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曙光照遍祖国大地

硝烟里升起了我们的校旗”

作为一所由中国共产党

在炮火硝烟中创办的红色学校

孩子们接受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

还有从炮火中传承下来的革命精神

八一师生的血脉里流淌着理想信念

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代代坚守、代代传承

八一人用行动铸就不朽

“八一精神”熠熠生辉

八一熟悉的旋律(我的名字叫八一)(1)

截自:《红耀海淀谱新篇:从马背上的摇篮到党旗下的课桌》

北京市八一学校的前身是荣臻子弟小学校,1947年由聂荣臻元帅亲手创办于战火硝烟中的晋察冀军区。它从诞生起就流淌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红色血脉,一路征程,发展壮大。

硝烟中的金色曙光

1947-1948

艰苦办学时期

八一熟悉的旋律(我的名字叫八一)(2)

1947年春,为适应解放战争的需要,北京市八一中学的前身荣臻子弟学校于晋察冀边区阜平县沟槽村诞生。建校初期,物质条件极端困难,办教育的人才和经验都很缺乏,全校师生不到100人,学校还要在敌军的偷袭轰炸中不断辗转。然而,聂荣臻元帅强调:“我们要办就要办好,培养革命后代的责任艰巨而伟大。”

鲜花映衬的奋斗愿景

1949-1957

正规化建校时期

八一熟悉的旋律(我的名字叫八一)(3)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学校曾历经了3次辗转搬迁,第三次,学校挺进北平,成为第一个进京的部队子弟学校。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3月上旬,学校从华北军区礼堂转至府右街李阁老胡同20号作为新校址,成为老区进北平最早的寄宿制学校。1952年,学校在西郊海淀建设了具有正规化教学设备的校舍,同年8月9日,全校迁至海淀新校址,文化发展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都有所提升,开启了学校发展的崭新历程。

八一熟悉的旋律(我的名字叫八一)(4)

激流勇进的革命意志

1958-1975

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八一熟悉的旋律(我的名字叫八一)(5)

进到北京后,八一学校办学更步入正轨,并渐渐向如今的规模发展、靠近。1958年,八一小学设初中部,八一小学改为八一学校。1964年6月,正式移交北京市教育局直属领导,同时改名为“北京市八一学校”,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移交地方后,学校逐渐吸收地方居民子女入学。

1976年1月,八一学校撤销了小学部,改名为北京市八一中学,小学部部分工作人员合并到中学。学校正式成为完全中学,归海淀区教育局领导。

传承不辍的精神力量

1976—1992

继往开来同奋斗

八一熟悉的旋律(我的名字叫八一)(6)

学校正式成为完全中学后的十年里,北京市八一中学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教育中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北京市体育传统先进学校”、承办“北京市金帆管乐团”等,1985年、1992年,北京市八一中学名誉校长聂荣臻元帅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继往开来、开拓无前”“团结奋进、共育英才”。

铸就辉煌的发展之路

1993-2015

开拓无前创辉煌

八一熟悉的旋律(我的名字叫八一)(7)

2004年,八一中学被市教委正式批准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校”,成为第二批被市教委挂牌的示范性普通高中校,开创了学校历史新纪元。如今,学校设有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和国际部、附属玉泉中学、延庆康庄分校、保定分校于一体的较大规模教育集团。在“品质文化”引领下,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有所长,开设110多门校本课程,建立60个学生社团,并在教学、航天科技、文体教育等方面屡获成就,在北京市乃至全国享有美誉。

深化改革下的未来教育

2016-未来

八一熟悉的旋律(我的名字叫八一)(8)

截自:《红耀海淀谱新篇:从马背上的摇篮到党旗下的课桌》

2016年9月9日,来到自己的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走进科普实验室,同正在研制科普小卫星的老师和学生们交流,叮嘱同学们小卫星发射时要记得告诉他。2016年12月28日,北京市八一学校学生设计研制的小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升空、准确入轨,发回信标信号。卫星发射前,科普小卫星研制团队的学生们给写信,报告了卫星即将发射的消息,看过信后,为学生们写了回信,对小卫星的发射表示祝贺。

拥有70多年校史的八一学校,创新与传承延续并存。学校从山沟沟里搬到了大都市,从低矮的破土房搬进了现代化的教室,八一学校的师生们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向党致以青春的礼赞,抒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记者:刘畅

内容来源:北京市八一学校

编辑:张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