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又一次迎来国货品牌的“正面刚”。

7月22日,元气森林推出新品“元气森林可乐味苏打气泡水”,该产品利用最新工艺实现了不含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等防腐剂。事实上,这已经是国产饮料品牌第三次在可乐领域,向洋品牌巨头发起挑战。

“当年国产品牌乐凯胶卷的存在,使得富士胶卷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尊重中国消费者。”业内人士用此类比饮料行业,“两乐”在国内市场的长期垄断,以至于它们缺乏创新精神,并屡次对崛起的国货品牌在渠道、原料等方面进行“封杀”。

相比是否成功,这款产更大的意义在于,以元气森林为代表的国货品牌第三次向洋可乐产品腹地发起冲锋时能否产生“鲶鱼效应”,让“两乐”巨头不得不更加注重国内消费者的体验和感受。

元气森林新品,倒逼无糖可乐消费升级

今年4月,一则《可口可乐内部放狠话:今年干倒元气森林》的新闻,引发行业关注和讨论。面对两大巨头的围剿宣言,一时间出现不少异样声音,对国货品牌元气森林进行唱衰。

让人意想不到是,今年过半,“两乐”巨头尚未传出任何实质性的动作,元气森林已经率先出招,于7月22日推出可乐味新品,剑指洋可乐的产品腹地。

据现场介绍,这款新品名为“可乐味苏打气泡水”,是可乐味饮料。这款可乐味饮料和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无糖可乐产品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不含化学防腐剂,延续了元气森林“0糖0脂0卡”健康概念的产品优势。

对于市场而言,元气森林这一举动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可乐产品选择。

元气森林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无糖可乐,从健康方面考虑,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例如,元气森林可乐味苏打气泡水,除了不含防腐剂之外,还取消了磷酸成分的添加,且将人工咖啡因更替为天然植物提取的咖啡因。

原料和配方的升级似乎看着不明显,却是可乐品类少见的迭代。

比如,市场上所有可乐产品都含磷酸,尽管人体少量食用磷酸不会造成危害,但在不少医生看来,对长期饮用可乐的消费者来说,磷酸不仅对肠胃黏膜、牙釉质进行刺激,还会影响机体对钙质的吸收。而天然植物提取的咖啡因,显然也比人工合成得更放心。

“就像近期热搜的钟薛高,同样符合国标,但看见‘烤不化’的雪糕,消费者也难言放心。“一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认为,国家标准是普适行业的“底线”,过高的要求会扼杀行业的积极性,但一些头部品牌正在追求更高的产品标准。

对于巨头来说,只要没有竞品造成市场威胁,也很难倒逼他们进行产品升级,毕竟这意味着成本的提升。

事实上,被外界视为搅动行业“野蛮人”的元气森林正倒逼饮料行业的产业升级,带动整个行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正是“0糖0脂0卡”概念的提出和市场教育,让健康饮料风靡市场;也正是元气森林对更好的原料、更少的食品添加剂的探索,让不少人意识到消费者其实是可以有选择的。

随着元气森林可乐味新品的上市,洋可乐是否会相应作出市场反应?这让业内充满期待,毕竟,几乎每一次国产可乐的发展都有两乐的痕迹。

三战可乐市场,国产饮料的“自强之路”

1981年,可口可乐在中国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产,主要供应旅游饭店,卖给外国人收取外汇。饮料的畅销,也让国家看到了消费趋势。

事实上,早在1953年,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就诞生了属于自己的可乐品牌崂山可乐。1982年,国家把饮料纳入“国家计划管理产品”,趁着政策的东风,全国各地开始兴建饮料厂,“八大汽水厂”声名鹊起,山东崂山可乐位列其中,崂山可乐也在此期间蓬勃发展。

遗憾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早已熟稔资本力量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以资本方式将上述品牌或收购、或雪藏,在饮料行业上演“两乐水淹七军”的资本惨案。

其中,比较有名的,还包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幸福可乐和天府可乐,前者由于与可口可乐签了代工合同,无法再复产,后者虽曾风靡全国并远销海外,但在1994年和百事可乐合作后,被后者边缘化。

1998年,刚刚成长起来的娃哈哈,接过了饮料国货的接力棒,宗庆后决定上马“非常可乐”,代表国有品牌,向可乐品类的“国外品牌垄断”发起第二次冲击。

巅峰时期,非常可乐销售额达到20亿元,甚至还出口到美国。令人遗憾的是,此后非常可乐突然在一线市场消失,业内广为流传的说法之一是,“两乐”偷袭娃哈哈核心产品带,顾此失彼的娃哈哈决定集中火力做好核心产品。

饮料品牌国货(第三次向可乐市场发起挑战)(1)

尽管娃哈哈未有公开解释,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有不小的可信度。同样,以元气森林为例,在市场份额扩大后,“两乐”通过市场主导地位和庞大体量,限制上游厂商给元气森林代加工,并控制赤藓糖醇的源头工厂。

这些商业手段,也倒逼近两年元气森林咬牙自建工厂,试图摆脱巨头在供应链上的控制。

2021年,非常可乐上新四种口味,表达了回归之意,而此次元气森林也发布了可乐味新品——这也被视为国产可乐,第三次大规模的向洋可乐发起挑战。

更直白地说,国产可乐没有发展起来,并不是口味真的不如国际巨头,而是两大巨头利用自己的优势市场地位,特别是利用在国内碳酸市场的渠道、供应链、经营、品牌宣传上难以撼动的力量,对于国产品牌的刻意打压。

挑战“两乐”,元气森林的底气何在?

攻击是最好的防守。面对洋可乐依仗资本壁垒和渠道、营销优势,对国产饮料进行围追堵截。曾经的国产饮料一蹶不振,如今却能反向发起冲锋,用刚高的品质获得消费者喜爱,也让巨头们不得不俯下身子,更加注重倾听市场的需求和声音。

这幕情景,像极了当年的胶卷之战。彼时,一统天下的日本富士胶卷,依靠市场主导地位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涨价“为所欲为”,但唯独对中国市场比较谨慎。因为每一个胶卷销售柜台中,都静静地放着打破国际垄断的国产品牌乐凯胶卷,它让富士胶卷明白,一旦涨价或停止创新动作过界,会在中国市场被迎头痛击。

业内市场类比,中国饮料市场长期来缺乏创新精神,且产品更迭速度十分慢。早在欧美市场流行的无糖可乐,也在中国市场姗姗来迟。这不能完全归结于中国消费者接受健康概念慢,本质还是缺乏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

随着元气森林的横空出世,国内饮料创新氛围不断加速。“0糖0脂0卡”的气泡水,迅速风靡全国,0糖的概念也深入人心,一度推动赤藓糖醇的原料厂家快速走向资本市场。

相较于“两乐”在中国市场推出新品的速度,元气森林几乎以月为单位不断推出新品,让决策链条冗长的国际巨头感到压力,这也是“两乐”传出今年干倒元气森林的原因之一。

当然,“元气可乐”元气森林可乐味新品就像乐凯胶卷,会让“两乐”洋可乐更加重视中国市场,但作为与洋可乐两乐“对峙”的产品之一,元气森林虽在这场“奔袭战”中,又有哪些底牌?

从产品上说,不含糖、磷酸,且用更健康的天然植物咖啡因代替人工咖啡因,元气可乐元气森林产品“一脉相承”的健康理念。从技术上,元气森林目前拥有18条总造价30亿的无菌生产线,目前国内也只有农夫山泉、汇源有此生产线,可以实现饮料中不含防腐剂的承诺。

从1917年可乐最早进入中国市场,国外可乐已经在中国垄断100多年,“中国人得有自己的可乐”,这个朴素的愿望至今仍未充分实现。

几乎可以肯定,元气森林仍会遭遇两大巨头的无情阻击。但元气森林哪怕失败了,如果能够引发无糖可乐行业的思考和进步,带动更多国产品牌的创新,就已经足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