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清在FIRST青年电影展闭幕式上的突然发言算是提出了目前内地影视圈那个令人不快的真相,但也引起一些争议,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实力派中年女演员盘点海清?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实力派中年女演员盘点海清(海清谈女演员困境)

实力派中年女演员盘点海清

海清在FIRST青年电影展闭幕式上的突然发言算是提出了目前内地影视圈那个令人不快的真相,但也引起一些争议。

闭幕式上,她和周冬雨一起为80岁的刘德基颁发最佳演员奖,但在结束后并未下台,而是叫住周冬雨,喊来台下的姚晨和梁静,捎带上没来的马伊琍,掏出手机,发表了一番有关中年女演员困境的话。

很自然地,海清的这段话被媒体赋予了女性力量的标签,她提出的问题当然是真实且严峻的,已经有许多著名的女演员提到,当女艺人的年纪达到某个数字后,不管她们的演技有多么好,艺术底蕴有多么深厚,接到的戏都是一天比一天少。

虽然这番言论事后引起的褒贬不一,对我来说,最直观接收到的信号是,原来女明星也会焦虑。是啊,这样的时代,又有谁完全不焦虑呢。

第一次听到“焦虑”这个词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个带着个人色彩的词,用于描述那群性子急,没耐心,渴望成功又静不下心来的人,接着,“焦虑”这个词开始在社交圈里蔓延,仿佛一瞬间大家都开始拿来形容自己。当我找不到好词来总结自己的状态的时候,朋友好心提醒我,你那是“焦虑”。

当你跨过30迈向40岁时,你会不会常常问自己这么一句话:我已经不再年轻了,我还能干什么?

如果你这么问了,很显然,你对目前的生活并不满意。

作为底层资深老员工,比资历,拼不过为公司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老领导;比年轻,又拼不过年轻人能整宿熬夜加班的拼命劲头。在年纪上不尴不尬,在能力上更是如此。说到这里我们的焦虑感几乎要溢出来了,那么人到中年该如何抚平那无处不在的焦虑感呢?

再接着,社交媒体开始制造焦虑,甚至贩卖焦虑。最典型的,还是罗辑思维,在流量的基础上倡导终身学习,教你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时代。当你身边的人都纷纷开始知识付费,把曾经最讨厌的上课学习写作业当成适应快速迭代和激烈竞争的砝码的时候,你也开始觉得,不学习,你就落伍了。

许多看似稳定的工作如今变得岌岌可危,许多曾经的朝阳行业也被迫走上陌路。曾经的精英人才也突然失去了绝对的优势。

狄更斯曾说,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也许你今天还端着让众人羡慕的铁饭碗,但如果你一直不成长,不进步,不学新的知识和技术,也许明天你就会为基本的谋生问题担忧。

在职场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即便如今还拿着高薪,工作也暂时趋于稳定,可他们心中早起翻江倒海,不知道一成不变的自己,未来究竟何去何从?

焦虑积累的越来越多,上班的时候看到同事晋升加薪,你焦虑怎么你还在原地踏步。下班的时候看到朋友在健身房大汗淋漓,你焦虑怎么自己连动也不想动。晚上刷个朋友圈和微博,你还看到了满世界旅行的博主,又得了某某奖的同学,辞了职说创业就创业的朋友,你在想,人生有那么多种可能,可为什么你的人生却只在忙碌-疲劳-焦虑-自怨自艾中纠缠呢?

这样一想,你更焦虑了。做了很多计划,开始了几天,就又被疲惫打败。“我没有毅力,我怎么可以这样。”你想着,陷入了焦虑,焦虑,焦虑的恶性循环。

叔本华说:“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这句话恐怕令很多人躺枪了,不敢区别于他人,选择按照主流的观念活着。因认定须赚很多钱、须成为人上人才能过得好,于是便把自己变成机器,不仅超负荷地运转,还不忘为这种循环往复赋予意义。当一个人对人生有这种看似很清晰的规划和假设,就不可避免地会陷入逐利陷阱,就必然会淡漠生活本真的面目,进而自觉承担江湖纷扰与庸碌戏码。这种自我增添烦恼的本质仍是欠缺独立思考意识,很少思索自己在干嘛、过于听信自己该干嘛、或从没想过自己想干嘛。

很喜欢一个禅宗的故事:有一天老禅师带着两个徒弟,提着灯笼在黑夜里行走。一阵风,灯灭了。

“怎么办?”徒弟问。“看脚下!”师父答。

国人一直很有竞争意识,否则如何能在十几亿人口中谋的体面的生存。年轻人焦虑吗?焦虑。不管哪一代,都有焦虑的问题。所以,只要没有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就跟你的日常焦虑和平共处吧。

只要不因为别人的人生给自己平添焦虑,恭喜你,你强大的身体和求生欲都会为你保驾护航熬过去,生活中不关乎生死的问题,都会一个个解决的。

当一切变成黑暗,后面的来路与前面的去路都看不见,郝云在《活着》里唱——“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也许生活应该这样。”

别慌。

,