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
不要总是把“儒”和“腐”联系在一起,“儒士”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属于一种记录历史、整理典籍的文官,基本作用属于教育、宣传的角色。只不过自孔子那里,开始系统地整理《六经》(六种史籍)、《六艺》(六种技能),并且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提炼出了《四书》(四个思想)。
《史记·老子》:孔子適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老子与孔子
历史和文化传统如果光靠口授,到后来估计都要走样,儒士的收藏、整理工作具有很大的价值。孔子及其门徒,把《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史籍加以整理和收藏,为后代提供一个了解历史的窗口;把“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作为一个绅士应该应该具备的能力,传教下来,为当时人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指导;而儒家后人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记录下来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则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春秋战国状况、孔子主要思想的重要资料。
1.儒家的世界观,是故世。
《论语》: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2.儒家的人生观,要积极地入世。
《论语》: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3.儒家的价值观,是忠诚和宽恕(仁的具体含义)。
《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4.儒家的生存状态,狼狈不堪,但不放弃,常见角色:文官。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
总结下来,儒家饱读诗书,积极入世,是要做点事出来的。这一点从古代和现代来看,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因为困难就避免去改造这个世界,那未来又在哪里?只不过后来的程朱理学有点过分的强调了伦理道德,将儒家思想作茧自缚,而一些贪图富贵之人打着“儒家”旗号而上位,才会让人看到“儒”,想到“腐”、想到“假”,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误解。
- 道家
提到道家,一般人又要跳出来说“太玄幻”,只是他们不知道所谓的“玄学”,都是南北朝时期人搞出来的一套逃避现世的哲学,他们享有富贵,但是也没办法收复北方失地,借着老子的壳儿,主张清净,搞一番玄幻,故弄玄虚,其实都不是老子的真实想法。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曰(对孔子讲):“...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说的“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的确是儒家容易犯的毛病,是应该去掉,孔子也表示同意,不过孔子不急于这么做,因为他的思想还没有得到推广,推广至孔子要做的第一件事。
老子的境界,应该来说,是入世之后的一种精神升华,“若虚”、“若蠢”,是要顺势而为、无为而作的一种貌似的状态,并非就是真的“虚”、“蠢”,因为大自然不是“虚的”、“蠢的”,大自然是实实在在、有其规律的。老子希望世人顺势而为,不要强做一面事情,要讲自己的想法,搭乘“自然”之势,最终实现自身的意志和价值。
老子
1.道家的世界观,是现世。
《史记·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2.道家的人生观,要自然地入世,否则就出世。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曰(对孔子讲):“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3.道家的价值观,是自然。
《道德经》:道法自然。
4.道家的生存状态,傲于当世,不妥协,常见角色:隐士。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 庄子·秋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tú)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周梦蝶
笔者认为:道家其实也是要入世的,其入世是有其规则的,这一点,估计紧紧看表面是看不出来的,道家的入世,是要顺着自然规律的入世,无为而治,治天下为目的,无为是一种本质的方法。
道家发展到庄子,变得更注重个人感受和修养,彻底与这个世界不合作,因为当时的世界太混乱,道家人士不屑于同流合污,所以总是忽远忽近。到了后来创建了道家,把道家那种“清净无为”中的虚无无限放大,甚至扯到神仙、炼丹上了,误导了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
- 法家
很多人认为“道家”与“法家”是一体的两个方面。看起来不搭嘎的两个,道家容易不合作,法家攀附帝王,道家虚无,法家实干,其实只要想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就能明白其中有着必然的联系。
《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可以发现,道家支持顺规律而为,法家也是顺着规律而为,只不过道家要顺着“自然”规律而行,法家要顺着“人为”规律而行,所以法家制定了一套套的规则来依照执行,显然他们都是顺着的规律而行,只不过一个是天然的,一个是人工。
《史记》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於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於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於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商鞅变法
但是虽然都是法家,但是也有派别,商鞅重视“法刑”,一种强制的社会规则;申不害侧重“权术”,一种帝王的驭人规律;慎到讲究“形势”,一种相对而下的趁势方法。到了韩非则是集大成者。
1.法家的世界观,同样是现世。
《史记·商君列传》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
2.法家的人生观,要独自地入世,一般人不要掺和。
《史记·商君列传》卫鞅曰:“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
3.法家的价值观,是律法。
《史记·商君列传》卫鞅曰: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4.法家的生存状态,附于帝王,常见角色:酷吏。
李斯《谏逐客令》: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彊大之名也。
帝王之心
法家总体来看,还是有利于历史发展。虽然古代的法与民主法律是有区别的,不过总算是有个跳出来,制定了一套约束社会和个人行为的规则,还是有其积极意义。难怪采用商鞅变法的秦国,最后统一了中国,而到了汉朝,虽然“独尊儒术”,其实帝王骨子里面是“法术”,所谓“外儒内法”。
- 墨家
墨家常被认为是一群有着良心的工程师,他们为了人类和平,“兼爱、非攻”,主张人人平等,这些像极了西方自由民主思想,而且据说墨子长得黑,像外国人,他们除了这些“民主”思想以外,还各个都能把知识应用到生产和机械设计当中,看起来如果要当年是墨家占了上风,那么中国可能最早实现“工业公民”和“民主制度”。
只不过历史不能假设,不能假设的原因是,历史顺着其规律的,如果按照熵增和时间不可逆看也是很清楚的。那个时候,想让那些充满野心、蠢蠢欲动的君主不打仗,还要放下身段与一般人平等相对,搞机械生产什么的,这动了这些利益既得者“奶酪”,实现可能性比道家更低。
墨子
1.墨家的世界观,是来世,不受命运控制的来世。
《史记·商君列传》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非。此天下之大害也。
2.墨家的人生观,要大家都入世,所有人参与。
《墨子》“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3.墨家的价值观,是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兼爱中》墨子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4.墨家的生存状态,奔走于江湖,常见角色:工程师、侠客。
《墨子·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侠客
- 启示
如此分析下来,其实所谓诸子百家,都是要入世的,都是要做点事情,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只不过大家都有自己的条件,然后才会去做。道家底线很高,所看起来“好像不喜欢入世”,其实也是要入世,要不然留下这么多的文字记载,就是为了图一个清净?当然不是,只不过条件就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然后才合作而入世作为。
如果要将当时君主喜欢的诸子百家排序,肯定是:法家>儒家>道家>墨家。从帝王的角度而言,讲究实用的思想,讲究权力的持续。
如果要将现在民众喜欢的诸子百家排序,肯定是:墨家>道家>法家>儒家。从民众的角度而言,讲究实在的好处,讲究个人的权利。
- 最好不要用现在的观点来判断古代人的思想,因为没有实际意义,思想都是处在时代背景下的;
- 眼见不一定为实,很多东西不要道听途说,最好自己拿几古书来看看,古人惜墨如金,写的不太多,你可以自己思考其背后的涵义,很有韵味;
- 诸子百家的思想并非盲人摸象,放在一块也不是一个整体,这需要注意,只能看作一个个系统,有时候不能“为了证明自己对而先证明别人错”,其实有时候可能都是对的。
本系列“审视历史:先秦”全部文章链接:
审视历史:先秦(一)禅让真的存在吗?
https://www.toutiao.com/a6631062089752379911/
审视历史:先秦(二)武王伐纣正义吗?
https://www.toutiao.com/a6631297256739832323/
审视历史:先秦(三)共和执政的启示
https://www.toutiao.com/a6631340257340031495/
审视历史:先秦(四)春秋五霸的沽名心路
https://www.toutiao.com/a6631348783303115277/
审视历史:先秦(五)卿大夫士的野心
https://www.toutiao.com/a6631721664558137869/
审视历史:先秦(六)战国七雄的逐利之争
https://www.toutiao.com/a6631419640339776013/
审视历史:先秦(七)可敬的古人之风
https://www.toutiao.com/a6633278034524766727/
审视历史:先秦(八)黑社会性质的四公子
https://www.toutiao.com/a6633947438056997390/
审视历史:先秦(九)诸子百家的入世思想
https://www.toutiao.com/i6633294342268125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