的感受,一种不同于在爷爷身边唱读的感受。在异国他乡这种想家的感觉,带着淡淡的忧郁,带着一个10岁的孩子所能感受到的孤独,通过天籁般的琴声,好似水中涟漪,弥散开去,强烈地感染者无数的听众,使他们沉浸在水晶般纯洁的遐思之中。

文裕弹奏肖邦的《夜曲》,就是用琴声吟唱想家的感觉。

文裕在南非已经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走在大街上,人们或许不知道他的名字,却能一眼认出他就是在电视台、报刊频频露面的来自中国的钢琴神童。文裕和李老师带着沉甸甸的收获离开南非时,一上飞机还未落座,就听见有人惊喜地喊道:“这不就是那个中国钢琴神童吗”?机长闻讯赶来,为钢琴神童能坐他的航班感到非常荣幸。他随即热情地邀请文裕和李老师坐头等舱,还特意请他们参观驾驶舱。李老师逗趣地对文裕说:“你看,我都沾你的光。”面对满盘密密麻麻的仪器和不断闪烁的指示灯,看着驾驶舱外宽敞笔直的跑道,文裕的儿童天性萌发了,他缠住机长,问这问那,打破沙锅问到底。那天真烂漫、非常认真的模样和提出的问题,把机长和驾驶员逗得哈哈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