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以逸待劳的内容(三十六计以逸待劳)(1)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善于用兵的人,就应该在敌人士气正盛时避而不战,趁敌人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这是掌握军心、正确运用士气的方法。困敌可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敌人由强变弱,而对我军因势利导又可变被动为主动,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以逸待劳出自于孙子兵法中的军争篇和虚实篇,“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同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逸:安闲;劳:疲劳。意思是指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养精蓄锐,等敌人疲乏的时候,再给敌人迎头痛击,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就是说,凡是先到战场等待敌人的,就能从容、主动,后到达战场的只能仓促应战,一定会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去调动敌人,而决不会被敌人调动。引申为,做任何事情,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能占据主动,沉着应对外部力量的干扰,都可以说是以逸待劳。打仗和做事是不同的,做事情讲究的是效益。在战争中,以逸待劳讲的是一个“拖”字。它不是拖着让别人来处理,而是一种权变的手段,使自己不被突然发生的事情弄得手忙脚乱。是使自己在今后占据主动、采取的“拖”的方法,沉着应对,静观事物的变化,然后作出判断。或者主动让对方在拖的这段时间内疲于奔命,磨灭对方的锐气,然后伺机出击,打垮对手。古代战争中,孙膑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大破匈奴、曹操破袁绍于官渡运用的就是这种计策。中华武术中也特别讲究以逸待劳的运用。你看两个拳师比武,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不动脑子的就气势汹汹,一开始就使出全部本领,结果往往被先退让者打倒。在商战中,是以退步赢得时机,需要经营者心理承受能力好,自我状态良好,才能达到自己真正的目的。

典籍故事:曹刿击退齐军

春秋时期,齐国侵犯鲁国。鲁国在几年前曾经被齐国打败过,现在听到齐国大军压境,鲁国的国君便慌了,忙问手下的大臣说:“齐国欺人太甚,大家有什么御敌的方法就拿出来吧。”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说了好久,还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这时,有一个大臣说:“我向大王推荐一人,说不定此人有破齐的办法。”“快说,是谁?”鲁国国君像抓到一根救命草似的,急切地看着那个大臣。“曹刿。”大臣说:“他不在朝堂做官,是隐士。”“那去请他来。”曹刿来了以后,鲁王就问他:“你有什么破齐的办法?”曹刿说:“现在还不好说,因为战争是变幻莫测的。如果您能给我一个随军参战的机会,或许我能看出齐军的破绽来,然后随机应变,设计破齐。”鲁国国君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得答应了曹刿的要求,让他跟在自己身边,做个参谋。心里却仍是七上八下的,很不踏实。齐军和鲁军在长勺这个地方相遇了。齐军以前赢过鲁军,所以主将很轻敌,看见鲁国国君在军中,便想一鼓作气把鲁国国君抓过来。一时间,齐军战鼓齐鸣,喊杀声震天,士兵们排山倒海地冲了过来。鲁国国君慌了,忙令士兵击鼓,出兵应战。曹刿连忙拦住,说:“不可,敌军士气正旺,只能坚守阵地。”鲁侯于是传令,坚守阵地。齐军冲过来,碰到鲁军铁桶般的防御阵地,没讨到便宜,便又退了回去。过了一会儿,齐军又再一次发动冲锋。和第一次一样,齐军碰到的还是盾牌和长矛组成的阵地,没法冲进去,只得又退回来。齐军主帅看了,对部下说:“鲁军胆小如鼠,看来今天是不敢交战了。”部下齐声附和。齐军主帅又下了第三次冲锋命令。这时齐军嘴里虽然喊叫着,心里却想鲁军是不会出来应战的,感觉这次冲锋像是在玩游戏似的,无须绷紧神经,斗志已经松懈下来。曹刿听到齐军擂起了第三通鼓,看到齐军队形已乱,便对鲁国国君说:“是时候出击了。”鲁军憋了很久,听到鼓声,顿时像下山的猛虎冲向齐兵。齐兵没有防备,慌忙招架。结果被杀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鲁国国君见打赢了,高兴得不得了,就下令乘胜追击。曹刿又连忙拦住。他跳下战车,看看地上的车马痕迹,又站到车顶看了齐军一会儿,说:“可以放心追。”鲁军乘势把齐军赶回了齐国,缴获了如山的战利品。鲁国庆祝胜利的酒宴上,鲁国国君好奇地问曹刿:“我不明白,为什么齐军三通鼓后,我军再出击就会赢?”曹刿说:“历来打仗主要凭的是勇气。第一次擂鼓冲锋时,士气最旺盛。这时如果没有十分把握胜过对方,就应该坚守阵地。第二次擂鼓时,敌人的士气就不如第一次了,斗志也下降了。到了第三次擂鼓,敌人的士气已经衰竭了,战斗力减半。即使喊得厉害,那也是吓唬胆小的。所以我军在敌人士气衰竭时再出击,就能一鼓作气地击败敌人。”“哦,原来如此。为什么我军胜利了,你却不马上要我军追击,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兵书常说,兵不厌诈。不马上追击是防备齐军有诈,引诱我军追击。”曹刿接着说:“下车看敌军车辙,到车顶看敌军溃退的迹象,都是为了防备有诈。当我看到齐军一窝蜂地逃跑,车辙杂乱,将士丢盔弃甲,旗帜都东倒西歪的拖在地上跑,我就确信他们是真的逃跑了,因此才敢大胆进军了。”“先生不愧为一代智者。来!为鲁国的胜利干杯!”鲁国国君高举酒杯,对着曹刿和大臣们说到。#以书之名##典籍故事##书里的经典语录#

这就是以逸待劳的故事。今天就分享到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