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李白为啥这么有才?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为啥这么有才(李白就是个会写诗的)

李白为啥这么有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这首《将进酒》被多少人熟背于心,说起李白,很多人对他的评价是“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诚然,李白一生作诗上千篇,被誉为诗仙,也是唐朝诗人的代表性人物。然而,由于李白在诗歌上面的成就实在是太高,以至于很多人忽略了其书法水平。

图:《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李白的书法水平到底有多高呢?《今古奇观》中有一篇名为《李谪仙醉草吓蛮书》的记载。其大意是说:“渤海国”使者给唐皇帝送来一份挑衅书,说是要抢占高丽。后来,李白用草书写了一份《吓蛮书》,吓退了番使。

虽然这则传说有夸张杜撰的成分,但是也从侧面表现出了李白的书法和文学水平之高。尤为重要的是,在正史当中,史学家对于李白书法的称赞,也向来是不加吝啬。《宣和书谱》载:“白尝作行书,字画尤飘逸”。

除了史学家,宋代黄庭坚在《山谷题跋》当中是这样称赞李白诗书的:“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

纵观历代名仕,大多数都以能够收藏李白书法而自豪。根据《宣和书谱》记载,宋徽宗对于李白的书法喜爱有加,收藏了李白真迹行书《太华峰》《乘兴贴》,以及草书《岁时文》《咏酒诗》《醉中帖》等。

只可惜,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再加上纸张难以保存。截止到现在,李白现存唯一手书墨迹,只剩下了存放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上阳台帖》。《上阳台帖》是李白怀念道教好友司马承祯时所写,全文只有25字: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图:《上阳台帖》

根据明代解缙所写的《春雨杂述·书学传授》记载:“旭传颜平原真卿、李翰林白、徐会稽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李白的草书师承张旭一脉。不过,仔细研究《上阳台帖》后发现,李白书法风格和张旭一脉似乎相去甚远。

总体上来看,全帖气势豪迈,用笔浑厚,雄健泼辣。书字大小错落有致,随意而为,不拘泥于笔墨蹊径。同时,李白书法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这也和元代郑杓在《衍极》中评价李白书法时所说的——“太白得无法之法”相吻合。

在《上阳台帖》的25个字当中,“高、万、老、十、台”这几个字的“横”画,粗壮遒劲。而“千、八”二字的“撇、点”,沉着当中透露着锋芒,起落迅猛,显示出一股大刀阔斧的姿态。

总体上而言,《上阳台帖》的字体结构宽博开张,收放自如。既有如“老、清”二字般的率意纵横,又有“清、有”二字五倍大小差距的跳跃动荡。这种书写风格,和同时代的人相比,可谓是截然不同,是属于李白独有的风格,也正符合李白傲人的性格特点。

对于这一观点,历代名家也早有定论。元代集贤学士张晏,曾经这样评价此帖:“谪仙书传世绝少。尝云:‘欧、虞、褚、薛,真书奴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他人积习所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

图:乾隆皇帝题字

如此少有的书法作品,再加上李白的加持,自然备受历代名家所喜爱。比如宋徽宗在得到《上阳台帖》以后,就用瘦金体写下了【唐李太白上陽臺】。乾隆皇帝得到《上阳台帖》以后,也题下了“青蓮逸翰”几个大字。

现如今,虽然《上阳台帖》被收藏进了北京故宫博物馆,但是其蕴含的精神内涵没有被博物馆束缚。茅友公社就以李白的行草书体为核心品牌符号,用挥毫泼墨的原帖作为平面设计元素,打造出了上阳台酒。

上阳台酒严选茅台镇核心产区陈年基酒,大师级专家团队历经10年酝酿,花费5年时间打磨,成功推出了这一款专门为文化人量身打造的酱香型白酒。酒体干净,无异味,无杂味。入口绵柔,回味悠长。

少见的方形瓶,配上宋徽宗瘦金体题签[唐李太白上陽臺]。瓶身周围,除了印有《上阳台帖》的等比例拓印,周围还围绕着包括乾隆皇帝等名家的鉴藏钤印。顿时间,一股大道至简,包容万千气象的非对称美扑面而来。

图:上阳台酒

由此可见,无论是宴请宾客,还是赠送亲朋好友,上阳台酒都是一款绝佳的选择。#上阳台李白诗酒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